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難曰:

 五臟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然,五臟者,當上關於九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楊曰:七竅者、五臟之門戶。臟氣平調。則門戶和利矣。

 

五臟不和,則竅不通;

楊曰:五臟失和於內,九竅壅塞於外也。今上有七竅而云九者。二竅幽隱。所以不言。腎氣上通於耳。下通於二陰。故云九竅也。

 

六腑不和,則留結為癰(ㄩㄥ)。

丁曰:不和者、為腑與臟不和者。邪氣不得外泄。則害其九竅。六腑不得內通。則留結為癰。凡人臟腑陰陽和。即如水之流不得息也。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周而復始也。

楊曰:六腑、陽氣也。陽氣不和。則結癰腫之屬。故云為癰也。邪乘氣來。先游於腑也。

 

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營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營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營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丁曰:內外不相濟。是為關格。故知死矣。

楊曰:人之所有者。氣與血也。氣為陽。血為陰。陰陽俱盛。或俱虛。或更盛。或更虛。皆為病也。

 

《經》言:氣獨行於五臟,不營於六腑者,何也?然,夫氣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營於五臟,陽脈營於六腑,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不覆溢,人氣內溫於臟腑,外濡於湊理。

丁曰:諸陰不足。陽入乘之。為覆。諸陽不足。陰出乘之。為溢也。此者是氣之獨行也。

楊曰:覆溢者。謂上魚入尺也。若不如此。當行不止。故云終而復始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