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然,是其病,有內外證。其病為之奈何?然,

假令得肝脈,

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

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其病:四肢滿閉,淋(癃),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

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ㄨㄢˇ)。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脈,

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

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

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ㄙㄚˇ)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假令得腎脈,

其外證:面黑,善恐欠;

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

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註解:

[壹]

謝氏曰:

「此篇問三部九候以下共六件,而本經並不答所問,似有缺文。

今詳三部九候,則十八難中第三章言之,當屬此篇,錯簡在彼。陰陽見四難,輕重見五難,一脈變為四時,即十五難,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也。

 

六十首,按內經方盛衰篇曰,『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勢,乃六十首』,王註謂,『奇恒六十首,今世不存。』則失其傳者,由來遠矣。」

 

[貳]

<一>此蓋答辭,然與前問不相蒙,當別有問辭也。

 


 

 [參]

<一>得肝脈,診得胘脈也。

 

<二>肝與膽合,為清淨之府,故善潔。肝為將軍之官,故善怒,善,猶喜好也。面青,肝之色也。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

 

<三>臍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若痛者,若謂其動氣,按之堅牢而不移,或痛也。

 

<四>

馮氏曰:「肝氣(月真)鬱,則四支滿閉。」

傳曰:「風淫末疾」是也。厥陰脈,循陰器,肝病,故溲便難。轉筋者,肝主筋也。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肆]

<一>掌中,手心主脈所過之處,蓋真心不受邪,受邪者手心主爾。

 

<二>啘(ㄨㄢˇ),乾嘔也,心病則火盛故啘(ㄨㄢˇ)

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

 

[伍]

<一>靈樞口問篇曰:「噫者,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

 

<二>經曰:「脾主四肢。」

 

[陸]

<一>岐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灑淅寒熱,肺主皮毛也。

 

[柒]

<一>腎氣不足則為恐。

 

<二>陰陽相引則為欠。

 

<三>泄而下重,少陰泄也。「如」讀為「而」。

 

A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