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下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用湯勝丸散,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湯。方一。

 柴胡﹝八兩﹞、枳實﹝四枚,炙﹞、生薑﹝五兩﹞、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云: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成大柴胡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二。

 大黃﹝四兩,酒洗﹞、厚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少陰病,六七日腹滿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三。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四。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方五。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六。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七。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八。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九。

下利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十。

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大柴胡湯。十一。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十二。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十三。

傷寒後脈沉,沉者,內實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湯。十四。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大柴胡湯。十五。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陰脈微者,下之而解,宜大柴胡湯。十六。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十七。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十八。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宜大柴胡湯。十九。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而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裏故也。宜下之,以抵當湯。方二十。

 水蛭﹝三十枚,熬﹞、桃仁﹝二十枚,去皮尖﹞、虻蟲﹝三十枚,去翅足,熬﹞、大黃﹝三兩,去皮﹞、破六片﹞、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者更服。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滿,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屬抵當湯證。二十一。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宜抵當丸。方二十二。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虻蟲﹝去翅足,熬﹞、水蛭﹝各二十個,熬﹞;

 上四味,搗篩,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以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宜下之,以茵陳蒿湯。方二十三。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個,擘﹞、大黃﹝二兩,破﹞、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二十四。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者,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五。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哺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可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二十六。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屬大承氣湯證。二十七。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屬小承氣湯。方二十八。

 大黃﹝四兩﹞、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若更衣者,勿服之。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痞,至四五日,雖能食,以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大便,但初頭硬,後必溏,此未定成硬也,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二十九。

太陽病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縶縶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乾嘔則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屬十棗湯。方三十。

芫花﹝熬赤﹞、甘遂、大戟﹝各等分﹞;

 上三味,各異搗篩,秤已合治之。以水一升半,煮大肥棗十枚,取八合,去棗,納藥末,強人服重一錢匕,羸人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方三十一。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大黃﹝四兩﹞、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桂枝﹝二兩,去皮﹞、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物,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煎微沸,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屬茵陳蒿湯證。三十二。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屬大柴胡湯證。三十三。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複往來寒熱者,屬大柴胡湯證。三十四。

但結胸,無大熱者,以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屬大陷胸湯。三十五。

 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末﹝一錢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煮一二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屬大陷胸湯證。三十六。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屬小承氣湯證。三十七。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屬調胃承氣湯,方三十八。

 大黃﹝四兩,酒洗﹞、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溫頓服之。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裏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桂枝湯主之。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三十九。

桂枝湯方:

 桂枝﹝去皮﹞、芍藥、生薑﹝切,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服湯後,飲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取微似汗。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複硬而少也,宜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四十。

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氣者,勿更與之。明日又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裏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四十一。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縶縶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四十二。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屬大承氣湯證。四十三。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屬大承氣湯證。四十四。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