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難曰:

脈有三部(寸關尺),部有四經(每部四經共十二經),手有太陰(肺)、陽明(大腸),足有太陽(膀胱)、少陰(腎),為上下部,何謂也?

此以肺與大腸膀胱與腎。上下之臟腑問者。以起下文。定十二經之脈位於兩手六部也。

 

然,手太陰(肺)、陽明(大腸)金也,足少陰(腎)、太陽(膀胱)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

 

足厥陰(肝)、少陽(膽)木也,生手太陽(小腸)、少陰(心)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厥陰胞絡)、少陽(三焦)火,生足太陰(脾)、陽明(胃)土,土主中宮,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兩手寸口統屬太陰。所以脈位從太陰起。手太陰。肺經也。手陽明。大腸經也。肺與大腸相爲表裏。俱屬金。金位居西。肺位在上。所以當在右寸也。足少陰。腎經也。足太陽。膀胱經也。腎與膀胱相爲表裏。俱屬水。水位居北。

 

腎位在下。肺金生之。水流下而不能上。所以當在左尺也。足厥陰。肝經也。足少陽。膽經也。肝與膽相爲表裏。俱屬木。木位居東。肝位在左,腎水生之。木不能遠水。所以當在於左關也。手太陽。小腸經也。手少陰。心經也。心與小腸相爲表裏。俱屬火。火位居南。心位在上。肝木生之。火炎上而不能下。所以當在左寸也。手心主。即手厥陰胞絡也。手少陽。三焦也。二經相爲表裏。同命門俱屬相火。君火在上。臣火在下。所以當在右尺也。足太陰脾經也。足陽明胃經也。脾與胃相爲表裏。俱屬土。相火代君行令生之。土位居中。

 


 

所以當在右關也。此皆五行子母相生者也。以臟腑分發脈位。是天造地設。後人各執偏見。持論紛紛。使學人難憑。如喻嘉言李士材張介賓相因而言大小腸配兩寸爲非。改配尺爲是。

又云:此非出於難經。乃高陽生僞訣。

又云:二腸不潔之腑。不應配心肺清高之臟。

又云:按內經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

 

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殊不知素問云:尺內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等句。

 

此候脈位之說也。亦幷無二腸膀胱之定位。此內經專主五臟。以定脈位。而略於腑者。正見腑必隨臟。臟必通腑也。至上竟上下竟下二句。是審病之所也。下文三部主疾。即是其義。何可借此牽扯。且人之臟腑。

 

俱應五行。如大腸屬庚金。肺屬辛金。庚辛一氣也。小腸屬丙火。心屬丁火。丙丁一氣也。故越人定十二經之脈位。遵內經之手配手足配足。皆應五行一氣之理。今以一臟腑分持於兩手。豈非錯亂五行乎。以右寸手陽明大腸改配左尺足少陰腎位。豈非混雜手足乎。若云二腸不潔之腑。不應配心肺清高之臟。則手太陽小腸之經。

 

手陽明大腸之經。亦不應上至於頭矣。余意三子之見。不過就臟腑高下而論。孰意越人已揭高下及不淨之義於四十難。剖晰極明。豈諸公未見難經之全文耶。抑見之而不解耶。抑好奇而故爲之駁耶。抑駁之而慮後人不服。而云高陽生之僞訣耶。

 

脈有三部九侯,各何主之?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侯者,浮、中、沉也(此段以脈候病)。上部法天,主胸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此段按上下部位針病)

此言寸關尺三部。俱有浮中沉之三候。每部各三候。而爲九候也。此則用藥主治也。上中下三部。言人身上中下三停也。九候言每停分天地人三部。此則用針主治也。故用審而刺之者也。坊本誤人爲下部法而應乎地。

 

 

A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