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清‧呂震名)

 下集: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術(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此方主治太陰濕困。而膀胱之氣。不行。

 《經》云: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dizzy_head﹞。脈沉緊。

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此湯主之。

按:心下逆滿。乃伏飲搏膈。至於氣衝﹝ST30﹞、頭眩﹝dizzy_head﹞。則寒邪﹝cold_pathogen﹞上湧。助飲為逆。飲本陰邪。故脈見沉緊。脈沉不宜發汗。誤汗則陽益不支。而身為振搖。故以桂枝茯苓。扶陽化飲。而加白術甘草。伸太陰之權。以理脾而勝濕。脾乃能為胃行其津液。而膀胱之氣始化也。

再按:《金匱》用此方以治痰飲。

 其一曰:心下有痰飲。胸脇支滿。目眩﹝dizzy_vision﹞。苓桂術甘湯主之。

 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

 蓋治痰飲大法。當以溫藥和之。溫則脾陽易於健運。而陰寒自化。白術茯苓雖能理脾而勝濕。必合桂枝化太陽之氣以伐腎邪。而通水道。方能取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