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dysentery﹞:

 (身熱、後重、腹痛﹝abdominal pain﹞、下血﹝hematochezia﹞。)

 戴云:痢雖有赤白二色,終無寒熱之分,通作濕熱治。

 但分新舊,更量元氣。用藥與赤白帶同。

 身熱挾外感:不惡寒,小柴胡湯去人參。

 惡寒發熱為表證,宜微汗和解。

 蒼術、川芎、陳皮、芍藥、甘草、生薑煎服。

後重,積與氣鬱﹝qi_stagnation﹞墜下,兼升兼消。

或氣行血和積少,但虛坐努力,此為亡血。

 倍用歸身尾,卻以生芍藥、生地黃、桃仁佐之,復以陳皮和之。

或下痢而大孔痛者,此因熱流於下也。

 用木香、檳榔、黃芩、黃連(炒﹞、乾薑。

或痢退減十之七八,積已盡,糟粕未實,當炒芍藥、炒白術、炙甘草、陳皮、茯苓湯下固腸丸三十粒。

 然固腸丸性躁,有去濕實腸之功,恐滯氣未盡者,不可遽用此藥,只宜單服此湯可也。

或痢後糟粕未實,或食稍多,或饑甚方食腹中作痛者,切勿驚恐。

 以白術、陳皮各半盞煎服。和之則安。

或久痢後,體虛氣弱,滑泄不止,又當以訶子肉、豆蔻、白礬、半夏之類擇用以澀之。

 甚則加牡蠣,然須以陳皮為佐。

 若大澀,亦能作痛。

 又甚者,灸大樞、氣海。

古方用厚樸為瀉凝滯之氣,然朴太溫而散氣,久服,大能虛人。

 滯氣稍行,即去之。

 餘滯未盡,以炒枳殼、陳皮。

 然枳殼亦能耗氣,比之厚樸少緩,比陳皮亦重。

 滯退一半,當去之,只用陳皮以和諸藥。

 陳皮去白,有補瀉之兼才,若為參術之佐,亦能補也。

 凡痢疾﹝dysentery﹞、腹痛﹝abdominal pain﹞,必以白芍藥、甘草為君,當歸、白術為佐。

 惡寒痛者加桂;惡熱痛者加黃柏。

 達者更能參以歲氣、時令用藥,則萬舉萬全,豈在乎執方哉。

諸不治證:

下痢純血者必死。下痢如塵腐色者死。

下痢如屋漏者死。下痢如竹筒注者,不可治。

下痢如魚腦者,半生半死。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