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證并治法下篇:

 一百七十條:心下「痞」,而復惡寒﹝aversion_to_cold﹞、汗出者﹝sweating﹞,「附子瀉心湯」主之。

 本條為「痞」而惡寒﹝aversion_to_cold﹞、汗出﹝sweating﹞之治法。

【解曰】:

 心下胃脘部發生膨滿,按之濡,而惡寒﹝aversion_to_cold﹞、汗出者﹝sweating﹞,為兼有陽虛也,宜「瀉心湯」中加「附子」以回陽治之。

 本條接上條而下,仍有按之濡,其脈關上浮之證,故仍用「瀉心湯」。

 以有惡寒﹝aversion_to_cold﹞、汗出﹝sweating﹞,為體溫減低,發生虛弱,故加「附子」於其中以救之也。

 成無己曰:「心下『痞』者,虛熱內伏也;惡寒﹝aversion_to_cold﹞、汗出者﹝sweating﹞,陽氣外虛也。

 與『瀉心湯』攻『痞』,加『附子』以固陽。」

【本條之舌證】:當為苔薄而質淡。

【本條之針法】:

 中脘﹝RN12,T﹞、內關﹝PC06,T﹞、足三里﹝ST36,T﹞、大椎﹝DU14,X﹞。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納附子汁,分溫再服。

【本方之主證】:為「三黃瀉心湯證」而惡寒﹝aversion_to_cold﹞、汗出者﹝sweating﹞。

 《方輿輗》本方條曰:「是為『瀉心湯』之證,但欲寐﹝analeptic﹞,甚至有一面食物、飲藥,而一面沉睡者,又有手尖微冷者,此等症皆宜用此方。」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老人停食,瞀悶昏倒,人事不省,心下痞﹝epigastric_oppression﹞,四肢厥冷﹝Coldness_of_limbs﹞,面無血色,額上冷汗,脈伏如絕,狀類『中風者﹝apoplexy﹞』,是為『食厥』,宜『附子瀉心湯』。」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