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陰陽動靜致病例

 太極陰陽動靜致病例

 

太極

陰陽

動靜

元春

亨夏

上脾

利秋

貞冬

 

 

 

 

 






黑睛

大、小

上、下

白睛

瞳神

 

 

 

 

 

氣不和,昏暗黑花,頭痛多翳膜,蟹睛或陷冷淚。

氣不和,昏熱腫痛,兩眦赤爛生浮翳,血灌神瞳。

氣不和,眼胞腫起,眩爛胬肉,或具翻俞針卷毛。

氣不和,白睛腫起,多瘀肉滯血,白膜侵睛淚眵。

氣不和,瞳青綠,視物如堆煙,太陽如水花冷淚。

 

 《經》云:瞳子眼黑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合轉而睛明,此則眼具陰陽也。

 又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氣血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此則眼具五臟六腑也。後世五輪八廓之說,蓋本諸此。

 

臟腑主目有二

 一曰肝。

 《經》云: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于目,藏精於肝。

  又云: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

  又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

 二曰心。

 《經》云:心合脈,諸脈皆屬於目是也。

 

 至東垣又推之而及於脾,如下文所云:

  東垣曰:「《五臟生成篇》云:諸脈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

 《針經九卷·大惑論》云:心事煩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故脾胃虛弱,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如天明則日月不明也。

 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土,而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目者血氣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及陰邪氣並,損其血脈,諸病生焉。凡醫者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不明正理也。

 

 張子和曰: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目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少年之人太過多,老年之人不及多,但年老之人,其間猶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

 夫

 目之內,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

 目之銳,少陽經也,血少氣多;

 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

 目之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

 然陽明經起於兩目旁交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經,連於目系而已。

 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

 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

 少陽一經不宜血少故也。

 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

 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養血脈而已。凡血太多則濫,太少則枯。

 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目者肝之外候也,肝藏血,在五行屬木,雖木之為物,太茂則蔽密,太衰則枯瘁矣。

 夫目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

其白睛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此世俗皆知之矣。

 及有目疾,則不知病之理,豈知目不因火則不病,何以言之?

 白輪變赤,火乘肺也;

 肉輪赤腫,火乘脾也;

 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

 赤脈貫目,火益熾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

 故《內經》云:熱勝則腫。

 凡目暴赤腫痛,羞明癮澀,淚出不止,暴寒目瞞者,皆太熱之所為也。今列五輪所屬,八廓主病,以令施治者指南焉。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