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難曰:脈有尺寸,何謂也?然,尺寸者,脈之大要會也。

呂曰:諸十二經脈。三部九候。有病者皆見於尺寸。故言脈之大要會也。

丁曰:舊經注此說為五臟六腑之法者非也。大要會者、謂尺寸陰陽往復。各有要會也。

 

從關至尺是尺內,陰之所治也;從關至魚際是寸內,陽之所治也。

呂曰:至尺者、言從尺至關。其脈見一寸。而言尺者、是其根本。寸口長一寸。而脈見九分。陽數奇。陰數偶也。

 

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

丁曰:分寸為尺者、人從關至尺澤穴當一尺也。於其尺內。分一寸以代一尺之法。是故分寸為尺。分尺為寸也。

 

故陰得尺內一寸,

丁曰:陰數偶也。

 

故陰得尺內一寸,

丁曰:陽數奇也。

 

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丁曰:尺寸之法。舊經有注。言諸家所傳撰不同。執引三寸。(按以下注考之。此寸字當作部。)輒相去一寸。以備三寸。並不見一寸九分之理。其一寸九分之法者。蓋為尺寸之位。各有陰陽始終也。陽氣者、生於尺而動於寸。陰氣者、生於寸而動於尺。是以法陽氣。始生於立春。上至芒種之節。其數九。三陽王於前。法寸內九分而浮。夏至之節。其氣下行。至立冬而終。其數十。即三陰王於後。法尺內一寸而沉。故知尺寸各有始終也。此是越人引其陽中陰陽始終也。所謂陰中陰陽始終者。陰氣復從立秋而生。下至冬至之節。其數十。冬至之後。隨少陽上行。至立夏之節。其數九。此者天地陰陽始終。故法尺寸陰陽各有始終也。天地要會之門。在於四立。謂之天門、地戶、人門、鬼門。人之氣口人迎左右神門。亦法也。

 


 

 

楊曰:寸關尺三位。諸家所撰。多不能同。故備而論之。以顯其正。按皇甫士安脈訣。以掌後三指為三部。一指之下為六分。三部凡一寸八分。華佗脈訣云:寸尺位各八分。關位三分。合一寸九分。王叔和脈訣云:三部之位。輒相去一寸。合為三寸。諸經如此差異。則後之學者。疑惑彌深。然脈法始於黃帝。難經起自扁鵲。此之二部俱祖宗。諸家諸論蓋並枝葉爾。正可務本遺末。不容逐末忘本。今的舉指歸。用明大要。宜依黃帝正經。以掌後三寸為三部。則寸與關尺。各得一寸。備三才之義也。此法永定。不可移改。其王叔和、可謂得之矣。凡診脈者、先明三部九候之本位。五臟六腑之所出。然後可以察其善惡。以別浮沉。如其本位尚迷。則病源莫辨。欲其愈疾。亦難矣哉。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天地人也。一部之中。則有天地人。三部之中。合為九候。以候五臟之氣也。其五臟六腑所出者。左手寸口者。心與小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肝與膽脈之所出也。尺中者。腎與膀胱脈之所出也。關前一分者。人迎之位也。關後一分。神門之位也。右手寸口者。肺與大腸脈之所出也。關上者。脾與胃脈之所出也。尺中者。命門三焦脈之所出也。關前一分者。氣口之位也。關後一分者。神門之位也。凡五臟之脈並為陰。陰脈皆沉。六腑之脈並為陽。陽脈皆浮。假令左手寸口脈浮者。小腸脈也。沉者。心之脈也。餘皆仿此。斯乃脈位之綱維。診候之法式也。

 

虞曰:楊氏諸論數家寸尺長短部分。互有不同。令後人難為依據。庶今明之。以示後學。華佗之說。乃如脈《經》言:果不謬矣。王叔和以三寸為式。義有隱微。此乃黃帝正經之說。豈有誤也。況上古以一膚指為四寸。王叔和必取其膚指之三寸。與今之一寸九分。短長相近也。何休注公羊傳云:側手為膚。按指為寸。即其義也。況越人生於周。采靈樞素問作此難經。今之寸尺度量。乃周之制也。故越人取一寸九分為定式。乃天九地十之義也。

 

二難畫圖(此二難以下畫圖,皆下注圖也。)

凡此以下畫圖內。黑白道以分陰陽終始。其天門、地戶、人門、鬼門。是陰陽升降關格門戶。其氣口人迎左右神門。是呼吸上下尺寸關格門戶。(原脫尺字。據李駒纂圖句解補。)

陰氣始於立秋。陽氣始於立冬。陰氣終於立夏。陽氣終於立春。

【天地陰陽升降始終之圖】

 《難經集注》-02-天地陰陽昇降始終之圖.JPG  

【手足陰陽流注始終之圖】

 《難經集注》-03-手足始終流注始終之圖.JPG  

 諸陽會於首。諸陰至胸中。

【尺寸陰陽隨呼吸出入上下始終圖】

《難經集注》-04-尺寸陰陽隨呼吸出入上下始終圖.JPG   

 陰為里隨呼至寸內。陽為表隨吸至尺外。

《難經集注》-05-.JPG   

此圖明其人迎氣口左右神門寸尺關前關後一分。案素問云:人迎氣口在頸。法象天地要會始終之門戶。

《難經集注》-0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