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篇:

 二十一條:若酒客﹝drinker﹞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drinker﹞不喜甘故也。

 本條指示酒客﹝drinker﹞病「太陽中風﹝Taiyang_apoplexy﹞」者,不可與「桂枝湯」之義。

>【解曰】:

 若酒客﹝drinker﹞病「中風﹝apoplexy﹞」,不可與「桂枝湯」。

 不然,服之則作嘔,以酒客﹝drinker﹞不喜甘味之故也。

酒客﹝drinker﹞指好飲者。

 酒性熱烈,能使胃壁硬化,失去分泌與吸收作用,胃中水液不化,則聚而為濕,與熱交合,則為濕熱。

 「桂枝」辛溫,能助其熱;「甘」、「棗」甘緩,能助其濕。

 胃中濕熱瀰漫,則壅而為嘔,病未除而嘔增,故仲景戒不可與也。

酒客﹝drinker﹞何以不喜甘?

 以酒含有酒精,胃神經久被酒精之刺激,成為麻痹狀態,非經酒精之刺激,不能發揮其作用,甘味之品更使神經緩滯,失卻消化力,故厭甘也。

 試觀好酒者之食前,苟不飲酒,飲食無味,而食後極不舒,以神經未得酒精之刺激,其分泌量不足消化食物也。

 然則酒客﹝drinker﹞有「中風﹝apoplexy﹞」之證時,以何方為適宜?

 曰:可與「葛根黃芩黃連湯」,以「芩」、「連」化濕熱,「葛根」散風邪以為治。

 雖然,病酒者量有大小,酒有濃淡,未可一概論也。

 宜以舌苔為標準,舌苔濁膩、黃膩、厚膩者,「桂枝湯」當忌與。

 若舌苔薄白者,證明其胃之消化力未弱,仍可與「桂枝湯」也,「葛」、「芩」、「連」反為不妥矣。

 本條之酒客﹝drinker﹞病,乃指胃神經呆滯,有濕熱久留不去為戒。

 仲師未定舌證,致後人疑信參半,有謂可用,有謂不可用,甚有謂非仲景之原文,眾說糾紛不清矣。

 《金鑑》曰:「

 酒客﹝drinker﹞,謂好飲之人也。

 酒客﹝drinker﹞病,謂過飲而病也。

 其病之狀,頭痛﹝Headache﹞,發熱﹝fever﹞,汗出﹝sweating﹞,嘔吐﹝Vomiting﹞,乃濕熱薰蒸使然,非風邪也。

 若誤與『桂枝湯』,服之則嘔,以酒客﹝drinker﹞不喜甘故也。」

 按:此解另具一格,錄作參考。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