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膿湯之注釋: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法。(《金匱要略》)

問曰:「寸口脈微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云何?」 師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此名金瘡。無膿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膿者,排膿散主之。排膿湯亦主之。」

排膿湯方:

甘草二兩,桔梗三兩,生薑一兩,大棗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溫服五合,日再服。

求真按:「換算今之克量則如下:甘草9.5克,桔梗14.5克,生薑5克,大棗12克。上細銼,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有是方而無證,後學無所適從。茲錄東洞翁之說如下。

排膿湯之證雖缺,若據桔梗湯觀之,則其主治也明矣。桔梗湯證曰:「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仲景曰:「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者,與桔梗湯。」是乃以甘草緩其毒之急迫,而吐濁唾膿,非甘草之所主也,故不瘥者,乃加桔梗也。由是觀之,若腫痛急迫時,則用桔梗湯。吐濁唾膿多時,則用排膿湯。

求真按:「腫痛急迫為主,吐濁唾膿為客時,則用桔梗湯。吐濁唾膿為主,腫痛急迫為客時,宜用排膿湯。」

上說論定,學者須根據此說以運用本方。

先輩之論說治驗:

《金匱要略本義》曰:「排膿湯之一方,尤為緩治。蓋上部胸喉之間有欲成瘡癰之機,則當急服之。」

求真按:「用本方者,可不問體之上部或下部,及瘡癰之將成與已成,無乎不可。」

《張氏醫通》曰:「排膿湯,治內癰從嘔膿而出者。」

求真按:「內癰者,即體內部的化膿性疾患之本方證,可以不問膿之從嘔而出,或從咳嗽而出,或從二便而出,悉皆用本方為佳。」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諸瘍有膿血,或吐黏痰而急迫者。」

求真按:「可與東洞翁之前說對照。」

《續建殊錄》曰:「一男子某,患肺癰。其友人佐佐氏投藥。爾後膿從口鼻出,兩便皆帶膿,或身有微熱而時惡寒,身體羸瘦,殆如不可藥,乃來求治。先生與排膿湯及伯州散,經日而瘳。」

一人患淋病七年,百治不效。其友人有學醫者診之,與湯藥,兼用七寶丸或梅肉散,久服無效。於是請治於先生。先生診之,小腹攣急,陰頭含膿而疼痛,不能行步,乃作排膿湯與之。服湯數日,舊疴全瘳。

求真按:「本方中以含甘草、大棗,於腹證上右腹直肌攣急,南涯氏稱小腹攣急,蓋此意也。」

《成績錄》曰:「一男子患癰,俗謂發背者,大如盤。一醫療之,三月不瘥。因轉醫,加外治。腫痛引股,小便難,大便不通,腹硬滿,短氣微喘,舌上無苔,脈弦數。先生視其硬滿,與大黃牡丹皮湯,穢物下,硬滿減,但唯發背自若,喘滿時加,濁唾黏沫如米粥。因與排膿湯,兼服伯州散,吐黏痰數升,諸證痊愈。」

求真按:「以一方並治癰腫及肺癰,可見其妙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