《皮部論篇》 第五十六

黃帝問曰:余聞皮有分部,脈有經紀,筋有結絡,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異。別其分部,左右上下,陰陽所在,病之始終,願聞其道。

【注】:黃帝問:我聽説皮有分不同之部,脈也有大經小經之規律,筋有大結與小絡,骨也各有不同之度量,其不同部位所生之病亦不同,希望能聽老師把各部位分上下左右,陰陽的分別,病的始與終,作一詳解。

岐伯對曰: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陽明之陽,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陽明之絡也。其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絡盛則入客於經。陽主外,陰主內。

少陽之陽,名曰樞持。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故在陽者主內,在陰者主出,以滲於內。諸經皆然。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於經。其出者,從陰內注於骨。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於經。

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於絡脈,留而不去,傳入於經。留而不去,傳入於府,廩於腸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亳毛,開腠理。其入於絡也,則絡脈盛色變。其入客於經也,則惑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䐃﹝月囷﹞破,毛直而敗。   →【䐃:﹝月囷﹞,音窘】

【注】:岐伯答道:皮部的區分,以經脈之走向為依據,各經皆一樣。陽明經的皮表,名曰「害蜚」,手、足陽明是一樣的,視察其皮部有見浮起之血絡者,都屬於陽明經的絡脈。其顏色如見青色表示痛,見黑色表示「痺」症,呈黃赤色表示「熱症」,多見白色表示「寒症」,一旦絡脈盛滿,則邪必入經,凡屬陽主外病,屬陰則主內病。

少陽經的皮表,名叫「樞持」,手、足少陽是一樣看法,察視其主經經過之途徑,在皮表有見浮起之絡脈者,都屬於少陽之絡脈,絡脈盛大時會進入主經脈,所以外感邪氣會由此進入體內,而情志產生的病亦會由內臟滲出而出於經脈,各經都是如此的。

太陽經的皮表,名叫「關樞」,手、足太陽是一樣的看法,察其經脈所過之皮表,有呈現浮起之血脈者,都是屬於太陽之絡,絡脈滿盛則會入於主經脈。

少陰經的皮部在內側,名叫「樞儒」,手、足少陰是一致的,診視其皮部有浮起之血絡者,都屬於少陰之絡。一旦絡脈滿盛則必入主經。外邪入體內,是由絡入經,再由經入臟,內邪出於外,是由臟內而入骨中。

厥陰經所行經路線的皮表居四肢內側,名叫「害肩」,手、足厥陰是一樣的,察其經絡所過之皮表,有見浮起之血絡者,都屬厥陰之絡,凡絡脈盛都會入注主經脈。

太陰經所過四肢內側之部位,名叫「關蟄」,手、足太陰是一樣的,察視其皮表部位,有見浮起之血絡者,都是太陰之絡,絡脈滿盛則入注主經脈。

全身十二經之絡脈都在皮之表部,所以也是百病始生之所。病之始必在皮表,一旦病邪入皮表,會使肌肉紋理打開,一旦如此,病邪就入居絡脈,停滯不去,久而傳入主經,此際如病邪不去,必傳入腑中,停滯在腸胃之中。

病邪始入於皮毛,會使汗毛慄起,再而肌肉紋理開,病邪進入絡脈,一旦病邪充滿絡脈中會令絡脈色變,久而入注主經中,會使人感覺虛弱,主經就陷下無力。若滯留在筋骨之間,產生寒症則易抽筋且骨節酸痛。若產生熱症則筋鬆弛,骨萎弱而脆,肌肉消瘦骨髓空虛,體毛直立終而死亡。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注】:黃帝問:老師說皮在十二經絡各有不同,那所生之病是否亦各有不同?

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于府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也。

【注】:岐伯回答道:皮是經絡之氣行走最上的一部份,病邪居在皮中,則使肌理打開,一開病邪會乘虛而入於絡脈,絡脈充斥病邪不去,繼而入主經脈,一旦經脈盛滿病邪,必再進入臓腑中,所以皮部各有其不同之區分,一旦病在皮表未癒,必生大病矣。

帝曰:善。

【注】:黃帝説:答得好。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