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真傳》(清‧高世栻)

 瘄﹝measles﹞:

猶錯也,皮膚甲錯﹝squamous_and_dry_skin﹞之謂也。

 俗名曰,實系疹也。

 紅點隱隱,謂之隱疹﹝dormant_papules﹞。

 疹之根源,乃毫毛之內,皮腠之間,因於寒,致血凝澀,其凝澀之血,散發於皮膚之外,則發而為疹。

 蓋人身通體毫毛之氣,肺所主也;毫毛之內,腠理之外,則秉胞中之血,熱肉充膚,淡滲皮毛,肝所主也。

→【﹝疒昔﹞:音,ㄘㄨˋ。意:疹子。古同「厝」厝,放置。】

 皮膚寒而血凝澀,始焉凝澀,繼欲流通,則發熱、咳嗽,散而為疹。

 疹之發也,有稀少,有稠密。

 極稀少者,不過數點,以及數十點;極稠密者,則周身頭面,無有空隙。

 醫者不知其故,見有數點,即行攻發。

 若皮膚肌腠之間,果有凝澀,則發熱、咳嗽,自當湧出;其不能即出者,非肌表不和,即氣虛不振。

 治之之法,當以紅花、歸、芎、荊、柴、薑、丹之劑,和其肌表;或以桂枝、芪、術、歸、芍、苓、甘之劑,助其氣虛。

 若概以蘇、麻、前、杏、芩、連、石膏之劑投之,其氣虛不出者,此為虛其原本,本自稀少者,此為無故受賊,非惟疹不能出,其經脈表裏受虧,致身大熱而喘急生,愈熱愈表,愈喘愈發,輕者重,重者死矣。

蓋痘之發也,見有一二點,其勢必出疹之發也;

 見有一二點,可出可不出,若肌表果有凝澀之疹,則身熱、咳嗽,其勢自出;

 若無疹,則止此數點,不能再增。

 善治者,明乎此理,不行攻發,但調其經絡,和其榮衛,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則熱退身安而愈。

 無奈蒙昧不明,當疹毒盛行之時,見有數點,即行攻發,轉攻轉劇,愈發愈危,必致真臟虛敗而死。

 真可痛耳!

 夫痘毒起於腎,不從經脈而出,為腎經痘,雖有良醫,不能挽回;若疹,則其根源在於肌腠皮膚,膚腠之血根於胞中血海,膚腠寒而胞血稽遲,則有疹毒之症,得其源而活法以治,或聽其自然而不加妄治,百無一死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