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五行學說的證明

 五行學說作為中醫的核心理論之一,它源自於中醫數千年的經驗歸納與推理,它的正確性早已經歷數千年的驗證而為世人所肯定。本書的主要理論都是構建在五行學說之上的,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對其進行理論上的證明。

 

 宇宙世界是向多元化發展的,顏色有七彩,味道其實也有甘、鹹、苦、辛、酸、淡、辣、澀八種。中醫謂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所組成的。那麼,中醫所重視的氣呢?以光為代表的陽性物質呢?可見,世界未必就只是五行而已。但另一方面,五行卻是宇宙世界的主體。同樣的道理,五味是主體,其餘的三種味道都是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

 

我曾多次直接地證明五行學說,都不盡我意。到了最後,我不得不有違傳統理論地首先提出六行學說來。因為,這裏面有太多的問題需待解決。例如,為什麼火與心對應,而心又與小腸相表裏呢?又如,中醫所重視的脾臟,並推之為「後天之本」,但在解剖的範疇裏,脾臟甚至可以手術切除。這些與現代科學有不同理解的地方,中醫理論的解說顯得多麼的空泛與無奈啊!這到底是我們上古的聖人們的差錯,還是後世醫者的誤解呢?所有這些問題困惑我已經很久了,現在,我在這裏提出自己的見解並論證它。

 

一、六行學說的提出

 在中藥理論的範疇裏,歸屬於五行學說的酸苦甘辛鹹五味,如果以陰陽分之,則酸苦鹹為陰,甘辛為陽。既然陰陽學說認為宇宙是按不規則對稱的方式進行演化,那就應該由終極統一的無味演化出三陰三陽的六味來,為什麼我們的祖先卻只提出五味呢?

 

 事實上,淡味就是五味之外的一個重要藥味。雖然有不少醫藥學家都認為淡味只是甘味的一個派生味,它就像辣味附屬於辛味一樣,但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所有味道稀釋到一定程度都會變成淡味的。

 

 同時也有不少醫藥學家認為淡味是中藥的第六味。其中,劉完素在「三消論」中認為,淡味是五味之本,但它也有著獨自的藥理作用:淡滲利竅而解渴。

 

 既然有六味,也有六腑,那麼,是否有六臟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胰臟。

 

 很自然的,與之相對的應該是「六行學說」。《易經》裏的卦象為什麼就用六爻?南懷瑾說:「因為一直到現在的科學時代為止,宇宙間的事情、物理,沒有超過六階段的。一切的變,只能變到第六階段,第七個變是另外一個局面的開始。以現代科學證明,物理上、化學上,電子、原子的變,都是六個階段,只有化學的變有七個階段,可是化學的第七個階段是死的,沒有用的。」

 

 今天我們之所以推用五行學說,那是因為五行是自然世界的主體。任何物質一旦演化至六行,它將由五行的量化演化迅速地進入質變的演變階段,因而六行的穩定性就不如五行那麼好,在理論上我們可以推導,但在實際應用上卻不可取。例如,人的一生先後經歷了出生、少年、青年、壯年、老年這五個量化而穩定過渡的五大階段後,便進入了死亡階段:先是經歷了一個很短暫的迴光返照的進程,之後便質變地由生演變至死。

 

 我們認為,宇宙世界是按六程演化律的方式而進行演化的,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我們即將提出的「六行學說」。因土與地其實是同類,地只不過是土的派生物之一,它並不能像土那樣而作為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組成元素,所以,本論謂之「類五行學說」亦可。

 

 現在,先看一下五行學說的前身——六行學說的表述內容吧!

六行

六臟

六腑

原始腸

膀胱

小腸

大腸

六味

六位

西

六氣

在這裏,我們在五行學說的基礎上主要增加了第四列的內容,首先作簡要說明如下:

01、地球仍未形成之初,最先出現的是土,土與地同中有異,其區別詳見下文;

02、脾其實是人類最早擁有的內臟,而土是地球最早擁有的基本物質,由脾來對應土是再適合不過的了,稍後我們將為此展開詳盡的論證;

03、原始腸其實是人類最早擁有的腑,由它與脾相表裏必定的,這一點我們稍後亦會作較詳盡的論證;

04、淡味是無味與甘味的演化過渡味,它比甘味出現得還要早,因此淡味就必定歸於脾臟;

05、地球上最早形成的要算地心這一極點了,這對於排在最前面的氣來說,由極點來與它相對應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了;

