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病篇:

 太陰病之注釋: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玉函》:「結,作『痞』,是也。」﹝《傷寒論》﹞

【註】:

山田正珍曰:「三陰諸證,多是平素虛弱人所病,故傳變早而速也。少陰篇云:『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因二三日無裡證,故微發汗也。』可見三四日,便兼裡證矣。裡證者,即自利腹痛之類,如真武證等是也。則知少陰雖曰表病﹝求真按:『此少陰,指少陰之表證也』﹞,其稍重時,則兼下利腹痛等證。太陰者,謂少陰之邪﹝求真按:『少陰之邪,為少陰表邪之略也』﹞轉入於裡者也﹝求真按:『太陰病,非因少陰之邪轉入於裡,有因太陽病誤下者,又有非因誤下而自然成之者,又有自少陽變化者』﹞。寒邪在裡,則臟腑失職,是以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也。吐者,有物由胃中反出。食不下者,胃脘不肯容也。…時腹自痛者,謂有時自痛也。時者何?因得寒則痛,得暖則止也。自者何?以內無燥屎也。蓋陽明之腹滿痛,由於內有燥屎,故非得寒而發,非得暖而止,所以不同也。可見『時自』二字,非苟下也。故後之論曰:『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其義益明,所謂若下之者,謂粗工見其腹滿,以為陽明之滿痛,而妄攻下之。殊不知此滿痛,固屬虛寒,與陽明實熱證,大有攻救之別。此必胸下結硬,因裡虛益甚,心氣為之鬱結故也。前一百三十八條曰:『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是也。』」

求真按:「此腹滿雖與陽明證相似,然與彼陽實證不同。此因陰虛,故唯腹壁膨滿攣急,若按其內部,則空虛無物,且無抵抗而不熱也。又吐而食不下,似少陽柴胡湯,然與彼因陽熱者不同,是因胃筋衰弱之結果,而停水使然。自利益甚者,不僅因腸筋痿弱而使停水,且不能保持故也。又時腹自痛者,以水毒之侵襲為主,故得寒即自痛,得暖亦時自止也。下之必胸下痞者,以如是之虛滿證,誤為陽明之實滿,而瀉下之,必至心下痞,此即警戒誤下之辭也。」

本條是說太陰病之大綱,故以下所列諸方,皆不出此定義之範圍。然其證之劇者,或有與少陰病、或厥陰病兼發者,此陰病所以與陽病不同也﹝陽病有轉入、轉屬、合病等證,然無兼發者,例如太陽病轉入少陽,或與陽明合病,然無太陽病與陽明病、或少陽病兼發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