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病辨小結:

陽明病為裏實熱證,其基本病機為「胃家實」。其形成原因,或為太陽、少陽病邪不除,燥熱成實,或為外邪直犯陽明,或為三陰病由陰出陽轉化而成。

陽明病據邪熱是否與腸中糟粕相結而分為二類:若無形邪熱為患,證見身熱、口渴、汗出等,稱為陽明熱證;若邪熱與腸中的糟粕相結,形成糟屎阻塞腸道,證見大便秘﹝難﹞、腹滿、疼痛拒按等,稱為陽明實證。熱證治宜清熱,實證治宜攻下。

陽明熱證無形邪熱充斥全身,證見身熱、汗出、口渴、舌紅苔黃者,治宜辛寒清熱,方用白虎湯;若在上證基礎上又見大渴引飲,或背微惡寒,或時時惡風,為邪熱熾盛,氣津損傷,治宜辛寒清熱,益氣養陰,方用白虎加人參湯;若邪熱擾及胸膈,證見心中懊,饑不能食,頭汗出等,治宜清宣鬱熱,方用梔子豉湯;若熱盛傷陰,水氣不利,證見小便不利,發燒,渴欲飲水者,治宜清熱養陰利水,方用豬苓湯。

陽明實證據邪熱微甚,津傷輕重及燥屎停留位置等不同,以攻下﹝承氣湯證、潤下﹝麻子仁丸證、導下三種不同治法概括之。承氣湯證又因臨床痞、滿、燥、實的不同表現,而分別使用大、小、調胃承氣湯。概言之,大承氣湯適用于痞滿燥實堅五實具備者,小承氣湯適用于痞滿較甚而燥實較輕者,調胃承氣湯適用於燥實較甚而痞滿較輕者。邪熱較輕津傷較重而大便秘結﹝obstipation﹞多日無所苦者,又稱脾約證,治宜瀉熱養陰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凡燥屎停於直腸,當其自欲大便之時,可用導下法,方用蜜煎或大豬膽汁、土瓜根等。

陽明實證治用攻下,是為的對之法。但攻下易傷陽損陰,故用之宜慎。若病勢向上,或病勢偏高,或腑實未成,或脾胃虛寒,皆當禁用。

陽明除實熱證,尚有虛寒者,若胃中陽虛、濁陰上逆而食穀欲嘔者,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方用吳茱萸湯。

陽明病也多有變證,變證包括發黃證、血熱證。陽明發黃證,按病因分類,有濕熱、寒濕、火劫多類,其中濕熱發黃證是為主要,其主證是身目發黃如橘子色,發燒,口渴,無汗,小便不利,或兼腹滿。證屬濕熱內蘊,薰蒸肝膽,膽熱液泄。治法是清熱利濕退黃,主方是茵陳蒿湯。若證情較輕,用梔子柏皮湯,若兼表者,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寒濕發黃乃寒濕中阻,脾運失司,肝膽失於疏利,膽汁外溢所致,治當溫中散寒,化濕退黃;火劫發黃者,為火熱內盛,津傷血熱,肝膽失疏所致,治當清熱涼血,生津利膽退黃;另有邪入少陽陽明,膽熱液泄而發黃者,可與小柴胡湯。

陽明病熱邪侵入血分,可成血熱證。包括衄血證、蓄血證、熱入血室證。衄血證邪在氣分者,須清泄邪熱;邪入血分則須清營涼血;熱入血室,症見下血,譫語者,可刺期門;陽明蓄血證,症見喜忘,大便硬而反易,其色黑,或見消穀善饑,六七日不大便,可用下瘀血法,用抵當湯。

陽明病多燥熱實證,若見陰傷陽亡,邪實正虛,則預後﹝Prognosis﹞不良。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