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

味辛,性溫,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手太陰肺經。

 降逆止嘔,瀉滿開鬱,入肺胃而驅濁,走肝脾而行滯,蕩胸中止瘀滿,排胃裏止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調和臟腑,宣達營衛,行經之要品,發表之良藥。

 

《傷寒》生薑瀉心湯:

 生薑(四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乾薑(一兩)、半夏(半升)、黃芩(三兩)、黃連(一兩)。

 治太陽傷寒,汗出表解,胃中不和,幹噫食臭,心下痞硬,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以汗後中氣虛寒,水穀不消,胃逆脾陷,土木皆鬱。

 脾陷而賊於乙木,則腹中雷鳴而下利。

 胃逆而迫於甲木,則心下痞硬而噫臭。

 甲木化氣於相火,君相皆升,必生上熱。

 

 參、甘、薑、棗,溫補中氣之虛寒,黃連、黃芩,清瀉上焦之鬱熱。

 半夏、生薑,降濁氣之衝逆,消痞硬而止噦噫也。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方在半夏。

 治太陽少陽合病,下利而作嘔者。

 

黃芩湯:方在黃芩。

 治太少之下利,加半夏、生薑,降胃逆而止嘔也。

 

《金匱》生薑半夏湯:

 生薑(一斤)、半夏(半升)。

 治病人胸中似喘非喘,似嘔非嘔,似噦非噦,心中潰潰然無奈者。

 以肺胃上逆,濁氣熏衝,胸膈鬱煩,不可名狀。

 生薑、半夏,降逆氣而掃瘀濁也。

 

《傷寒》真武湯:方在茯苓。

 治少陰病,腹痛下利,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通脈四逆湯:方在甘草。

 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脈微欲絕,嘔者,加生薑(二兩)、《金匱》理中丸:方在人參。

 治霍亂吐利,吐多者,去術,加生薑(二兩)、以中鬱胃逆,故作嘔吐,生薑降胃逆而豁鬱濁,善止嘔吐也。

A:《金匱》理中丸:諸本均同,「理中丸」,《金匱懸解》、《金匱要略》均不載,載於《傷寒懸解‧卷十三》、《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傷寒》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方在吳茱萸。

 治厥陰傷寒,手足厥冷,脈細欲絕,內有久寒者,以肝司營血,久寒在肝,營血冷澀不行。

 當歸四逆補營血而同經脈,吳茱萸、生薑,溫寒凝而行瘀澀也。

 

新加湯:方在人參。

 治傷寒汗後,參疼痛,脈沉遲者,桂枝湯加人參(三兩)、芍藥、生薑各(一兩)、以經絡寒澀,生薑溫血海而行經脈也。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方在當歸。

 治寒疝,腹脅痛,裏急,並產後腹痛,寒多者,加生薑(一斤)、厚樸七物湯:方在厚樸。

 治腹滿痛,寒多者,加生薑(半斤)、生薑溫中寒而止腹痛,力遜乾薑,然亦有良效也。

A:羊肉,原脫,諸本均同,據卷二當歸釋文、《金匱懸解‧卷十七》、《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補。

 

人身之氣,清陽左升於肝脾,濁陰右降於肺胃。

 胃土衝和,氣化右轉,則辛金清降,息息歸根。

 壬水順行,滴滴歸源,霧露灑陳,津液流布,下溪壑,川瀆注瀉,是以下不虛空而上不壅滿。

 肺胃不降,則氣水俱逆,下之膀胱癃閉,溲尿不行,上之胸膈堙塞,津液不布,於是痰飲喘嗽、噁心嘔噦之病生焉。

A:趣,通「趨」。《詩‧大雅‧棫樸》:「左右趣之」。《傳》:「趣,趨也。」

 

 


 

 生薑疏利通達,下行肺胃而降濁陰,善止嘔噦而掃瘀腐,清宮除道之力,最為迅捷。

 緣肺胃主收,收令不旺,則你行而病堙塞,生薑開蕩堙塞,復其收令之常,故返逆而為順也。

 本為瀉肺之品,瀉其實而不至於損其虛,循良之性,尤可貴焉。

 

氣盛於肺胃,而實本於肝脾,血中之溫氣,肺氣之根也。

 陽氣初生於乙木之中,未及茂長,是以肝脾之氣易病抑鬱。

 生薑辛散之性,善達肝脾之鬱,大棗氣質醇濃,最補肝脾,而壅滿不運,得生薑以調之,則精液遊溢,補而不滯。

 

桂枝湯:方在桂枝。

 用之于甘棗桂芍之中,既以和中,又以發表。

 凡經絡凝澀,沉遲結代,宜於補益營衛之品加生薑以播宣之,則流利無阻。

 炙甘草,新加湯、當歸四逆皆用之,以溫行經絡之瘀澀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