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湯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two-Cinnamomi_and_one-Yuebi_Decoction﹞

【原文】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①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27﹞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去皮﹞、芍藥麻黃、甘草﹝各十八銖,炙﹞、大棗﹝四枚,擘﹞、生薑﹝一兩二銖,切﹞、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之,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湯二分,越婢湯一分。

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越婢湯方,麻黃﹝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石膏﹝半斤﹞、大棗十五枚。今以演算法約之,桂枝湯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藥、生薑﹝各十八銖﹞;甘草十二銖,大棗三枚。越婢湯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黃十八銖,生薑九銖,甘草﹝六銖﹞、石膏二十四銖,大棗一枚八分之七,棄之。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藥、甘草、麻黃﹝各十八銖﹞;生薑﹝一兩三銖﹞、石膏二十四銖,大棗﹝四枚﹞、合方。舊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當雲桂枝二也。越婢湯方,見仲景雜方中,《外臺祕要》一云:起脾湯。

【詞語解釋】

 ①、無陽:指陽氣虛。

【原文析義】

本條論表鬱內熱輕證的證治。「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應在「熱多寒少」句後,此為倒裝文法。

原文述證甚簡,須以方測證。原文提出「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說明太陽之邪未解,與23、25條表鬱輕證相似。從方中用辛寒之石膏分析,本證應有輕度內熱之症,如心煩、口微渴等。其病機為表鬱內熱,與大青龍湯證相似,然程度尚輕。故以桂枝二越婢一湯微發其汗,兼清裏熱。

「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是說上證如脈微弱,屬陽氣不足,故不可發汗,雖發汗輕劑亦不可輕易使用。

桂枝二越婢一湯為桂枝湯與越婢湯之合方。取桂枝湯原方劑量的1/4,越婢湯原方劑量的1/8,兩方之比為2:1,藥由桂枝湯加麻黃、石膏組成。桂枝湯外散表寒;越婢湯載于《金匱要略》,由麻黃、石膏、杏仁、大棗、炙甘草組成,為辛涼之劑,發越鬱熱。二者合方,量小而力輕,為解表清裏之輕劑,屬小汗範疇。

【辨證提要】

【辨證要點】:桂枝二越婢一湯證由太陽表鬱輕證兼內有微熱症狀組成。辨證要點是發熱惡寒如瘧狀,發熱重,惡寒輕,兼見口微渴、心微煩。

【病機﹝pathogenesis﹞】:表鬱邪輕,外寒內熱。

【治法】:微發其汗,兼清鬱熱。

【湯證辨析】: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桂枝二麻黃一湯證及桂枝二越婢一湯證比較。三證病機均為表鬱邪微,症狀均有發熱惡寒,熱多寒少,治用辛溫微汗。但桂麻各半湯證為表鬱稍重,表現為寒熱一日二三度發,治以小發其汗;桂枝二麻黃一湯證,表鬱較輕,表現為寒熱一日再發,治以微發其汗;桂枝二越婢一湯證,屬表鬱兼內熱,除寒熱並見外,尚有輕微裏熱煩躁,治以辛溫發汗,兼清鬱熱。

桂枝二越婢一湯證與大青龍湯證比較。兩證病機均為外寒兼內熱,方用麻黃湯合桂枝湯加石膏衍化而成。本證為外寒內熱之輕證,治以小汗;大青龍湯證為外寒內熱之重證,治以峻汗。

【疑難點擊】

對「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的認識,吳靈稚提出:「微,乃微甚之微,非微細之微,但不過強耳。即雲熱多,脈安得微?無陽者,表之寒邪輕,而裏之溫熱重也,故不可更發汗」﹝《醫學承啟》﹞。若體表陽鬱輕微,又熱多寒少,故不用麻黃湯發汗,而以桂枝二越婢一湯小發其汗兼清裏熱。山東中醫藥大學亦持此觀點,在編寫的《傷寒論講義》中將「脈微弱」,釋為略微之意﹝《傷寒論講義》山東大學出版社﹞。

