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難曰:五臟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獨去大腸、小腸遠者,何謂也?

(肝之腑膽,脾之腑胃,腎之腑膀胱,其位皆相近,心之腑小腸,肺之腑大腸,皆相遠也。)

 

然,《經》言:心營,肺衛,

(血為營,心主血,故營屬心。氣為衛,肺主氣,故衛屬肺。)

 

通行陽氣,

(陽氣,即營衛之氣。《靈•營衛生會篇》云「行陰二十五度,行陽二十五度」是也。)

 

故居在上;(謂其位最高。)

 

大腸、小腸,傳陰氣而下,

(陰氣,濁氣也,謂穢滓所歸也。)

 

故居在下。(謂其位至下。)

 

所以相去而遠也。(所司不同,所以經雖相合,而位則相遠也。)

 

又諸腑,皆陽也,清淨之處。今大腸、小腸、胃與膀胱,皆受不淨,其意何也?

(謂陽宜清淨,而反受穢濁,獨不及膽者,膽無施受故也。)

 

然,諸腑者,謂是,非也。(言諸腑雖屬陽,而非皆清淨之處也。)

 

《經》言:小腸者,受盛之腑也;

(《素•靈蘭秘典》:「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言受胃之物,化其渣滓也。)

 

大腸者,傳瀉行道之腑也;

(《素》:「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膽者,清淨之腑也;

(《素》:「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蓋膽無受無瀉,助肝以決謀慮而已,所以謂之清淨之腑也。)

 


 

 

胃者,水穀之腑也;

(《素》:「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膀胱者,津液之腑也。

(《素》:「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此五臟之腑也。)

 

一腑猶無兩名,故知非也。

(言諸腑各有名,如上文所云,皆實指其受穢濁者也。惟膽名為清淨,故不受穢濁,若餘腑亦名清淨,則有兩名矣。)

 

小腸者,心之腑;大腸者,肺之腑;膽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腎之腑。

(《靈•本輸篇》云「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膽,……脾合胃,……腎合膀胱」,此之謂也。)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

(此以五行之色名其腸,以為配五臟之徵也。蓋皆名為腸,則俱受穢濁,所以明不淨之故也。)

 

下焦之(一本無之字)所治也。

(《靈•營衛生會篇》云「水穀者,嘗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故五腑皆下焦之氣所治也。)

 

 

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