06、地球在形成之初,水是無色的,土其實並無什麼強烈的氣味,所以就以清氣來對應土。在六行的概念裏,清淡就成了土的主要屬性。

 上表第二列中的每一項都是地球上最早演化產生出來的,它們的對應關係完全符合宇宙進程演化中的程對應原則。

 

二、六行學說的證明

 證明:為了方便論證,我們將「六行學說」中的前四項摘錄於此,即:

原始腸

膀胱

小腸

大腸

 

 首先要證明的,是上表每行的各個相關項都是按宇宙進程演化產生並自左向右在時間順序上作先後排列。

 

 如果上述論題得證,那麼,根據宇宙演化規律的段程原則,在相同階段演化出的自然物質,具有最大可能的比較性與相容性。這就是程的對應原則。

 

 由宇宙無限膨脹論可知,在地球形成之初,溫度很高,以致整個世界都以氣的形式存在。當時的土,也只是飄蕩的灰塵而已。當然,一開始也沒有水,同時也沒有水蒸氣,只存在著氫氣與氧氣在空中運動,後來氫氣與氧氣才合成為水。

 

 後來,當溫度冷卻降到一定程度時,水就出現了。

 

 水的出現,會使土更加凝聚,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才有了地球的出現。在經歷億萬年之後,逐漸形成了陸地與海洋的局面。

 

 水與土在宇宙力量(如光)的作用下,又產生了一個基本物質——火。這個時期,海底的火山爆發可以說是家常便飯的事。

 

 火山爆發過後的岩漿,自然就成了後來的金石。雖然在地球形成之初亦存在一定量的金屬元素,但它們並不是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類似氣態的形式游離在空氣中的,因而還不能算作是六行學說中的「金」。

 

 直到最後,在地球的海洋裏,便出現了原始的植物生命,這就是六行學說裏的「木」的概念。

 


 

 

 所以說,六行的先後順序是:

 土→水→地→火→金→木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直引為證明的宇宙無限膨脹論其實並非是指宇宙真的永無休止地膨脹下去,只是在時間的概念裏相對來說要長久很多並趨向於無限而已。宇宙是沒有永恆的,沒有絕對的。

 

我們知道,甘味是地球上出現得比較早的味道,隨後,甘味克於鹹味而生鹹味,鹹味克於苦味而生苦味,依此類推,即的五味產生的先後順序為:甘鹹苦辛酸。將甘味的前身淡味納入其中,則易得六味產生的先後順序:

 淡→鹹→甘→苦→辛→酸

 藥味相克相生的道理,就好像摩擦而得到正負電荷一樣,它們是相互克制,但又彼此相生的。淡味由土化所得,鹹味是水氣所生,甘味是水與土氣合化所生,苦味是火氣生,辛味是金氣所生,酸味是木氣所生。至於五味的具體演化,請參看下一節中的「五味生化論的證明及其應用」一文。

 

臟腑的產生是個進化的過程,其線形聯繫如下:

 消化器官→泌尿器官→血液迴圈器官→呼吸器官→儲藏器官→淋巴器官。

 

 依次表述如下:

﹝1﹞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無論在個體發育或是種系發育上,都是最先演化出來的器官。

單細胞的動物,只存在細胞內消化,全動物性營養細胞,只能以簡單的偽足或胞口來攝食。並形成暫時的食物泡來進行消化個吸收。

 多細胞動物,如腔腸動物水蛭,已進化出了內、外兩個胚層圍成的囊,即消化環腔,相當於消化管,具有一定的細胞外和細胞內消化的功能。消化腔只有一個開口,兼口與肛門作用。

 到了線形動物,如線蟲,已進化出了完全的消化管,有獨立的口和肛門。且消化管能明顯地分出前腸、後腸和中腸三大段。而到了環節動物,如蚯蚓,已發展成三胚層,進化出真正的體腔。消化管有了像樣的肌層,能蠕動,提高了消化力。同時也為消化管的再進一步進化準備了物質基礎,同時,消化腺體逐漸形成,消化管的尾端與尿生殖道還合二為一,直到哺乳動物才完全分開。結論如下:

 在所在器官演化中,消化系器官是最先進化出的器官。脾、胰、胃、腸,是首先產生的消化器官。其中,脾與腸是最早演化出的器官。只有當以流質飲食為生的動物,進化出以乾燥顆粒食物為主的動物,才在消化管的中端,演化出一個倉庫類的器官→胃。而脾臟,作為與消化密切相關的內臟,無疑是最早進化出的器官。

 

