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口瘡者﹝oral_aphthae﹞脾火之遊行:

口者,脾之外候也。

 脾火上行,則口內生瘡,瀉黃散治之。黃連、乾薑為末敷之。

 有虛火上炎,服涼藥不愈者,理中湯從治之。

 心熱則口苦,瀉心湯治之。

 脾熱則口甘,瀉黃散治之。

 肺熱則口辣,瀉白散治之。

 腎熱則口鹹,滋腎丸治之。

 肝膽實熱則口酸而苦,宜柴胡、龍膽草、青皮、黃芩之類。

 胃虛熱則口淡,宜補中益氣湯。

 唇燥裂生瘡者,脾血不足也,宜歸脾湯。

瀉黃散:

 瀉黃甘草與防風,石膏梔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調和服,胃火口瘡﹝oral_aphthae﹞並見功。

瀉白散:

 瀉白(散)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人)參、茯(苓)、知(母)、(黃)芩、皆可入,肺熱喘嗽此方施。

 滋腎丸(即通關丸)見42頁。理中湯:見15頁。瀉心湯:見15頁。補中益氣湯:見17頁。歸脾湯:見35頁。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