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難曰:泄凡有幾?皆有名不?

 然,

 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名曰:後重。

【滑壽曰:此五泄之目,下文詳之。】

 

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

【滑壽曰:胃受病,故食不化。胃屬土,故色黃。】

 

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

【滑壽曰:有聲無物為嘔,有聲有物為吐。脾受病,故腹脹泄注,食即嘔吐而上逆也。】

 

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

【滑壽曰:食方已,即窘迫欲利也。白者金之色。】

【謝氏曰:此腸寒之證也。】

 

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

【滑壽曰:溲、小利也。便指大便而言。溲而便膿血,謂小便不悶,大便不裏急後重也。】

 

大瘕泄者,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

此五泄之要法也。

【滑壽曰:瘕、結也,謂因有凝結而成者。裏急謂腹內急迫,後重謂肛門下墜。惟其裏急後重,故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者,小便亦不利也。】

【謝氏曰:小腸大瘕二泄,今所謂痢疾也。《內經》云:腸澼故下痢赤白者灸小腸俞是也,穴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累驗。】

【四明陳氏曰:胃泄即飧泄也。脾泄即濡泄也。大腸泄即洞泄也。小腸泄,謂凡泄則小便先下而便血,即血泄也。大瘕泄,即腸澼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