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氣相求療法

 五輸穴與自然節令有其相應關係,與臟腑亦有相應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同氣相求」,這種原則在針灸臨床中經常可見。但其原理則未必為醫者所明知。「同氣相求」療法在五輸穴的應用方面確實佔有極重要的份量,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種療法。同氣相求法也稱之為「交應療法」,亦系全息對應之一種,又可分為相生、相克、相應、相通及真五行等五類,下例分別詳細說明。

 

一、相生

 這是就五行相生關係發展的一種療法。例如:太淵為金(肺)之土(輸)穴,故能補土生金治肺氣虛症;商丘為土之金穴也能補氣治中氣不足之病;俠溪為木(膽經)之水穴,能治肝虛水不潤木之虛症。補腎經母穴複溜能治腎虧各病治骨刺及久年腰痛效果突出。治閃腰岔氣也很有效。又如尺澤為肺經(金經)子穴,瀉之能使金不克木,對運動系統不利之病頗為有效,臨床常用以治療五十肩及半身不遂。這方面的用例很多,因為與母子補瀉法有交集重複之處,所以不做多贅。

 

二、相克

 是就五行制化關係應用的一種療法。例如:二間為大腸經之水穴治大腸經火熱病如牙痛等極效;內庭善治牙痛亦是此理;液門為三焦經水穴,善治三焦火熱之病,尤以上、中焦壅熱所導致之五官、咽喉疾患為佳,《百症賦》即用其治喉痛,個人臨床亦每收卓效。上述幾穴為陽經滎穴,五行屬水,又「滎主身熱」,故能瀉火,為一般人所熟悉。尺澤為肺經之水(合)穴,所以能治肺經火病,因此為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特效穴;曲澤為火經水穴,能克火,善治水虛火熱之病,尤其疏降心火上逆之病,如口瘡、眼赤等效果更佳。

 

 以上從水克火而言,其他四行亦可類推,例如竅陰為木(膽)經金穴,因此能治木反侮金及氣虛氣滯肝不條達之病;中封為肝經之金穴,古訣(勝玉歌、玉龍歌、玉龍賦)認為本穴善治行步艱難,這是因為金能克木,若不克木,木則舒矣;曲池為金(大腸經)之土穴,金能克木,舒土亦能和木,所以常用治肝陽上亢;少商為金(肺經)之木穴,亦能治木亢不降之症,兩穴治高血壓均有效,這都是同氣相求的應用,這種例子也很多,拙著《針灸經緯》中有較詳細的記述,這裏就不再多述。

 

三、真五行

 真五行即指金中真金、土中真土、火中真火、水中真水、木中真木也就是指各經的本穴而言,這些穴道治療的範圍雖較其他四種同氣相求的療效來得單純,但效果則加倍,治療本經之病尤為有效。

 

 例如:經渠為金(肺經)中真金(經金穴),最常用於傷風感冒之氣喘及咳嗽,效果卓著,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尤有特效;足三裏為土中真土,調理脾胃作用極強;太白亦為土經土穴,消化器病,如便閉、消化不良、腹痛、嘔吐均常取用,身體疲倦時亦多取用;陽穀為火經火穴,常在發熱時針之退熱;勞宮亦為火(心包)經火穴,瀉火之效極佳,能清心火,尤擅清胸膈之熱,導火下行,所以對小兒口瘡(經鑒)及心悶瘡痍(玉龍賦)有效;陰谷為水(腎經)中真水,利水作用極強,亦善治腎虧之病(金鑒,太乙歌);丘墟及臨泣皆為木(膽)經木穴,因此前者治轉筋(木主筋),胸肋病(木之病所),後者治眼睛(木開竅於眼)均為要穴;大敦亦為木(肝)經木穴,治療陽痿,疝氣及血崩極特效,蓋陽痿,疝氣皆筋之病而肝主筋,且肝經繞行陰部一周,又肝藏血,所以治血崩效果亦佳。

 

 


 

四、相應

 這是同氣相求療法的中心用法,其原則在於將五行與臟象之間相應密切結合,然後用之於臨床,是同氣相求療法中應用最廣的一種方法。具體應用時以本經病為主經,旁及它經病變則在本經找與相應之穴即可,換言之以本經病為主,寓有它臟病及參與者,可取本經之五行相應穴。

 

