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難曰:五臟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

 然,五臟者,當上關於九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滑壽曰:謝氏云:本篇問五臟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答文止言五臟通九竅之義,而不及五臟之發起,恐有缺文。愚按五臟發起,當如二十三難流注之說。上關九竅,《靈樞》作七竅者是。下同。】

 

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ㄩㄥ)。

【滑壽曰:此二句是結上起下之辭。五臟,陰也,陰不和則病於內;六腑陽也,陽不和,則病於外。】

 

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滑壽曰:此與《靈樞》十七篇文大同小異。或云二十八難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十二字,當為此章之結語。蓋陰陽之氣太盛,而至於關格者,必死。若但受邪氣,蓄則宜砭射之。其者指物之辭,因上文六腑不和,及邪在六腑而言之也。】

 

《經》言:氣獨行於五臟,不營於六腑者,何也?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行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溫於臟腑,外濡於腠理。

【滑壽曰:此因上章營字而推及之也。與《靈樞》十七篇文大同小異。所謂氣獨行於五臟,不營於六腑者,非不營於六腑也,謂在陰經則營於五臟,在陽經則營於六腑,脈氣周流,如環無端,則無關格覆溢之患,而人之氣內得以溫於臟腑,外得以濡於腠理矣。】

【四明陳氏曰:腑有邪,則陽脈盛;臟有邪,則陰脈盛。陰脈盛者,陰氣關於下,陽脈盛者,陽氣格於上,然未至於死。陰陽俱盛,則既關且格,格則吐而食不下,關則二陰閉,不得大小便而死矣。臟腑氣和而相營,陰不覆,陽不溢,又何關格之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