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真傳》(清‧高世栻)

 痘:

痘,豆也,形似也。

 豆為腎之穀,而痘之根源,亦起於腎,義同也。

 人之結胎,由父精母血而成,是交感之淫火,為痘之根源,藏於腎者。

 人之成形,先有兩腎,猶瓜實果種之兩葉。

 痘之出也,有循行之脈道,從脈道而出為順,不從脈道而出為逆。

脈道者何?

 心包絡是也。心包之絡,主血、主脈,遍行周身。

其毒從陰出陽,由下而上,衝擊心包,

 從心包而走經脈﹝channel_vessel﹞,

 從經脈﹝channel_vessel﹞而出皮膚,夫衝擊心包,故必先發驚搐;

 從經脈﹝channel_vessel﹞而出皮膚,故續出而不驟;

 從心包而走經脈﹝channel_vessel﹞,故化血以成漿。

 如是,痘雖稠密,亦必收功。

 如不從心包之脈道而出,則隨三焦﹝triple_energizer﹞之氣,以走肌腠,從肌腠而出皮膚,為逆而險矣。

 夫心包主脈,脈者,陰血也;三焦﹝triple_energizer﹞主氣,氣者,陽氣也。

隨心包血脈而出,則出之有漸,化血為膿,順之證也;從三焦﹝triple_energizer﹞氣分而出,則出之無漸,不能化血為膿,必至肉腫而痘不腫,氣至而血不隨,根窠不斂,界限不分,或扁大空倉,或碎雜紫豔,或陰寒灰白,則為逆矣。

 蓋毒走經脈﹝channel_vessel﹞,則三焦﹝triple_energizer﹞和,而為胃外之然,自能進食;如毒走三焦﹝triple_energizer﹞,則三焦病﹝triple_energizer_disease﹞,而不能為胃外之然,自不能進食。

故痘出順逆,有一定循行之道,醫者當靜以觀之,不可妄投以藥。

 若與藥,便當泄腎毒而通經脈﹝channel_vessel﹞,毒盛則先泄之,毒不盛則導之引之,使從經脈﹝channel_vessel﹞而出。

 此為治之之法也,苟不知此,而處方投劑,落方書之窠白,大攻、大涼,非所以治之,適所以害之也。

 余為此言,乃一定不易之理,無甚奇也。

醫者不知人身經脈﹝channel_vessel﹞氣血﹝qi-blood﹞之道,陰陽交會之理,

 見驚悸﹝fright_palpitation﹞,則曰心經痘;

 咳嗽﹝Cough﹞,則曰肺經痘;

 扁大,則曰脾經痘;

 紅潤圓綻,則曰肝經痘;

 灰紫不起,則曰腎經痘;

 於是攻發虛其肌表,寒涼亂其經脈﹝channel_vessel﹞。

 常見痘之密而順者,遇兒醫而必重,重則危,危則死矣。

 未聞痘之逆者,遇兒醫而能收功者也。

 嘗觀鄉村窮穀之中,醫藥少有,痘之生者常多;省會城市之內,醫藥最多,痘之死者大半。

 豈非治而致死之明驗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