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一般用法

 《難經》六十八難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咳喘寒熱,合主逆氣而泄。」

 此五臟六腑井滎輸經合所主病也。這就是五輸穴配合五行屬性及臓象所提出的治例,為什麼說:井可治心下滿,滎穴可治身熱,輸穴可治體重節痛,經穴可治咳喘寒熱,合可治逆氣瀉泄?

 因為井在臟屬木為肝,肝分泌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以助消化,若肝失調達而鬱結,則中脘必現痞滿,故心下滿,可當取井穴;滎穴在臟屬火屬心,心主血脈,脈是營養全身的根本,若受外邪侵入,阻礙營養進行,使體內發生變化,即現身熱,當刺滎穴,滎穴能清熱瀉火,治療各種熱性病(急性熱性病),也能育陰清熱,治慢性熱病;輸在臟屬脾屬土,脾助消化,相當於西醫的淋巴,若其吸收運化遲滯,就發生體重節痛,當取輸穴,輸穴能補土益氣化濕,除疼痛外,腫滿倦怠,泄瀉都有較好療效;經穴在臟屬肺屬金,肺合皮毛,司呼吸及調溫作用,若客邪皮毛,調溫失調,就發生寒熱,客邪傳肺,肺失肅降,因起抵抗作用,以事救濟,就發生咳嗽,兩者病證,均用經穴;合穴在臟屬腎屬水,腎為濾水器官,膀胱乃排水總樞,若邪熱客於膀胱,膀胱失職,水分就從大便排出,發生逆氣而泄之病,又腎主受納,與肺之肅降共同完成氣之呼吸。腎虛則氣逆不降,而為喘、脹、悶、宜針合穴。

 

 對此,虞庶注解說:「井法木以應肝,脾位在心下,今邪在肝,肝乘脾,故心下滿,今治之於井,不令木乘土也。」

 

 滎為火以法心,肺屬金,外主皮毛,今心火灼於肺金,故身熱,謂邪在心也,故治之於滎,不令火乘金,則身熱必愈也。輸者法土應脾,今邪在土,土必刑水,水者腎,腎主骨,故病則節痛,土自病則體重,宜治於輸穴。經法金應肺,今邪在經,則肺為病,得寒則咳,得熱則喘(「金主肺,肺主寒熱也」)。合法水應腎,腎氣不足,傷於沖脈,則氣逆而裏急,腎主開竅於二陰,腎氣不禁,故泄注。……以上井滎輸經合,法五行,應五臟,邪湊其中,故主病如是。善診者審而形之,……各依其時而調治之。

 

 以上是《難經》六十七難所述之五輸主病,其連用經常可及,例如:「井主心下滿」,脾井隱白配胃俞、天樞治腹脹效果很好(針灸經穴學)配厲兌(胃井)能治夢魘不寧,中醫學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胃不和多兼有心下滿症狀,脾胃井穴皆能治之。又急症常見心下滿悶不通,邪實壅閉心竅,井穴能疏泄邪熱,開通心竅,故能治急症。

 

 「滎主身熱」,滎穴屬火能治熱,所以各經與熱有關之病皆可取該經滎穴治療,魚際為肺經滎穴,對於傷風襲肺之發熱有退熱作用,能用治於肺炎。液門為三焦經滎穴,能治三焦之熱,尤以上中焦壅熱所導致之五官咽喉疾患(金鑒、百證賦)效果較佳,配合魚際治療喉痛,更是特效(百症賦);二間為大腸經滎穴,善治大腸經熱症,(玉龍賦、天星秘訣、席弘賦)等古訣均認為可治牙痛,臨床應用確有卓效;胃經滎穴內庭亦為治牙痛要穴(尤其是火牙痛),對於胃腸熱病,療效亦佳;其他大都能治溫熱病(金鑒)。然穀能瀉腎治熱(通玄指要賦、金鑒),勞宮能清心火,治口瘡(金鑒)清胸膈之熱(針灸精粹)……等,都說明瞭滎主身熱是具有實用價值的。

 

 「輸主體重節痛」,臨床運用尤為廣泛,結合《內經》所言:「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運用,對於除因外邪引起之各種疼痛外均有極佳之療效(外邪引起之疼痛,痛無休止,但外邪解則痛自愈),例如傷風感冒的四肢重痛,可取肺經輸穴太淵;消化不良的四肢重痛可取脾輸之太白;腕肩腰背痛取後溪,上肢內側痛取大陵、太溪;下肢痹痛取太沖、太溪;臨泣治偏頭痛;陷穀治太陽穴(胃經所過);束骨治後頭痛,也都是應用輸穴治痛的有效例子。

 

