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清‧陸以湉)

 卷四:

 目:

目中起星,宜初起即治,《石室秘錄》方最妙,白蒺藜(三錢)、水煎洗,日四五次,餘二次皆用此獲效。

 又一次以新橘子皮塞鼻中,不半日即退。

 又舊傳一方,用山慈姑、八乳磨汁,入冰片末少許點之,並治翳障甚效。

人有患肝病者,重酒柴胡,服之肝病癒而目瞽,以其竭肝陰也。大抵溫散之品皆損目,友人某嗜飲燒酒,後竟失明,至如韭、蒜、椒、芥等耗目光,並宜遠之。

一人患頭風痛,兩目失明,遍求醫治無效,偶過茶肆小憩,有鄉人教以用十字路口及鄉村屋旁野莧菜煎湯,入沙壺中乘熱熏之,日行數次,如是半月復明。

許辛木說:明目之方,可久服者,枸菊丸第一,(專用二味,勿入六味丸內,黑小豆次之。)

 《壽親養老新書》云:李小愚取黑豆緊小而圓者,侵晨以井花水吞二七粒,謂之五臟穀,到老視聽不衰。

 近人相傳服法:晨用生小黑豆四十九粒,以滾水送下,久服勿間,則眼到老常明。余二十九歲患風火赤眼﹝wind-fire_red_eye﹞,愈後閱文攻苦,用目過早,遂至昏澀羞明,不能作字,又為眼科以赤藥點之,轉益增劇,於是謝去生徒,閉門靜養,專服小黑豆,又每晨用明礬末擦齒,後以洗面水漱口,即將其水洗目,洗後閉目片時,俟其自乾,如是半年,目乃復初,因服小黑豆勿輟,凡二十餘年,迄今目光如舊,燈下可作細字,未始非此方之力,凡人至中年而目昏花,即當服此。或因其性涼,不宜於寒體,則服枸菊丸可也。

 (丁巳秋見歙縣吳端甫攢花《易簡良方》載服黑料豆法,並述功效,附錄於此。云:每一歲生吃一粒,自小服起,每年視歲數加減,永無眼患,余於壬子年入會闈,年僅四十二,而上燈後幾不見卷格,南旋即得此方,無間服之,今歷五,目力倍于幼時,真奇方也。)

→【﹝禾念﹞:音,ㄖㄣˇ。意:年,古代穀一熟為年:凡五。】

明周定王朱《普濟方》四百二十六卷,為方六萬一千七百三十九首,余在杭州時欲借抄是書,需錢百餘萬,因而不果。

 咸豐九年,從坊友邱春生鉞,覓得刊本眼科書一冊,即《普濟方》第三十一卷,計一百頁,凡分類十有三,曰內外障眼,曰內障眼,曰外障眼,曰將變內障眼,曰內障眼針後用藥,曰目生膚翳,曰目生丁翳,曰目生花翳,曰卒生翳膜,曰遠年障翳,曰目昏暗,曰目見黑花飛蠅,曰目暈,類各有論,共五百八十八方,其內外障眼類中有去翳生血止痛方,(出《家藏經驗方》),用蠐螬﹝grub﹞汁滴目中,及飴炙食之,下引陳氏經驗方云:《晉書》盛彥母氏失明,躬自侍養,母食必自哺之,母即病久,至於婢使,數見捶撻,婢忿恨,伺彥暫行,取蠐螬﹝grub﹞炙之,母食以為美,然疑是異物,密藏以示彥,彥見之,抱母慟哭,絕而復蘇,母目豁然,從此遂愈。

 孟子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

 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本草》云:蠐螬﹝grub﹞汁滴目中去翳障。

 余在曲江有將官以瞽離軍,因閱《晉書》見此,參以孟子之言,證以《本草》之說,呼其子俾羞事而供,勿令父知,旬日後目明,趨庭伸謝,因錄以濟眾。

 按:此方他書罕見,特載於此,俾患障失明者鈕蘭畹說;湖城某嫗,年四十餘,目昏不能拈針,得一方,七月七日采旱蓮草搗汁,入食鹽拌勻,日曬夜露,每日早起洗休,以汁少許點目中,初微痛,後乃如常,目光遂漸明,嗣後至七十餘歲,猶能於燈下縫紉。

→【炱﹝火台﹞:音,ㄊㄞˊ。意:古同「炲」,煤炭也。】

→【黹﹝业敝﹞:音,ㄓˇ。意:縫紉,刺繡:針黹。】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