 例如:太淵為肺經土(輸)穴,治療外感病而兼有體重節痛或嘔吐、腹瀉(皆屬土病)症狀有效;陷穀為土經木穴,筆者常用於木土不和(肝脾不和)之病,對於泄瀉腹痛,偏正頭痛,月經疼痛均極有效;大都為脾(土)經火穴能治四肢(脾主四肢)不溫(火應火,能促進體溫);陰陵泉為土經水穴,補土制水作用極強,所以能利尿治水濕腫滿;靈道為心經金穴能治暴喑、失音(心主神,金應聲);少海為火(心)經水穴,善治腎虛而神志變化之病;神門為心經土穴,治各種神經病變而見胃腸機能衰弱者更為相宜;後溪穴為太陽經木穴,木主筋,因此對於太陽經所行有關「筋」之病變皆能治之,例如頸項強硬,彎腰不便,腿彎難伸等皆有療效;腕骨穴屬性相同(屬木),亦有同樣之效果,本穴為小腸經原(木)穴,小腸為分水之官,本穴自古為治療黃疸之要穴;束骨為水之木,木主筋,治本經所行筋強之病亦有桌效,亦常用治頸項強硬、閃腰等病(輸主體重節痛亦同此理),透過經絡及補水潤木也能治巔頂痛尤具卓效;湧泉亦為水(腎)之木穴,透過補水潤木也能治巔頂痛(厥陰頭痛也),又木主風,井穴鎮定作用極強,所以湧泉亦為治癇症、風症要穴。

 

 昆侖為水(膀胱)經火穴,素為治療腿足紅腫(紅腫屬火,本穴亦屬火)之要穴(玉龍歌賦、通玄指要賦),治腎火上炎之牙痛亦有效(金鑒),因系水之火穴,尤其常用於治療命門火虛(即水中火虛)之五更瀉;然谷亦為水(腎)經火穴,治療命門火虛之病,療效較昆侖更好,治療腎經熱病亦極效;太溪為腎經土穴,對於腎病而有脾胃症狀如嘔吐、泄瀉等均有效,也能治五更泄;因系腎(水)經土穴,對於脾腎陽虛之病,也常取為主穴。大陵為火(心包)之土穴,能治脾胃經虛熱之病及心火而有脾胃症狀之病,因此常用治口臭(玉龍歌、賦、勝玉歌)。

 

 陽陵泉為木(膽)土穴,又為筋會穴,因土主肉、主四肢,因此本穴筋肉皆主,治療四肢筋肉不利之運動系統障礙及病變頗為有效,為治療半身不遂之主要穴道,又因系木經土穴,對於木不疏土,肝脾不和之病也有療效。

 

 太沖亦為木之土穴,治療與陽陵泉類似,亦為調理肝脾要穴。行間為木(肝)經火穴,肝鬱能生火,本穴能瀉之,故又為疏肝理氣之要穴。

 

 曲泉為肝經水穴,善治陰部(肝經所行)與腎水有關之病,如尿道炎、淋病、陰囊水腫等。

 

 此外間使(心包經經金穴)能治失音(百症賦),至陰(膀胱經井金穴)能治失音(百症賦),至陰(膀胱經井金穴)能治癢疾(百症賦),皆與「金」有關。隱白為土(脾)經木(井)穴,雖統血亦含藏血之意,治療崩漏療效極佳,三間為大腸之木穴,腹瀉肩肋痛之場合可用,而董師用二間治腰痛,二間為金(大腸)之水穴,水與腎相應,也有同氣相求的關係。這類的例子真是多不勝舉。

從上述應用及實效來看,五輸穴可以說就是經絡的全息點,五行反應五臟,因此才能以之治療五臟病變。

 

五、相通

 這是五行中兩行交互並用的一種方法。

 例如:尺澤為金(肺)經水穴,複溜為水(腎)經金穴,合用則能達金水相通之效,治療肺不肅降,腎不受納之病,極具療效。個人即常以此組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病,而迭收卓效。又如少海為火(心)經水穴,然谷為水(腎)經火穴,兩穴合用,可治心腎不交、火水未濟之病,如心煩不寐、多夢遺精、心悸健忘、眩暈耳鳴、口乾咽燥、腰膝酸軟或潮熱盜汗等,如神經衰弱即可見上述臨床表現。其他如心脾兩虛則可取火經土穴,土經火穴並用;治療肺脾兩虛可取土經金穴,金經土穴並用;肝脾不調,肝胃不和可取木經土穴,土經木穴並用;肝腎陰虛者皆可取木經水穴及水經木穴並用為主;脾腎陽虛可取水經土穴(太溪)及土經水穴(陰陵泉)並用,其他可以此種方法類推,此不多述。

 

【小結】

 同氣相求療法,臨床既靈活又廣泛,療效又高。本文雖將其分為五種用法,但各種用法之間並不是絕然獨立的,若能交互應用,效果將會更好,而且每一個穴道的用法也未必限於一種,例如尺澤為金之水穴,能治本經火熱病如扁桃腺炎、咽喉炎有效;從金水同源,合水與腎水五行相應而言,又能治尿意頻數,由於金能克木,水能潤木,木主筋,所以也是理筋要穴,而透過與複溜(水之金穴)並用又能達到金水相通之效而常用治慢性支氣管炎症狀,這就是一穴多用的例子,其他類似的例子當然還有很多,這裏就不再多舉。

 

 針灸治病的最高藝術就在於一穴多用而非一病多穴,活用同氣相求療法,對於此一目標的追求將有莫大的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