 「經主咳喘寒熱」則與《內經》所言:「病變於音者取之經」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醫認為金為發音之氣,金實則不鳴,金破亦不鳴。肺屬金,與發音有關,與喘咳及寒熱(即發熱惡寒)亦有關。而事實上,喘咳與發音也有關,是一種會發出或改變聲音的病,因此經穴能治療。又由於「寒熱」與表症有關,所以兼有表症或由表邪引發之病變也可採用經穴治療。如經渠(肺經經穴)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有特效,對於大感冒喘咳亦有卓效;解溪(胃經經穴)能治土虛不能制水之分水(腎臟炎)證療效甚佳(金鑒);陽輔(膽經經穴)治療傷風感冒引起之偏頭痛;昆侖(膀胱經經穴)治感冒引起之後頭痛,效果很好。

「合穴主逆氣而泄」應用尤多,效果尤佳。「逆氣」之病每經皆可見及,肝氣逆則肝陽上亢;肺氣逆則氣喘咳嗽;胃氣上逆則便秘嘔吐;脾氣上逆則噯噦腹脹;腎氣逆則小便不通……等,臨床常用尺澤治氣喘(靈光賦);足三裏(胃經合穴)治療腹脹、嘔吐(大成、雜病穴法歌、百症賦)、定喘(席弘賦、玉龍歌、雜病穴法歌、行針指要歌);陰陵泉(脾經合穴)治心胸肋之滿(席弘賦、金鑒)。曲池(大腸經合穴,肝與大腸相通,乙庚合化金能制木)和陽陵泉(膽經合穴)治療肝陽上亢之血壓高,都頗有佳效;治療泄瀉則曲池、足三裏、陰陵泉也都有卓效,可見「合主逆氣而泄」確有其道理存在。

 


 

 

 《難經》七十四難也曾經提出:「……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輸,秋刺經,冬刺合……」的理論,因為與季節有關,留在時間療法用法部分再加說明。有關《難經》六十八難對五輸穴的應用,針灸聚英曾有一段歌訣,特別附錄在後面,並加以表解,以助記憶。

 

【臟腑井滎輸經合主治】:

假令得弦脈,病人善潔,面青善怒,此膽病也。如心下滿,當刺竅陰(井),身熱,當刺俠溪(滎),體重節痛刺臨泣(輸),喘咳寒熱,刺陽輔(經)逆氣而泄,刺陽陵泉(合),又總刺丘墟(原)。

 

假令得弦脈,病人淋溲、便難、轉筋、四肢滿閉、肋左有動氣,此肝病也,若心下滿,刺大墩(井),身熱,刺行間(滎),體重節痛,刺太沖(輸),喘咳寒熱,刺中封(經),逆氣而泄,刺曲泉(合)。

 

假令得浮洪脈,病人面赤口乾、嬉笑、此小腸病也。若心下滿,刺少澤(井),身熱,刺前穀(滎),體重節痛,刺後溪(輸),喘咳寒熱,刺陽穀(經),逆氣而泄,刺小海(合),又總刺腕骨(原)。

 

假令得浮洪脈,病人心煩悶心痛,掌中熱而呃,臍上有動氣,此心病也。若心下滿刺少沖(井),身熱,刺少府(滎),體重節痛,刺神門(輸),喘咳寒熱,刺靈道(經),逆氣而泄,刺少海(合)。

 

假令得浮緩脈,病人面黃善噫,善思善詠,此胃病也。若心下滿,刺厲兌(井),身熱,刺內庭(滎),體重節痛,刺陷穀(輸),喘咳寒熱,刺解溪(經),逆氣而泄,刺三裏(合),又總刺沖陽(原)。

 

假令得浮緩脈,病人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此脾病也。若心下滿,刺隱白(井),身熱,刺大都(滎),體重節痛,刺大白(輸),喘咳寒熱,刺商丘(經),逆氣而泄,刺陰陵泉。

 

假令得浮脈,病人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此大腸病也。若心下滿,刺商陽(井),身熱,刺二間(滎),體重節痛,刺三間(輸),喘咳寒熱,刺陽溪(經),逆氣而泄,刺曲池(合),又總刺合谷(原)。

 

假令得浮脈,病人喘咳,灑淅寒熱,臍右有動氣,按之牢痛,此肺病也,若心下滿,刺少商(井),身熱刺魚際(滎),他節痛,刺太淵(輸),喘咳寒熱,刺經渠(經),逆氣而泄,刺尺澤(合)。

 

假令得沉遲脈,病人面黑善恐欠,此膀胱病也。若心下滿,刺至陰(井),身熱,刺通穀(滎),體重節痛,刺束骨(輸),喘咳寒熱,刺昆侖(經),逆氣而泄,刺委中(合),又總刺京骨(原)。

 

假令得沉遲脈,病人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臍下有動氣,按之牢。如痛,此腎病也。如心下滿,刺湧泉(井),身熱,刺然穀(滎),體重節痛,刺太溪(輸),喘咳寒熱,刺複溜(經),逆氣而泄,刺陰穀(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