【醫案選釋】

案1:外寒內熱

王某,女,20歲,門診號48942。1963年10月15日初診。

三日前因接觸冷水,當時即感寒意。昨日上午開始頭痛,惡寒發熱,寒多熱少,伴發咳嗽,咯痰白粘。今晨仍頭痛發熱﹝體溫38.2℃﹞,雖得微汗,但尚惡風,喜著厚衣,咳嗽,痰色轉赭色,咽痛而乾,口渴而不多飲,胃納欠佳,腰背酸痛﹝據云今年二月分娩後,因不慎閃挫,以致腰痛至今﹞,二便自調。形體較瘦,神色尚無異常,舌質無變、苔薄黃而滑,手足欠溫但未至厥冷,六脈滑數。……病發於暮秋入冬之際,天氣驟冷,風寒有機可乘,唯其體虛形瘦,應慮秋令燥氣早伏;更因冒寒觸冷,邪由皮毛襲肺,寒邪與燥氣相搏,營衛失調……應作傷寒太陽證治例,但燥氣內伏,又當稍變其制……擬桂枝二越婢一、麻杏石甘湯兩方並用,以散寒疏衛,和營清熱。

【處方】:桂枝﹝9克﹞、芍藥﹝9克﹞、甘草﹝6克﹞、麻黃﹝6克﹞、杏仁﹝6克﹞、紅棗﹝3枚﹞、生薑﹝6克﹞、石膏﹝48克﹞。僅服一劑,除因閃傷腰痛宿疾外,諸症悉除。繼以自創「忍冬路通湯」專治其腰痛。﹝高德.傷寒論方醫案選編.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案2:外寒內熱

許XX,男,35歲,工人。病史:因勞動過劇,內蓄鬱熱,新寒外束,病初自覺發熱惡寒,頭痛,心煩熱,體痛,有時汗出,口乾舌燥,面紅耳赤,脈象緊而數。曾服辛涼解表劑,加味銀翹散,汗未出病不解,而寒熱加劇。證屬:表邪未解,內有鬱熱。

治宜:散表邪,宣鬱熱。

【處方】:生石膏﹝15克﹞、連翹﹝12克﹞、白芍﹝10克﹞、麻黃﹝8克﹞、生薑﹝6克﹞、甘草﹝6克﹞、桂枝﹝5克﹞。服藥2劑後,遍身蒸蒸汗出,發熱惡寒已解,身覺輕鬆,頭已不痛,惟心中仍然覺煩熱,身倦食少。後以清熱和胃疏解之品,連進二劑,諸症霍然而解。﹝邢錫波.邢錫波醫案集.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1﹞

【辨治思路】:

案1:冒寒觸冷,風寒襲表,肺氣上逆,故作寒熱,咳嗽咯痰。但咽痛口乾,苔薄黃,且時值秋令,燥氣內伏,為兼內熱之象。證屬外寒內熱,治宜辛溫發汗,兼清裏熱,慮其形虛體瘦,又宜小汗。用桂枝二越婢一湯與麻杏石甘湯合方,不拘泥感邪日久之說,重在謹守病機,經方疊加,因而獲效。

案2:為典型外寒內熱證,前醫施以辛涼解表,證不除,屬方證不符,反涼遏表邪,故寒熱加重。用桂枝二越婢一湯疏表清熱,正合病機。

【現代研究】

根據桂枝二越婢一湯微發其汗,兼以清熱之功,現代臨床多運用此方治療流感、上感、急性腎炎﹝acute_nephritis﹞或慢性腎炎﹝chronic_nephritis﹞急性發作、支氣管炎﹝Bronchitis﹞等疾病。以外有微寒,內有鬱熱為辨證要點。

實驗研究證明本方具有桂枝湯與越婢湯兩方的綜合作用,即解熱、抗菌、抗炎、利尿、止咳、鎮靜、增強免疫等功效。

【復習思考】

01、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桂枝二麻黃一湯證、桂枝二越婢一湯證均為表鬱輕證,有何

區別?

02、太陽病汗法有哪些?

03、大青龍湯證與桂枝二越婢一湯證有何異同?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