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日本‧淺田宗伯)

卷下:

 田中適所:

本朝八九十年前,越前有奧村良築者,始闡吐法。

 而其門人永富鳳介著《吐方考》,荻野元凱著《吐方編》,田中信藏著《醫事談》,皆紹述師說,所裨補不為鮮矣。

汗吐下異法而同歸,可吐而不吐,同于可汗下而不汗下,而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或遺吐之一法,故病處於不死不起之際者,比比有之。

 長門獨嘯庵特得其法,而其所著《吐方考》,皆有徵驗。

余從奧村先生學吐方,十餘年而後行之。

 年不下數十人,頗知其效驗。

 然至其機變,則非言之所能盡,唯考征已明,試驗必審,精與識合,膽與信符,而後可庶幾焉。

 凡欲行吐,當審腹候。

 按之不得其可吐之候者,雖上下堅實,不可吐之。

凡快吐者必快下,上竅開而下竅通也。

 而張子和更下之數十行,是宜權其勢而斟酌之。

凡行吐法得之於緩病,而後得之於傷寒﹝typhoid﹞卒病,則遠害矣。

癲癇者﹝epilepsy﹞,以三聖散吐之,後與鉛丹劑佳。

喘息腹滿者,不可吐,宜回春紫金丹。

 若不滿者可吐,宜瓜蒂散。

傷寒﹝typhoid﹞汗出不解,胸脇苦滿,不俗飲食,大便或利或秘,舌上白胎,短氣﹝brachypnea﹞而煩者,當吐之,瓜蒂散主之。

 失吐者死。

發汗﹝sweating﹞吐下後,心中懊﹝feeling_of_vexation﹞結痛者,當吐之,失吐者死。

 (吐方或指梔子豉湯而言。)

→【(忄農):音,ㄋㄠˇ。意:古同「惱」。】

鹽湯吐痰,地黃吐蛔﹝vomiting_ascaris﹞,五苓散吐傷寒﹝typhoid﹞,蔥白頭吐頭痛。

 此數方非能吐人,惟在知其義,對其證而得其法耳。

反胃﹝stomach_reflux﹞諸嘔,少腹有塊動悸衝巨裏,心中熱痛,饑不能食者,不可吐,吐之必死。

汗出而後蒸蒸發熱者,屬胃也。

 若胸脇滿而嘔者,其熱雖潮,未可遽下之。

 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此機,多方誤投,輕至重,重至危。

 悲矣!

下利﹝Diarrhea﹞下重,雖脈洪數,當審其腹候。

 有宜汗,有宜下,有宜和,不可一概下之。

 下如魚腦肝,食飲不下,脈細數者,數日死。

 能食而下膿血,久不已者,以腸癰﹝intestinal_welling-abscess﹞藥治之。

下利﹝Diarrhea﹞、咳逆﹝Hiccup﹞,痛引脇下,不欲飲食,寒熱去來,欲為勞者,急下之,宜十棗湯。

醫之臨病,猶將之對敵。

 苟不得其時,不知其機,則一敗塗地。

 思之必精,察之必審。

 而誤者未之有也。

 書云:惟時惟機。

 天下之事皆然,不止醫事也。

中風﹝apoplexy﹞、口眼歪斜﹝Facial_paralysis﹞,或半身不遂者﹝hemiplegia﹞,與瓜蒂散得效,若卒中風者﹝Stroke﹞無驗。

﹝atrophy-flaccidity﹞多由熱氣上逆,故下焦﹝lower_energizer﹞氣血枯燥,而至足痿﹝wilting_of_the_legs﹞。

 此證必小便頻數,大便秘﹝Constipation﹞,後遺尿失禁﹝urinary_incontinence﹞,甚則下血﹝hematochezia﹞而死。

 與吐劑而後與白虎湯為得。

耳病用宣明論瀉青丸效。

被灸火發壯熱喘息者,小柴胡加黑豆、牡蠣尤效。

腸癰﹝intestinal_welling-abscess﹞經日屬陰者,薏苡附子敗醬散,加黃芪佳。

 若痛甚者,加沒藥。

痘瘡﹝pox_sore﹞至貫膿時,煩渴悶亂搐搦者﹝convulsion﹞,與風引湯效。

 蓋此證痘科鍵用滿天秋,《活幼心法》用唇砂益元散,而不如此方最捷矣。

拙軒曰:運用自在,雖存於其人。

 古方之妙也,西土之醫家,或乏此識。

 藥方之日增月加,職斯之由。

不由邪氣而口中乾燥者﹝xerostomia﹞,屬血虛﹝blood_deficiency﹞,故虛勞多有之。

 發熱亦有屬血虛者﹝blood_deficiency﹞,不可不知。

生薑發開心胸結邪,乾薑溫散心胸寒冷,使用雖多,不過此二端。

 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無深知生乾之別者,噫!

休息痢﹝intermittent_dysentery﹞屬疝者,宜當歸四逆湯。

噤口痢﹝anorectic_dysentery﹞不能納藥汁者,鮒魚為泥,和以吳茱萸,麝香少許,貼之於臍中得效。

食傷不吐下難奈者,升麻、鬱金二味煎服捷效。

霍亂﹝cholera﹞、轉筋﹝spasm﹞甚者,與理中加石膏湯為佳。

古人治轉筋﹝spasm﹞以理中湯加石膏,治胞衣不下﹝retention_of_the_placenta﹞以平胃散加芒硝,其意難曉。

 蓋陰陽相摩,剛柔相濟,妙在其中。

 適所得之於實驗,其言非虛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