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難曰:

 泄凡有幾?皆有名不?

 然,

 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名曰:後重。

 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

楊曰:泄利也。胃屬土。故其利色黃。而飲食不化焉。化、變也、消也。言所食之物。皆完出不消變也。

虞曰:此乃風入於腸。上重於胃。故使食不消化。《風論》曰: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飧泄、為食不消化也。

 

 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

楊曰:注者、無節度也。言利下猶如注水。不可禁止焉。脾病不能化穀。故食即吐逆。

虞曰: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脾。脾惡濕。濕氣之勝。故腹脹而泄注。土性主信。又主味。今土病於味。無信。故食則吐逆。《陰陽應象論》曰:濕勝則濡瀉。謂濕氣內攻脾胃。則水穀不分。故泄注。

 

 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

楊曰:窘迫、急也。食訖即欲利。迫急不可止也。白者、從肺色焉。腸鳴切痛者、冷也。切者、言痛如刀切。其腸之狀也。

虞曰:大腸氣虛。所以食畢而急思廁。虛則邪傳於內。真邪相擊。故切痛也。

 

 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

楊曰:小腸屬心。心主血脈。故便膿血。小腸處在少腹。故小腹痛也。

 

 大瘕泄者,裏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楊曰:瘕、結也。少腹有結而又下利者是也。一名後重。言大便處疼重也。數欲利。至所即不利。又痛引陰莖中。此是腎泄也。按諸方家。利有二十餘種。而此惟見五種者。蓋舉其宗維耳。

虞曰:腎開竅於二陰。氣虛故數思圊。後重而不能便。莖中痛。腎氣不足傷於衝脈。故裏急也。靈樞病總曰:凡五泄者。春傷於風。寒邪留連。乃為洞泄。(按此文見素問生氣通天論。無凡五泄者句。靈樞無病總篇。惟論疾診尺篇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澼。亦與此文小異。然則今之靈樞非虞氏所見之舊矣。)此之謂也。

丁曰:裏急者。腸中痛。後重者。腰以下沉重也。餘皆舊經有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