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其本論:

 家師嘗講《內經》,至治病必求其本之句,餘於言下頓悟,乃瞿然而起,喟然而歎曰:有是哉,軒岐之入人深也。一貫之傳,寧必口授者之為有得耶。芻蕘之言,敢請盡陳于前席。

 曰:夫目本陰陽五行,相生配而神明,少有偏損,六淫之客氣乘之,其所以為疾者,固非見症醫症之所能治也。

 

 經又有曰:資其化源,則求本之義著則明矣。

夫脾土虛者溫暖以益火,肝木虛者濡潤以壯水,肺金虛者甘緩以培土,心火虛者酸收以滋木,腎水虛者辛潤以保金,此顧母之本也。

  木欲實,金當平之。

  火欲實,水當平之。

  土欲實,木當平之。

  金欲實,火當平之。

  火欲實,土當平之。

  此對待之本也。

 

 


 

金為火克,瀉心在保肺之先木受金殘,平肺在補肝之先。

 土當木賊,損肝在扶脾之先。

 水被土乘,清脾在滋腎之先。

 火承水制,折腎在養心之先。

 此閑邪之本也。

 

  金太過則木不勝,而金亦虛,火來復母之仇。

  木太過則土不勝,而木亦虛,金來復母之仇。

  水太過則火不勝,而水亦虛,土來復母之仇。

  火太過則金不勝,而火亦虛,水來復母之仇。

  土太過則水不勝,而土亦虛,木來復母之仇。

 皆亢而承制,法當平其所復,扶其不勝,《經》曰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此防患之本也。

 

 木極而似金,蓋木高密則招風,風勝則折,非金伐也,宜瀉青而兼導赤。

 火極而似水,蓋火炙熱則汗流,汗過則冷,非水伏也,宜降心而兼清脾。

 土極而似木,蓋土濕則崩,燥則裂,非木疏也,宜理肌而兼調氣。

 金極而似火,蓋金熔則毀物,擊則生火,非火煉也,宜瀉白而兼利水。

 水極而似土,蓋水凝則冰,冰堅則任重可載,非土填也,宜暖腎而兼平肝。 此釋疑之本也。

 

 至於熱極則生寒,寒極則生熱,譬諸天時,朔風凜冽,繁霜大雪,天必晴。

 南風煩悶,礎潤苔黴,天必雨。

 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物極必反,理之自然,此變病之本也。

  大寒正盛,熱之不熱,倏忽往來,時發時止,是無火也。

  大熱正盛,寒之不寒,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時節而動,是無水也。

 無水者壯其主,無火者益其源。

 

 《經》曰: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即此義也。

 此求屬之本也。大熱發躁,口舌燥渴,非陽症乎?

 倘視其面色赤,此戴陽也。

 切脈沉小而無力,或豁大不倫,此系陰盛於下,逼陽於上,假陽之症,試以假寒之藥,從其性而折之,頃刻平矣。

 披裘向火,手足厥冷,非陰症乎?

 倘視其色滯,切脈微大而數,重按益有力,此寒在皮膚,熱在骨髓,假寒之症,以辛涼之品溫而行之,一汗而癒,此識症之本也。

 若乃六淫客氣,雖有定例,第人感深感淺難以定論。

 

 僅謂風兼寒、兼濕當從溫散,兼熱當辛涼,獨寒、溫、熱兼濕當燥滲,中暑從清解加益氣,濕外受當溫散,內生溫補,兼熱當從清利。

 燥本枯槁之象,內傷者強半,當清溫,不可過涼,蓋涼屬秋令,既戕戊土,復淩乙肝,縱得燥去,而土木焦槁耳。

 火之原,元在水中,與真精相為運用。

 火之邪,遊行水外,與元氣勢不兩立。故有火者,必元氣傷者半,陰水虧者半,正治益熾,從治乃息。

 惟驟受外感,郁而成熱,暫行涼平。

 此慎藥之本也。

 

 夫目不求五行制化、陰陽六氣之本,見紅退紅,見腫消腫,寒不應則熱之,熱不應則寒之,是疾不廢而人速其廢也。

 雖廢乎證,其實廢乎藥也。

 況且世人之驅多真虛假實,本科之症多上熱下寒,始而涼劑進之,上膈非不爽快,醫者病者無不以為道在是矣。

 稍久則食減,又以為食不化而消耗之。

 再久熱愈甚,煩躁愈加,痰嗽愈多,猶謂藥力欠到,寒涼增進,而濕泄腹脹之疾作矣,改用寬胸快氣。

 至此不敗,將待何時!

 

 是故

  咳嗽吐血,時時發熱,未必成瘵,服四物、知柏之類不已,則瘵成矣;

  胸腹膨滿,悒悒不快,未必成脹,服山楂、曲麥不已,則脹成矣;

  面浮跗腫,小便秘澀,未必成水,氣滯膈塞,飲食難入,未必成噎,八正、四苓滲利不已,則水成,青皮、枳殼消耗不已,則噎成矣;

  筋骨掣痛,渙散無用,未必成痹,睛久赤痛,沙澀難開,未必成障,搜風化痰不已,則痹成,發表攻裏不已,則障成矣。

 成則不可復藥,乃曰病犯條款。

 雖性命之重無可如何,是尚論眼目乎哉!

 

 所以治病必求其本,良有以也。

 


 

 總而言之,死以生為本,欲救其死,勿傷其生。

  邪以正為本,欲攻其邪,必顧其正。

  陰以陽為本,陽存則生,陽盡則死。

  靜以動為本,有動則活,無動則止。

  血以氣為本,氣來則行,氣去則凝。

  症以脈為本,脈吉則吉,脈凶則凶。

  先者後之本,從此來者須從此去。

  內者外之本,宣明者順,潛蘊者逆。

 上下迭為本,病在上者,散之不得,必引而通之,使邪從下出;病在下者,伐之不得,必提歸陽道,使邪從氣化。

 

 緩急虛實互為本,病屬於實,宜治以急,蓋實者邪盛,苟不即逐,為禍蔓延,故治實有巧法而無遲法;

 病屬於虛,宜治以緩,蓋虛者精奪,唯一於補,且無近功,故治虛無巧法,亦無速法。若夫醫家之本在學力。

 學力不到,不識現在,安能經方致遠。

 尤忌者,不矜慎而自是。

 病家之本在隆師。

 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曷望回天轉日。

 尤忌者,好兼聽而無斷。

 

是故,

 列子曰:聖人不察已然,而察其所以然。

 淮南子曰:所以貴扁鵲者,知病之所由生;所以貴聖人者,知亂之所由起。此知本之言也。

 君不見栽花木乎?

 根本被鋤,生機已損,未欲萎耳,不培植水土,而又修以刀剪,未有不槁而焚者。

 

 鄙見如此,不識有合于大道否。

 家師心初薄之,至是亦瞿然而起,喟然而歎曰:大哉論乎!

 闖然入軒岐之室矣。

 命筆之書,以俟精醫學印正焉。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