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推展也。帝承上編奇病而推展之,故曰大奇。上編胞絡脈絕,乃先天受病,其病發於天癸未至之時,此篇首言肝滿腎滿肺滿,則天癸已至,形氣充足,而為後天之病,病臟腑經脈,甚則死不可治,所以大奇病之說也。

 

【原文】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直解】

帝承上編胞絡脈絕,先天受病之意,而言肝滿腎滿肺滿,則天癸已至,形氣充盛,而為後天之病。女子天癸,肝所主也。男子天癸,腎所主也。通體形氣,肺所主也。今肝腎肺滿,滿則為實,故曰皆實,實則壅滯,故曰即為腫。

 

【原文】

肺之壅,喘而兩滿。

 

【直解】

壅,壅通,下同。壅,壅滯也,以明即為肺者,壅滯之意也。

 

肺主呼吸,其脈橫出腋下,肺之壅,則呼吸不利,其脈不能出腋,故喘而兩滿。

 

【原文】

肝壅,兩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直解】

肝脈上貫於膈,布脅肋。肝壅,故兩滿。人臥則血歸於肝,肝壅故臥則驚。肝主疏泄,肝病則閉癃,故不得小便。

 

【原文】

腎壅,腳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大跛,易偏枯。

 

【直解】

腎脈起於足心,上至少腹。腎壅,故腳下至少腹滿,左右脛骨,有大小之不同,其髀則腫大而跛易。

 

跛易,行步不正,易其常度也。脛有大小,髀跛易,乃精髓不周於身,故偏枯。偏枯,不周之意。此一節言肝滿腎滿肺滿,為腫為壅,而發為後天之奇病也。

 

【原文】

心脈滿大,癇(ㄒㄧㄢˊ)螈(ㄩㄢˊ)筋攣。

 

【直解】

脈者心之所主,心者神之所居,心脈滿大,則神機不利,故癇螈驚攣,神氣不通於心包則癇,神氣不行於骨節則螈,癇則筋攣於內,螈則筋攣於外也。

 

【原文】

肝脈小急,癇螈筋攣。

 

【直解】

肝者血之所藏,肝脈小急,則血不充身,故亦癇螈筋攣,是知癇(ㄒㄧㄢˊ)螈(ㄩㄢˊ)筋攣之病,有因神氣之內虛,有因肝血之不足矣。

 

【原文】

肝脈騖(ㄨˋ)暴,有所驚駭。

 

【直解】

騖:音務,餘篇同。騖(ㄨˋ),猶疾也。暴,猶促也。肝脈疾促,陰血虛而陽熱盛也。血虛熱盛,故有所驚駭,上文肝脈小急,血虛陰盛則癇螈筋攣,此肝脈騖暴,血虛陽盛則驚駭也。

 

【原文】

脈不至,若螈,不治自已。

 

【直解】

承上文癇喑驚駭而言,當癇驚之時,其三部之脈,一時不至,口無言而苦喑,有屬不治者,有屬自己者。

 

【原文】

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

 

【直解】

舊本在三陰急為疝下,今改正於此。急,不和也。承上文不治自已之意,而言二陰心腎不交,經脈不和,而為癇厥之喑,則不治。二陰,少陰也。陽明胃絡不通於心,經脈不和,而為驚駭之喑,則自已。二陽,陽明也。此臟脈陰陽經氣不和,發為癇驚之奇病也。

 

【原文】

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直解】

腎脈小急,腎臟虛寒也。肝脈小急,肝臟虛塞也。心脈小急,心臟虛寒也。臟氣虛寒,小急而脈不鼓,則皆為瘕。言腎肝與心皆可為瘕。瘕,假也。假寒氣而成形也。

 

【原文】

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驚。

 

【直解】

腎肝並沉,則肝氣下沉於腎,故為石水。石水,腎水也。腎肝並浮,則腎氣上浮於肝,故為風水。風水,肝水也。腎肝並虛,則水不生木,故為死。腎肝並小弦,則虛而受邪,故欲驚。欲驚,正虛邪擾之意。

 