﹝2﹞泌尿器官

 有充足的理由證明,泌尿器官是僅次於消化器官進化而來的臟腑器官。

 在單細胞和腔腸動物,都是通過體表的細胞膜進行排泄。只有到了三胚層動物,才進化出了專門的排泄器官。而消化器官在兩胚層的腔腸動物水蛭中,就已進化出來。在兩胚層動物的線形蟲,已經進化出有完全意義上的消化腔。這就有力說明了,泌尿器官的演化,從進化論角度上說,是明顯落後於消化器官的。在脊椎動物中,進化出腎管,如文昌魚,有了泌尿功能的腎及排泄管。硬骨魚就進化出了膀胱。泌尿器官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故可得出如下結論:

 泌尿器官從進化的時間先後看,是僅次於消化器官而演化出的內臟器官。

 

﹝3﹞血液迴圈器官

 生物進化出環節類動物,如蚯蚓,才進化出血和血管。並出現了有典型節律博動的心臟。從魚類開始,才有了靜脈式的心,它有兩個內腔,即一個心房一個心室。到了兩栖類動物,如青蛙,已進化出了三個內腔的心,即兩個心房、一個心室。到了爬行類動物,心才初步具有了四個內腔的心,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這又說明了,以心臟為代表的血液迴圈器官,是較消化與泌尿器官進化得晚的器官。心臟和脈管系統,進化得比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要晚。即:

 迴圈器官比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進化得都晚。

 

﹝4﹞呼吸器官

 進化出魚類,才開始用腮呼吸。水通過腮裂時和毛細血管相接觸,進行氣體交換。但魚類早已演化出了像樣的一個心房、一個心室的心臟了。到了魚兒爬上了陸地,進化出肺魚和兩栖類動物,才出現有實質意義上的肺循環,產生出昂貴的肺臟。但此時的爬行類動物,心臟早已進化得兩室兩房,發達得很。因此可得出結論:

 呼吸器官肺是比迴圈器官心進化得更晚的器官。

 

﹝5﹞儲藏器官

 消化、泌尿的問題解決了,動物產生的血液就可以藏在肝中。為什麼肝是在呼吸器官肺產生之後才出現的呢?據進化論可知,爬行類動物在陸地上生活之初其實是很不適應的,因為在水中運動花費的力氣很小,但在陸地上卻要花費數倍的功夫才能得以像水中那樣的正常生活,這就要求動物們要有更多的能量支持運動。肝在這個時期就應運而生了。因此,一個人的體能如何,與肝功能是密切相關的。現代醫藥早已證明了,肝確實能儲藏一些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還可將血糖轉化成糖元,貯藏在其內。

 

﹝6﹞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是隨著動物演化為適合生存而產生的一類具有防禦功能的一類器官。它們可以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淋巴結特化產生的脾,是主要的淋巴器官。

 脾在種系發生史上是進化最早的器官。從原口類動物開始,在腸壁上就出現了一團多孔的組織,這就是脾臟的原始狀態。魚、蛙和龜的脾的結構是一個長方形。它們在腸系膜內,貼近腸管,並與腸管平行。

 

 動物種類不同,脾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在腸管前段,有的在中段或後段。而在有尾兩栖類、爬行類(龜除外)、鳥類和多數哺乳類動物,它們的脾都位於胃的附近。

 

 人類的脾是一個長而略帶卵圓形的實質性器官。脾的主要功能已經由最初的消化器官,演變至今天的具有防禦功能的淋巴器官了。它的主要功能,在早期的胚胎,能造血。而它也有破血功能,衰老的血細胞就是被脾產生的巨噬細胞所吞噬。

 

 論證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人類六臟產生的先後順序如下:

 脾→腎→胰→心→肺→肝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本論開篇時提到的第一個問題了:為什麼中醫的先哲們不依照宇宙的對稱原則提出六行學說呢?

 

 問題就出在胰臟與脾臟這裏。

 


 

 

 中醫認為腎為人的「先天之本」,這裏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的繁殖需要精子與卵子,它們都出於腎臟。而在八卦的認識裏,卵子象於太極,精子與卵子相結合後就已有陰陽之分,代表兩儀。所以,腎就理所當然地認為是人的「先天之本」。另一方面,正所謂「天一生水」,此水亦代表著人類的腎臟,其排行第一,謂其為「先天之本」也是有根有據的。

 

 而脾臟,它作為人類第一個演化出來的內臟,被譽為人的「後天之本」亦合情合理。並且,脾應土而能生化萬物。在人類起源之初(或動物起源之時),它確實承擔著消化運行的重要任務。在心臟出現之後,它又具有造血之能。在人的胎兒時期,在這與動物或人類的初始狀態有一定對應關係的時期,脾臟還感應地保留著它的造血功能呢!

