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痢因濕熱﹝damp_heat﹞及受積停:

痢疾之症,裏急後重,或血、或膿、或膿血相雜,或痛、或不痛。

 此症原其所因,不外濕、熱、食積﹝Food_stagnation﹞三者。

 傷於氣分,痢下則白;傷於血分,痢下則赤;氣血俱傷,則赤白相雜。

 下痢之脈,微小者吉,浮洪者凶,滑大者吉,弦急者凶。

 劉河間曰:治痢大法,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又曰:「後重則宜下,腹痛則宜和,身重則除濕,脈弦則去風。膿血稠粘,以重藥揭之。身冷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以熱藥溫之。風邪外來宜汗之。鷺溏為痢宜溫之」。

治痢驗方:痢疾初起,便膿下血﹝hematochezia﹞,裏急後重,用芍藥湯。

 白痢用溫六丸。

 赤痢用清六九。

 赤白相雜,裏急後重,用立效散。

 痢疾初時失下,反用兜澀之藥,以致邪雜內蓄,血不得行,腹痛難忍者,用桃仁承氣湯。

 痢疾發熱,腸胃中有風邪也,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陳倉米、生薑、大棗,煎服。時行疫痢,噤口不食,加石蓮子肉七個。

 下痢日久。

 赤白已盡,虛寒脫肛者,養臟湯。

芍藥湯:

治痢芍藥湯,(黃)芩、(黃)連、(肉)桂、大黃,(木)香、檳(榔)、(當)歸、甘草,後重即安康。

溫六丸:

滑石(六兩水飛)、粉草(一兩)、乾薑(五錢);為末,水丸。

清六丸:

滑石(六兩水飛)、粉草(一兩)、紅麴(五錢);為末,水丸。

立效散:

 黃連(四兩,酒洗)、吳茱萸(二兩,二味同炒去茱萸)、陳皮(二兩)、枳殼(二兩麩炒);共為末。每服三錢,黃酒送下。噤口痢用陳倉米煎湯調下。

 桃仁承氣湯:見16頁。人參敗毒散:見17頁。

養臟湯:

養臟(白)芍、當歸,人參、(肉)桂、(白)術隨,木香、甘(草)、米殼,訶子、(肉)蔻、烏梅。

和中湯:

和中:(當)歸、酒(黃)連,陳(皮)、(白)芍、(厚)樸、蒼(術)、甘(草),茯苓並枳殼,新久痢皆痊。

按:痢疾是濕熱﹝damp_heat﹞之邪積滯腸道引起,故治療大法,應清熱﹝the_heat_syndrome_treated_with_clearing_method﹞祛濕導滯。

 初起如有發熱,可予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加減,濕熱﹝damp_heat﹞清,則發熱自除,下痢自止、又痢疾初起,不宜用澀止藥,蓋濕熱﹝damp_heat﹞未清,收澀過早,易轉成休息痢。

葛根芩連湯: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水煎服。

白頭翁湯:

 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水煎服。

上兩方亦可酌加當歸、白芍、山楂、馬齒莧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