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解篇》 第四十九①

  ①《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九卷。』

太陽所謂腫腰脽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①。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②。故腫腰脽痛也③。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④。

  ①脽,謂臀肉也。正月三陽生,主建寅。三陽謂之太陽,故曰寅,太陽也。

  ②正月雖三陽生,而天氣尚寒,以其尚寒,故曰『陰氣盛,陽未得自次。』次,謂立王之次也。

  ③以其脈抵腰中,入貫臀,過髀樞,故爾。

  ④以其脈循股內後廉,合膕中,下循,過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故也。

  《新校正》云:『詳王氏云:「其脈循股內。」殊非,按《甲乙經》太陽流注不到股內,股內乃髀外之誤,當云髀外後廉。』

→【腨﹝月耑﹞:音,ㄔㄨㄢˋ。腨:小腿肚。】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①。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②。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③。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④。所謂入中為者,陽盛已衰,故為也⑤。內奪而厥,則為俳,此腎虛也⑥。少陰不至者,厥也⑦。

  ①強上,謂頸項噤強也,甚則引背矣。所以爾者,以其脈從腦出,別下項背故也。

  ②以其脈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故爾。

  ③以其脈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故狂巔疾也。項上曰巔。

  ④亦以其脈至耳,故也。

  ⑤陽氣盛,入中而薄于胞腎,則胞絡腎絡氣不通,故也。胞之脈繫于腎,腎之脈俠舌本,故不能言也。

  ⑥俳,廢也。腎之脈與衝脈并出于氣街,循陰股內廉,斜入膕中,循骨內廉及內踝之後,入足下,故腎氣內奪而不順,則舌足廢,故云『此腎虛也。』

  《新校正》云:『詳王注云:「腎之脈與衝脈并出。」按《甲乙經》是腎之絡,非腎之脈,況王注《痿論》并《奇病論》大奇論并云:「腎之絡。」則此脈字當為絡。

  ⑦少陰,腎脈也,若腎氣內脫,則少陰脈不至也,少陰之脈不至,是則太陰之氣逆上而行也。

少陽所謂心脇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①。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脇痛也②。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所謂甚則躍者③,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④。

  ①心氣逆則少陽盛,心氣宜木,外鑠肺金,故盛者心之所表也。

  ②足少陽脈循脇裏出氣街,心主脈循胸出脇,故爾。火墓于戌,故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也。

  ③躍,謂跳躍也。

  ④亦以其脈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入外輔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故氣盛則令人跳躍也。

陽明所謂灑灑振寒者,陽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①。陽盛而陰氣加之,故灑灑振寒也②。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于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③。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于藏府間,故為水也④。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藏府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⑤。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⑥。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并于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⑦。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于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①陽盛以明,故云午也,五月夏至,一陰氣上,陽氣降下,故云:『盛陽之陰也。』

  ②陽氣下,陰氣升,故云:『陽盛而陰氣加之也。』

  ③以其脈下髀,抵伏兔,下入膝髕中,下循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又其支別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故爾。

  ④藏,脾也。府,胃也。足太陰脈從足走腹,足陽明脈從頭走足,今陰氣微下而太陰上行,故云:『陰氣下而復上也。』復上則所下之陰氣不散,客于脾胃之間,化為水也。

  ⑤水停于下則氣鬱于上,氣鬱于上則肺滿,故胸痛少氣也。

  ⑥惡喧故爾。

  ⑦《新校正》云:『詳所謂甚則厥至此,與前《陽明脈解》論相通。』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于中,故曰病脹①。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于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②。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①陰氣大盛,太陰始于子,故云子也。以其脈入腹,屬脾,絡胃,故病脹也。

  ②按《靈樞經》說:『足陽明流注并無至心者,太陰脈說云:「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法應以此絡為陽明絡也。

  《新校正》云:『詳王氏以足陽明流住并無至心者,按《甲乙經》陽明之脈上通于心,循咽出于口,宜其經言,陽明絡屬心為噫,王氏安得謂之無。以其脈屬脾,絡胃,上鬲,俠咽,故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①。所謂嘔欬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欬上氣喘也②。

  ①少陰者,腎脈也,腰為腎府,故腰痛也。

  ②以其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故病如是也。

所謂色色①,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䀮䀮無所見也。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于色也。所謂欬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于上而脈滿,滿則欬,故血見于鼻也。厥陰所謂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邪在中,故曰疝少腹腫也②。

→【﹝疒頹﹞:音頹,囊腫而偏墜。】

  ①《新校正》云:『詳色色字疑誤。』

  ②以其脈循股陰,入髦中,環陰器,抵少腹,故爾。

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俛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俛而不仰也。所謂頹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頹癃疝也。所謂甚則嗌乾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乾也①。

  ①此一篇殊與前後經文不相連接,別釋經脈發病之源,與《靈樞經》流注略同,所指殊異。

  《新校正》云:『詳此篇所解多《甲乙經》,是動、所生之病,雖復少有異處,大槩則不殊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