 

 胰臟與脾臟很相似,它對應著地,才是人類真正的「後天之本」。胰臟是在土與水都出現之後才開始演化的,所以它排在腎臟之後。土與地相似,脾與胰相似,植物的塊莖與莖相似,它們確實出現在演化史上,卻又因為它們的相似而被中醫理論所合併,這才有了更為完美的五行學說的出現。

 

 關於土與地,我們在這裏說出一些自己的見解。在八卦學說裏,坤卦就代表地,表示地也屬純陰的一類物質。但這顯然是不妥的,地中有地熱,有火山爆發,又怎會是純陰的呢?有人認為地熱的存在是陰吸引陽的結果,就像磁吸引鐵一樣。這還說得過去。問題是坤卦六斷,與地之相連有不象之處。土性鬆散,遇水才得以相聚而為地,所以坤卦應與土相配合才合理。

 

 土地,先有土而後出現地。但是,地球一旦形成,土就變得不再重要了。所以,胰臟出現以後,脾臟便開始退化。解剖下的脾臟,現在已經不再是消化器官了,並且可以手術切除。所以,脾臟的「後天之本」的身份已移主於胰臟了。現在,胰臟才是重要的消化腺體,它才是真正的消化器官。萬物都在變化,中醫理論又怎能永遠停留在歷史的時代上呢?脾臟已經換位,胰才是真正的「後天之本與氣血生化之源」。中醫經絡一直存在著這樣一個迷團,那就是擁有實質的三焦經卻找不到的實在三焦器官來。事實上,我們認為,所謂的三焦就是胰臟,因為臟屬陰,所以不應該叫手少陽三焦經,而應該是手厥陰胰經。對應地,心包經才應該叫做手少陽心包經,因為心包在本質上只是一個空腔性器官,是一個具體的腑。這樣一來,經絡學說就有些地方要修改了。例如,中醫經絡理論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足太陽膀胱經中沒有胰腺的背俞穴,在膈俞和肝俞兩個俞穴之間是一個空缺。而這個空缺,正是胰俞。另外,相應的經絡也要作一修正,即原來的手厥陰心包經所循行的路線就是現在手厥陰胰經的經絡路線,而原來的手少陽三焦經就應該由現在的手少陽心包經所代替。

 

三、關於六腑與五行學說的推演

 早在《素問•五藏別論》中,中醫的先哲們就對腑作了以下定義: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

 

 也就是說,六腑都是空腔器官。而空腔性器官的最大特點,是器官本身內部有空間結構。由於六腑與六臟存在表裏對應關係,所以我們可以推知,六腑產生的先後順序與六臟相互對應。

 

 據此以及上述論證,我們又可知道六腑產生的先後順序為:

 原始腸膀胱心包小腸大腸

 

 原始腸與脾臟同時作為最早出現的器官,同屬於宇宙演化進程中第一個進程裏的產物,它不與脾臟對應成為表裏關係還能與什麼臟相表裏呢?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會想得明白。並且,原來的腸是不分大小腸的,大小腸是後來演化出來的。問題是:是先出現脾臟,還上先出現早期的腸腑的呢?

 

 我們認為,最先出現的是腸腑。不僅如此,所有的腑都要比它相對應的臟要出現得早。早期的腸是吸收與排泄器官,它擁有完整的具有生命特徵的新陳代謝功能。脾臟只不過是消化器官,它是在動物在吸收分子營養物質時才需要並演化出來的器官。

 

 據此,我們可知臟腑的演化順序是:胃-脾-膀胱-腎-心包-胰-小腸-心-大腸-肺-膽-肝。這裏需要說明的是,上表只表示演化的先後順序,並不代表後面的臟腑一定要等前面的臟腑演化完成才開始演化,其實他們可以在同一時間進行各自的演化,彼此往不同的方向發展,只不過,在演化的進程裏存在這樣的先後順序而已。

 

 另外,嚴格地說,心臟也只是一個空腔性器官,它的實質不外就是心外的心包組織與心內的血液。所以說,心包是一個具體的腑。而心臟其實還沒有完全演化成型。中醫謂心主神明。神明是一種屬於精神世界的東西,其客觀存在卻又無法真實地感知。難道中醫所謂的心也是一個客觀存在卻又無法被感知的內臟麼?