【原文】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直解】

腎脈大急沉,腎氣受邪而下入也。肝脈大急沉,肝氣受邪而下入也。邪氣下入,故皆為疝,或為腎之水疝,或為肝之筋疝也。心脈搏滑急,則心氣受邪,故為心疝。《脈要精微論》曰,診得心脈而急,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肺脈沉搏,則肺氣受邪,故為肺疝。肺疝,氣疝也。


 

【原文】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

 

【直解】

承上文瘕疝之意而言,三陽脈急,陽不和陰,則為瘕。三陽,太陽也。三陰脈急,陰不和陽,則為疝。

 

三陰,太陰也。此臟脈陰陽經氣不和,發為瘕疝之奇病也。

 

【原文】

脾脈外鼓沉,為腸,久自已。

 

【直解】

腸,泄瀉也。脾脈外鼓沉,言脾土之氣,鼓動於外,不能四布複下也。如是,則津液不行由經隧,故為腸,土氣內逆,腐穢當下,故日久自已。

 

【原文】

肝脈小緩,為腸,易治。

 

【直解】

易,去聲。肝脈小緩,肝臟虛而氣機和緩也,故為腸,則當易治。

 

【原文】

腎脈小搏沉,為腸下血,血溫身熱者,死。

 

【直解】

腎脈小搏沉,腎臟虛而熱邪下搏也。故為腸,當主下血。血溫於內,身熱於外,火炎血竭,故死。

 

【原文】

心肝,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

 

【直解】

心肝,言心脈肝脈不和,而病腸也。亦下血,亦為腎脈之腸下血也。心肝二臟同病,而為腸者,主木火相生,故為可治。

 

【原文】

其脈小沉澀為腸,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直解】

肺朝百脈,其脈小沉澀,肺氣虛也。肺氣虛而腸,其身複熱,乃陰津泄於下,陽熱浮於外,泄於下則下而不上,浮於外則外而不內,陰陽離脫,故死。熱見七日,不能環複,故七日死。

 

【原文】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背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

 

【直解】

背,舊本訛皆,今改。此舉胃腑之脈,以足上文五臟之意。心主脈,而五臟之中皆有胃脈。會胃脈沉鼓而澀,胃氣不行於外矣。胃脈外鼓而大,胃氣不行於內矣。沉鼓澀,外鼓大,皆非胃土柔和之脈,胃脈如是也,心脈複小堅急,不能合胃脈而行於前後,則背膈偏枯,不能合胃脈而行於左右,則男子偏枯發左,女子偏枯發右,胃絡上通於心,而舌為心之竅,故不喑舌轉,則胃絡通於心,心氣通於胃,故其病不可治。三十日,則榮衛血氣一周,故病當起。

 

【原文】

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直解】

《玉版論要》云男子右為從,女子左為從,其從者謂男子發於右,女子發於左。不同於上文之發也。

 

上文男子發左,女子發右,則不喑,此男子發右,女子發左,故喑。喑則胃絡不通於心,心氣不通於胃,其偏枯之病,必三歲方起,若年不滿二十者,天癸之精血始通,方來未艾,不能固密,故三歲死。此言五臟經脈內虛,發為腸,胃腑經脈不和,發為偏枯之奇病也。此一節,舉癇驚瘕疝腸偏枯臟腑經脈不和,而為後天之奇病也。

 

【原文】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

 

【直解】

上節論脈病之死生,此下但論脈之死生也。搏,搏擊也。脈至而搏,脈無胃氣,故血衄身熱者死。

 

若血衄身熱,脈來懸鉤而浮,乃為血衄身熱之常脈,則不死矣。

 

【原文】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直解】

喘,疾促不倫也,脈至為喘,失其常度,故名曰暴厥。申明暴厥者,一時昏憒,不知與人言。

 

【原文】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直解】

數:音朔,下同。數,一息六至也,脈至如數,陽熱有餘,故使人暴驚,暴驚則三四日自已。

 

【原文】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直解】

予,即與下同。脈至浮合,浮合於皮膚之上,如湯沸也。故申言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沉脈候臟,浮脈候經,是經氣予不足,而脈浮數也。微見者,微於皮膚之上,見此數極之脈,中按求之,則不見也,故至九十日而死。經脈應月,一月一周,九十日者,三周也。若舉按皆然,不超時日矣。

