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黃耆湯之注釋: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金匱要略》﹞

【註】:

黃汗之病,由於表虛。兩脛冷者,陽氣不旺於下也。凡表虛者,氣衝逆。氣衝逆者,下部自冷,是內因病之常情也。假令雖發熱,知非外因之邪氣。此病以汗由歷節出,屬歷節病﹝屬者,附從之義,以示非主證也。名從主人,故謂屬歷節病。歷節者,歷節痛而黃汗出之病名﹞。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金匱要略》﹞

【註】:

「又」者,非一次之謂。食事畢,出汗,又每於日暮時煩躁,於寐中盜汗出者,此為勞氣使然也。盜汗者,睡寢間出汗之名。勞氣者,…正氣衛於表,津液潛於內,今腠理不密者,因疲勞而失其守衛也,不可誤認為心氣之勞。暮出汗者,蓋由熱而出之汗。虛熱者,其發多自午後。

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金匱要略》﹞

【註】:

凡發熱者,汗出已即解。今汗出已而發熱者,是反常也,故加「反」字。然則此發熱非表證,而由於氣血之鬱。氣血之鬱,乃正氣之勞也。此汗此熱久久不止,則津液枯竭,而其身必甲錯也。甲錯者,肌膚如鮫皮也。發熱不止,氣血之鬱不散,故必知其將生惡瘡、成癰膿也。

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即胸中痛。﹝《金匱要略》﹞

【註】:

若汗未出之前身重,汗出已,輒輕者,其身重,因肌表有瘀水也。此證久久不止,必身動,此為水氣入經而衝逆之候也。若身動即胸中痛,是其「」由水氣之衝逆,故同時胸中痛者,氣上衝胸也。「」下用「即」字者,當時即痛,不容有間之意。此段較前段,虛候尤重一等。

又從腰以上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此一段承前四段,論又一等之劇證,故以「又」字接上也。「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之二句應前之「兩脛自冷,下部冷而汗不出也」。及於腰以下者,比脛冷重一等也。弛者,鬆也。腰髖者,腰之畔處,如鬆緩而痛,是由瘀水與鬱熱也。如有物在皮中者,麻痹之狀也,覺循肌隔一物在皮中,身外無樣可覺也。此有瘀水在腰中,陽氣不能達於下部也。劇者不能食者,因衝逆頗劇,胸中窒塞,雖欲食而不能食也。「不能」二字,非謂無食意,乃雖欲食不能食之意。例曰:「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而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是也。」乃應前之「胸中痛」之句而至於劇一等也。身疼重亦由瘀水與鬱熱,應前之「身重」也。煩躁者,應前之「暮盜汗出」,例所謂「煩躁不得眠」是也。小便不利者,由氣不下降也。加以上諸證而汗出者,名之真黃汗病。而其治法以調和營衛,使血氣不鬱滯,衝氣自降矣。以桂枝湯為本方,更加托表而實肌膚之黃耆,使服之則陽氣旺於肌膚,衝氣自然低降,腠理自然固密,而瘀水不能停留,小便自然清利,諸證悉退,信有徵也。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者,當以汗解,桂枝加黃耆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諸種之黃疸病者,只用利尿劑使尿利則治矣。然若假定脈浮,則當以發汗劑治之,是即本方主治之意也。

桂枝加黃耆湯方:

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25.5克﹞,甘草﹝3.5克﹞,黃耆﹝9克﹞。

煎法用法同桂枝湯。

黃耆之醫治效用:

本藥之作用,予雖未知悉,然涉獵群籍而揣摩之,則此藥主治身體虛弱,皮膚營養不良而水毒停滯於皮膚及皮下組織內之一種強壯性止汗利尿藥。

《本草綱目》曰:

黃耆:

【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排癰疽及久敗瘡之膿而止痛。﹝《本經》﹞

補丈夫之虛損,五勞,羸瘦。﹝《別錄》﹞

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破癥瘕、瘰癧、癭贅。﹝日華﹞

治虛勞自汗,補肺,…實皮毛,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之痛。﹝元素﹞

【發明】:

元素曰:「黃耆…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之聖藥,五也。」

好古曰:「黃耆治氣虛之盜汗並自汗及膚病。」

【附方】:

小便不通﹝綿黃耆二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總微論》﹞

《藥徵》曰:「黃耆主治肌表之水也,故能治黃汗、盜汗、皮水,兼治身體腫或不仁。」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B】

李小姐,28歲,來診時主訴平素容易手腳冰冷,骨節酸痛,最近在心下部位常覺痞硬,觸之如覆杯狀,時時腹脹腸鳴,偶而還會遺尿。診之寸口脈遲濇,趺陽脈遲而微,治以下列何方最適宜:

  A、蒲灰散;  B、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C、桂枝加黃耆湯;  D、半夏瀉心湯。﹝高考﹞

【C】

張小姐,32歲。症見全身萎黃,腹滿而喘,尿色不黃,小便自利。經某中醫師治以茵陳蒿湯後,原症不減,反而出現呃逆作嘔的症狀。依《金匱要略》所述,此呃逆治以下列何方最適宜:

  A、大黃硝石湯;  B、茵陳五苓散;  C、小半夏湯;  D、桂枝加黃耆湯。﹝高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