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病小結﹝Taiyin_disease_Summary﹞:

本篇主要論述了太陰病的辨證論治及其預後﹝Prognosis﹞轉歸。

 太陰病的性質為脾虛寒證,其病因是脾陽素虛,外受風寒,內傷生冷,寒濕直犯太陰,或三陽病失治誤治,損傷脾陽,轉屬太陰。

 太陰病的病機為脾陽虛損,運化失職,寒濕內盛,升降失常所致。

 以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口不渴為辨證要點,治當溫中散寒,健脾燥濕,治宜四逆輩。

 禁用苦寒攻下。

太陰病除本證外,亦有一些兼變證。若兼表證,裏虛不重,以表證為主,脈見浮者,可用桂枝湯溫經通陽,調和營衛。

 若太陽病誤下,邪陷太陰,導致脾傷絡瘀,氣血失和,輕者見「腹滿時痛」,治宜桂枝加芍藥湯通陽益脾,活絡止痛;重者見「大實痛」,治宜桂枝加大黃湯通陽益脾,化瘀通絡。

 因太陰本虛寒,脈弱,下利,即使當用大黃、芍藥者,藥量宜減輕,以防苦寒損傷脾胃。太陰發黃屬於陰黃,乃寒濕鬱阻中焦,影響肝膽疏泄功能所致,除見身目發黃,黃色晦暗外,當伴有太陰虛寒,濕邪內阻之證,治療當於寒濕中求之。

太陰病預後﹝Prognosis﹞,若太陰中風,四肢煩疼,脈浮取微緩,沉取由澀轉長,是正氣來複,邪氣欲解之象,故為欲愈。

 太陰病經過七八日,雖出現暴煩下利,但手足溫暖,精神慧爽,食慾轉佳,是脾陽恢復之象,腐穢盡則利必自止。

 但亦有陽複太過,化熱化燥,轉為陽明病者,其特徵表現是大便硬,當然還可見其他陽明證候,宜按陽明病辨證論治。

 太陰脾之氣旺於亥、子、丑三個時辰,故此時疾病有欲解之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