 

 我們的祖先的頭額上都有一個丘突形的小東西,相傳是用來感知萬物的。大家都有「說曹操,曹操就到」的經歷,其因就在於我們或多或少地保留那麼一點第六感的能力。難道人類的真正心臟已經與那個丘突一起退化而消失了麼?所有的奧妙與迷惑,又再次湧上我的「心」頭來。而這個心頭具體在哪里,我真的找不到。五行當中惟有火是沒有實質的形體的,而與之對應的心也是沒有實質形體的麼?

 

 中醫理論中的五行學說根源於《洛書》,古聖人觀於《洛書》而知天左行,地右行,一年各行五步,故謂之五行。所以,習慣上認為五行是宇宙世界的主體。如果把「六行學說」中的「土」列置換「地」列並按習慣將脾胰互換,則有:

小腸

大腸

膀胱

西

 

 這裏的脾代表的是解剖上的胰臟,因為它是胰臟的先天,在功能上將胰臟的功能劃分歸其所主,亦未嘗不可。如果按宇宙演化進程排列,則是:

 

膀胱

小腸

大腸

西

 

 這不,上述這副五行架構圖與老祖宗所描繪的不就一模一樣了嗎?還是先哲們夠高明,我們算是落後五千年啦!

 

四、五行學說的相生相剋規律

 木的位置在東方,與春季相對應。木是由於陽氣的推動而破土生長的,而它又由於水的東流才能滋潤生長,所以說水生木。木上發而覆下,是一種自然的形態。

 

 有人會問,君不見草木都是在水與土的環境中生長的嗎,為什麼只謂水生木,而不說土生木呢?事實上,生木的是水,長木的是土,我們不能混為一談。草木之種子有水則可生,無水則斷不能生,所以說水生木。並且,在遠古時代,本無草木生物,後來在大海的水環境裏才發生藻類植物,故謂之水生木。另一方面,因為木的成長須吸取土中精華物質,所以就說木克土。

 

 火的位置在南方,與夏季相對應。火焚燒萬物,同時也使萬物發生變化。火一般沒有形體,它的形體是木,也就是俗話說的「鑽木取火」的意思。所以,火是因木而生的,故謂之木生火。

 

 土的位置在中央,同時又位在西南,與夏末相對應。土含吐萬物,萬物生於土而又回歸於土,所以說土是萬物之家。土應夏末,其上與盛夏之火相接,所以土是因火而生的,即火生土。

 

 金的位置在西方,與秋季相對應。金由於陰氣的作用,由萬物收斂凝聚而成,而且都藏於沙土之中,所以說金於土而生,即土生金。金生於土而又有別於土,這是自然的造化所致的。

 

 水的位置在北方,與冬季相對應。水屬陰,陰氣濡潤,滋養萬物。水從西流向東,西是金的方位,所以說水因金而生,即金生水。水流曲折,順下而達,是自然的一種性質。

 

 上面已經談到了木克土的情況,這是五行相克的內容。此外,因為土是實的,水是虛的,實可以戰勝虛,所以說土克水。又因為水是陰性物質,而火卻是純陽之體,陰陽互為根而相生,但陰亦可以消滅陽,所以說水克火。當然,火也可以反過來克水,這已經是五行學說的另一個內容了。同時,火是烈性之物,而金則是剛硬之體,烈可敵剛,故謂之火克金。堅可制柔,木柔而金屬最堅,故謂之金克木。

 

 有人會問,金雖善斷木,但火也能使木盡燒為灰,為什麼就不說火克木了呢?別忘了,中醫崇尚的是自然之道。木生火,木是火之母,火乃木之子,哪有子敵母的自然道理?因金克木,所以才有火克金的出現,那是因為子報母仇啊!

 所以,五行的相生相剋規律,其實就是自然規律的高度集中的集現。五行之內更相轉換,順就相生,逆就相克,相生相剋,事物就如此變化不息。

 綜上所述,則有: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由五行的演化順序:

 土木。

 可得到這樣的規律:排在前面的每一項都克制著緊跟在它之後而演化產生的那一項。對應地,上述每一項只與它的逆反方向且相隔一位的那一項有著相生關係。

 

 至此,我們基本上證明了五行學說的相關內容及其規律。但值得一提的是,五行學說中的木火土金水是源於而高於現實世界中的木火土金水的。中醫的先聖們是本著唯物主義的精神從現實世界中樸素地認識木火土金水這五大基本組成物質的,而後便歸納出宇宙萬物都具有這些屬性,而這些屬性所表現的東西,就叫做現象,或簡稱象。例如,我們的心臟並不是火,而是象火,它的卦像是離,離火外實而內虛,心亦外實而內虛,因為它們有著屬性上的象,所以便歸為同一類物質中去,也就是五行中的火。

 

 

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