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懸樞》卷一

昌邑黃元禦坤載著

時分冬夏,病殊寒溫,氣候不同,感傷亦異。傷寒著于仲景,溫病闡于岐伯,各有妙解,水火判然。

自叔和混熱病于傷寒,傷寒之理,既永晦于千古;溫病之義,亦長訛于百代。

後世庸工紛起,殺運宏開,當鼓橐吹爐之際,何須覆鼎;值焦頭爛額之秋,那堪入甕。橫覽夭枉,愴恨實多,作溫病解。

溫病解第一

溫病名義

秋冬感冒,名曰傷寒;春夏感冒,名曰溫病。病于春者謂之溫,病于夏者謂之熱,溫熱同病,因時異名。

《素問·熱論》: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是也。

 四時之候,秋涼冬寒,春溫夏熱,約而言之,不過陰陽,陰陽之氣,不過寒熱。

寒盛于冬,熱盛于夏。

秋之涼者,將寒而未寒也;春之溫者,將熱而未熱也。

感于冬者,謂之傷寒;感于夏者,謂之病熱;

 感秋之涼,輕于傷寒,而實傷寒之屬也;

 感春之溫,輕于病熱,而實病熱之屬也。

故秋冬之感證,統曰傷寒,春夏之感證,統曰熱病。

仲景之言傷寒,兼秋月之傷涼也;《素問》之言熱病,兼春月之病溫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