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二百十九條:「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本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醫更重發汗﹝sweating﹞,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

 以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令大便鞕。

 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

 今為小便數少﹝urinary_frequency﹞,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條言從小便之減少以測大便將行之義。

【解曰】: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本有濈濈自汗出證﹝spontaneous_sweating﹞,醫更重與發汗﹝sweating﹞,如其病已稍瘥,尚有微煩不了然者,此為大便必鞕故也。

 以屢汗亡其津液,致胃腸中乾操,故使其大便鞕也。

 此時如欲攻下,必當先問其小便之次數一日幾行,若本先一日行三四次者,今僅再行,知其大便不久即出,可以暫緩攻下,以小便之次數減少,則水分已預蓄於腸中,能自潤其燥結,不久必得便下也。

 「不了了」,為不甚舒適也,言病尚未退清楚也。

 「津液當還入胃中」,非膀胱之水再還入胃中,係腸中自留水氣為潤便之用,屬生理之自然機能,古人從治效體會,乃有此說法;「胃」,指腸言。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有濈濈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水分向外蒸發,故腸中乾燥便鞕,不應重汗。

 今言重汗者,或許初為「太陽中風﹝Taiyang_apoplexy﹞」,表證未罷,「陽明」尚未結實,而與重汗,所以「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解而其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即為「陽明」裏結之候,故可攻下。

 「傷寒﹝typhoid﹞」下不嫌遲,必審其已燥結,無法自下,而後攻之。

 其有自下之可能,每緩待其自解。

 以下可去邪,亦傷正氣﹝vital_qi﹞,非至不得已時,不可猛攻。

 方中行:「『瘥』,小愈也。

 『以亡津液』至『大便鞕』,是申釋上文;『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至末,是詳言大便出不出之所以然。

 蓋水穀入胃,其清者為津,粗者成樝滓之為大便者,乾燥結鞕而難出也,按二便者,水穀分行之道路,此通則彼塞,此塞則彼通。

小便出少,則津液還停胃中,胃中津液足,則大便潤,潤則軟滑,此其所以必出可知也。」

 程郊倩曰:「汗與小便皆屬胃汁所釀,盛於外者必竭於中。

 凡『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必多汗,及小便利必大便鞕者,識此,發重『陽明』汗必併病之『陽明』也,所以病雖瘥,尚微煩不了了,所以然者,大便鞕故也。

 大便鞕者,亡津液,胃中乾燥故也。

 此由胃氣失潤,非關病邪,胃無邪搏,津液當自復,故第問小便日幾行耳。

 本小便日三四行,指重發汗﹝sweating﹞時言,今日再行,指尚微煩不了了時言。

 觀一尚字,知未瘥前病尚多,今微剩此未脫然耳。

 故祇須靜以俟津液之自還。

 蓋攻之一字,與病相當,是奪燥氣以還津液,稍不相當,即是奪津液以增燥氣,故知燥氣有邪燥、胃燥之不同,若二燥俱未全,而誤行攻法,則滋溼生寒,陰邪來犯,害益難言矣。」

#型、色、體、徵【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手療思路【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理探源【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紀實與虛構【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