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四十九難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

然,

經言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

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之自病也。

 

何謂五邪?

然,

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

然,

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

然,

當惡焦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肝為臊臭,入腎為腐臭,入肺為腥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焦臭。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

然,

當喜苦味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為酸,入心為苦,入肺為辛,入腎為鹹,自入為甘。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

然,

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入腎為呻,自入為哭。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灑灑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濇。

 

何以知中濕得之?

然,

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自入為唾。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而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註解:

[壹]

<一>

1、心主思慮,君主之官也,故憂愁思慮則傷心。

 

2、肺主皮毛,而在上,是為嫩藏,故形寒飲冷則傷肺。

 

3、肝主怒,怒則傷肝。

 

4、脾主飲食及四肢,故飲食勞倦則傷脾。

 

5、腎主骨而屬水,故用力作強,坐濕入水則傷腎。

 

<二>凡此蓋憂思恚怒,飲食動作之過,而致然也。夫憂思恚怒,飲食動作,人之所不能無者,發而中節,烏能為害,過則傷人必矣,故善養生者,去泰去甚適其中而已,昧者拘焉,乃欲一切拒絕之,豈理也哉﹖

 

<三>此與靈樞第四篇文大同小異,但傷脾一節,作「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不同爾。

 

<四>謝氏曰:

「飲食勞倦,自是二事,飲食得者,飢飽失時,勞倦者,勞形力而致倦怠也。此本經自病者,病由內作,非外邪之幹,所謂內傷者也。

或曰:坐濕入水,亦從外得之也,何為正經自病﹖曰:此非天之六淫也。」

 

[貳]

<一>風,木也,喜傷肝。暑,火也,喜傷心。土爰稼穡,脾主四肢,故飲食勞倦,喜傷脾。寒,金氣也,喜傷肺,左氏傳狐突出「金寒」是也。濕,水也,喜傷腎,霧雨蒸氣之類也,此五者,邪由外至,所謂外傷者也。

 

<二>謝氏曰:「脾胃正經之病,得之勞倦;五邪之傷,得之飲食。」

 


 

 

 [參]

<一>此以心經一部設假令而發其例也。

<二>肝主色,肝為心邪,故色赤身熱。脈浮大,心也。痛脈弦,肝也。

 

[肆]

心主臭,心傷暑而自病,故惡臭,而證狀脈診,皆屬乎心也。

 

[伍]

<一>脾主味,脾為心邪,故喜苦味。身熱,脈浮大,心也。體重嗜臥,四肢不收,脈緩,脾也。

 

<二>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二句,於上下文無所發,疑錯簡衍文也。

 

[陸]

肺主聲,肺為心邪,故譫言妄語。身熱脈浮大,心也。惡寒喘咳,脈濇,肺也。

 

[柒]

腎主濕,濕化五液,腎為心邪,故汗出不可止。身熱脈大,心也。小腹痛,足脛寒,脈沈濡,腎也。

 

○凡陰陽府藏經絡之氣,虛實相等,正也;偏虛偏實,失其正也,失其正則為邪矣。

 

此篇越人蓋言陰陽藏府經絡之偏虛偏實者也,由偏實也,故內邪得而生,由偏虛也,故外邪得而入。

 

 

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