 

【原文】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

 

【直解】

火薪然,如火然薪,浮焰無根也。心為火臟,脈至如是,是心精之予奪,而見此脈也。冬時草乾而死,水刑火也。

 

【原文】

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直解】

散葉,木葉飄散之義,肝為木臟,脈至如是,是肝氣予虛,而見此脈也。秋時木葉落而死,金刑木也。


 

【原文】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直解】

華,即花,下同。省客,猶主省客至而即去也。故申言省客者,脈塞而鼓,謂脈充塞於指,即鼓動而去,如省客之象也。腎為水臟,脈至如是,是腎氣不足而見此脈也。懸去,猶言虛度,虛度棗華之初夏,而死於土令之長夏,土刑水也。

 

【原文】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直解】

丸泥,彈丸之泥不柔和也。胃為上腑,脈至如是,是胃精予不足而見此脈也。春時榆莢落而死,木刑土也。

 

【原文】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直解】

格,拒也。橫格,橫拒於中,上下不貫也。膽氣屬木,生陽上升,脈至如是,是膽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秋時禾熟而死,金刑木也。

 

【原文】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直解】

弦縷,其急如弦,其細如縷,胸中為血海,沖任之脈皆起於胞中,並足少陰之經,至胸中而散,脈至如是,精血內虛,是胞精予不足而見此脈也,至胸中而不能散,故病善言,下霜之時,水氣生王,胞精不足,不能生王,故死。至胸中而能散,則不善言,故不言可治。上文皆言四時之氣,克我而死,此言人身之氣,不能王時而死也。

 

【原文】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直解】

交,作絞。此複申明胞精不足之意。絞漆之脈,左右旁流,按之無根,故申言絞漆者,左右旁至也。微於皮膚之上,見此旁至之脈,經脈內虛,至一月而死,三十日者,經脈一周也。

 

【原文】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直解】

湧泉,泉水之湧,浮鼓不返,故曰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秉容水之氣以營運,脈至如是,是太陽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氣為陽,味為陰,太陽有寒熱陰陽之氣,太陽虛,故少氣味。英,盛也。韭英,乃季春土王之時,韭英而死,土克水也。

 

【原文】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

 

【直解】

壘,同,頹土,傾頹之上,猶頑土也,狀如頹土,止而不行,故按之不得,脾主肌,屬土,脈至如是,是肌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土主五色,先見宜黃,今五色先見黑,土虛水溢也。,葛屬,其色白。白發於春,春時木王,土襄,故白發死。

 

【原文】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不凝而死。

 

【直解】

雍,作KT。懸KT,虛腫之KT。上浮本大也,上浮故當浮揣;本大,故切之益大。十二經俞,流行環轉,壅滯則病,脈至如是,是十二俞之予不足而見此脈也。水凝則天寒地凍,經脈凝澀,故水凝而死。凝,不生動也。

 

【原文】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熱,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直解】

偃,息也。刀,金器也。偃刀,堅剛內伏也。故申言偃刀者,輕指浮之,則脈小急,重指按之,則脈堅大而急,腎臟五臟之精,脈至如是,是五臟菀熱,寒熱獨並於腎而沉匿也。經脈論云,腎是動病。坐而欲起,故如此,其人不得坐,五臟之病,獨並於腎,冬失其藏,春無以生,故立春而死。

 

【原文】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直解】

丸,園轉也。不直手,滑利也。故申言不直手者,按之即無,不可得也。大腸之腑,居於胃下,合土氣以營運,脈至如是,是大腸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春時棗葉生而死,木克土也。

 

【原文】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直解】

華,輕浮之意,脈至如華者,腎精不升,故令人善恐,坐而欲起,故不欲坐臥,耳為腎竅,故行立常若有聽。精虛則液先虛,腎藏精,小腸主液,是小腸氣予不足,而有如是之脈證也。季秋,土氣坐王之時,季秋而死,土克水也。此一節,論脈象而知臟腑經俞之病,四同身死之期,不死於病,而死於脈,所以大奇病之說也。

 

 

 

A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