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寒 二:

寒令傷人無火鬱,直據大中成冷厥,循經以入漸而深,內邪逼出方發熱,熱煎既久了無寒,謂從寒變成何說。

 

風寒傷中本無常,或入於陰或入陽,就向陰陽求活法,初終於足任端詳。

 

此章謂目病因傷寒而得也。

 夫傷寒百病之祖,不獨專責在目。

 讀仲景先生書得其綱領,治亦無難。

 若求之多歧則支離矣,略述一二於下。

 

太陽經,表之表也,行身之背。

 邪入皮毛則先傷之,便有惡寒惡風,頭痛脊痛之症。

 脈浮緊無汗為傷寒,以麻黃湯發之,得汗為解。

 浮緩有汗為傷風,桂枝湯,邪散汗止為解。

 身熱者,邪閉元府,內氣不能泄而生,非風寒之所變也。

 

陽明經,表之裏也,行身之前。發熱惡寒,脈微大而長,鼻乾不眠,用葛根湯以解肌。

 

少陽經,半表半裏也,行乎兩脅之旁。耳聾,脅痛,口苦,寒熱往來,脈弦而數,小柴胡湯和之。

 

 


 

 過此為邪入腑,若其脈沉而有力,不惡風寒,而反惡熱,譫語大渴,六七日不大便,明其熱入腸胃,所謂正陽明病也。

 輕者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大便通而癒矣。

 過此則少陰太陰厥陰,俱入臟而為裏。

 當辛溫對症主治,不可涼散。

 若初起便惡寒,手足厥冷,或戰慄,倦臥不渴,兼之腹痛吐瀉,或口出涎沫,面如刀刮,不發熱,而脈沉遲無力,此為陰症,不從陽經傳來,輕則附子理中湯、四逆湯,重則九轉丹、回陽飲以溫之,不宜少緩。

 

 外此有假陰假陽,如

  太陽症,頭痛發熱,脈當浮而反沉,又似少陰矣,故用麻黃附子細辛。

  少陰症,脈沉,應無熱而反發熱,又似太陽矣,須用甘草附子乾薑。

 陰症四肢厥冷,而陽症間亦或然,此四逆湯、四逆散不同也。

 陰證下利,而陽症亦有漏底,此理中湯與黃龍湯不同也。

 又有真陰真陽虛損發熱,亦與傷寒無異,如惡寒自汗,胸膈飽悶,則用補中益氣湯而癒。

 面赤口渴煩躁,與六味地黃湯亦得。再,下部惡寒足冷,或欲飲而反吐,即于前方加肉桂、附子、五味,下嚥隨安。

 

 


 

總之傷寒者,蓋冬時嚴寒,感冒即病之名。

 先由皮毛經絡而入腑入臟。

 始雖惡寒發熱,而終為熱症,其人必素有火者。

 中寒者,直入臟腑,始終惡寒,而並無發熱等症,其人必無火者。

 《經》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

  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寒傷形,熱傷氣。

 一則發表攻裏,一則溫中散寒,兩門判然明白,那得存騎牆之見,而與素有內傷者,陰陽真假,同證混治耶。

 目科忽傷寒而不論,專家論傷寒而迂闊。願常領會此條,所謂相與觀所尚,時還讀我書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