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示從容論篇》 第七十六

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誦書者,若能覽觀雜學,及於此類,通合道理,為餘言子所長。五藏六府,膽胃大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子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黃帝盤坐著,召見雷公問道,你學習醫術又讀了很多醫書,如果確實讀過所有醫書,甚至達於「比類」一書,必能通於所有道理,請把你的長處説給我聽聽。像五臓六腑中,膽冑小腸大腸,脾臟子胞膀胱,腦I骨髓-涕,唾液,及哭泣悲哀所產生的淚氷,所有水的代謝系統,這都是人體中必要知曉的。水的平衡發生偏差,病乃生也。你如果完全明暸,則可以萬全。如果不明暸,則必生誤治,招致世人的抱怨。

雷公曰,臣請誦脈經上下篇,甚眾多矣,別異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雷公答道,臣學過脈經上下篇,已重復研究很多次了,但無法區分,且無法類比其差異,無法盡知全部。所以無法回答皇上的問題。

帝曰:子別試通五藏之過,六府之所不和。緘石之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以對,請問不知。

黃帝說,你試著説明五臟的異常,六腑之間不協調在何處。鍼灸的缺失,何時可用毒藥治病,湯液的使用與藥的區分,全都具體的說來聽聽。若有不明處,可以問我。

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當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願闖其解。

雷公答,凡肝虛,腎虛,脾虛的患者,都會使人身體倦怠煩躁,吾人當給子強烈的藥,鍼剌,熱熨,或湯劑等的治療,但有的會好有的不好,此時要如何區分呢?

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餘真問以自謬也。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對?何也?

夫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沈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容得之。若夫三藏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問之何也?

黃帝答道,你為什麼年紀如此大,但間的卻很膚淺,我看錯你了。我問的是在「窈冥篇」內記載的事項,你卻引用「脈經上下篇」來回答我,為什麼呢?

脾虛時其軀浮,如同肺之浮脈,腎服細小微浮,卻像脾之緩脈,肝脈呈急數且沈下,接之則散,好像腎脈,這都是時下的聲師所發生誤差的處所。若能瞭解「從容篇」的內容,必可分別出來。此肝腎脾三臟乃土木火三者所居之處,連小孩都知道,你問他是表示什麼呢?

雷公曰,於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嘁噫腹滿,時驚不嗜臥,此何藏之發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

復問所以三藏者,以知其比類也。

雷公答到道,因為有患者,其頭痛又常抽筋;骨節沈重,神情害怕,呼吸淺短常打喝噫氣,腹部脹滿,常易受驚,無法入眠,這是何臟所引發的病?按其脈又又弦,重按之如石之堅硬,我不知其意,又想再諳問脾、肝、腎的關係,來作比分類也。

帝曰:夫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於府,年少則求之於經,年壯求之于藏。今子所言,皆失八風菀熱,五藏消爍,傳邪相受。

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沈而石者,是腎氣內著也。怯然少氣,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

一人之氣,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倶行,不在法也。

【注】:黃帝說:從容篇談論的就在此。凡為年長之人治病,必從腑部消化系統著手年輕的人則從主經脈上著手,壯年之人則從內臟下手。現在你所説的,都是由於外在八風變化,造成鬱熱,而使五臟衰弱,精氣消耗,病邪相傳造成的。

凡人的服出現浮而且弦,這是腎不足的表現,脈沈而如石之堅的,是表示腎氣沈滯不通。人會窖怕,呼吸淺短,遣是三焦永道不利,造成肉體與精氣消耗而無滋養。有咳嗽且煩躁的症狀,是腎氣不下行反逆上肺造成的。

此患者的病,只在此一腎臓中,若是誤會為肝脾腎三臟倶病,這大錯特錯了。完全不知醫之法也。

雷公曰,於此有人,四支解墮,喘咳血泄。而愚診之,以為傷肺。切脈浮大而緊,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癒多出血,血止身輕。此何物也?

雷公説,有的患者,四肢怠惰無力,氣喘咳嗽下利帶血,我為其診斷,以為是傷到肺臟,但按其脤卻呈浮大且緊繃之狀,我不敢為他治療。可是有個愚笨的醫師為他下鍼,結果放出很多的血,血止後身體變輕,這是為什麼呢?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眾多,與此病失矣。譬以鴻飛,亦衝於天。夫聖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

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四支解墮,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

若夫以為傷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類-是知不明也。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氣不為使,真藏壞決,經脈傍絕,五藏漏泄,不衄則嘔。

此二者,不相類也。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是失吾過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

明引比類、從容,是以名曰,輕。是謂至道也。

【注】:黃帝說:你能治很多的病,瞭解醫學也很多,但於此卻診斷錯誤了。就好像小鳥一樣,也可如大鳥般的飛上天空。聖人治病,必有依循的法度準則,依照實例來作比較。但須明暸,病的變化萬千,不可一成不變的死守規則,須考慮上下全身關係才行。

現在脈呈浮大且虛弱狀,表示脾臟精氣無法及於體外,但已雛開胃裡,不在腑中而流入陽明經脈了。手陽明足陽明二經脈中的熱氣,無法勝過脾之陰氣,因而造成脈象紊亂且無常度了。四肢倦怠無力,明示出脾臟精氣無法運及四肢。會生喘息咳嗽,是因水氣過盛在陽明緵中產生的。下利血者,是由於血脈中血急速流行,離經叛道造成的。

如果誤診為肺臟受傷,則必會誤治而造成陽明更實,病人必狂。不知道推理相比較,這是知識不足的表現。

人的肺如真受傷,必使脾精之氣外泄,陽明之氣混濁,經脈中之血不為人身所受用,以致出現真臓之脈。五臓機能會外泄不藏,病人如不流鼻血則必有嘔吐之病。

以上脾與肺,完全是不同類的。就好像天沒有變化,地沒有道理,白與黑相距太遠了。這是我的過失,以為你知道了,所以沒有告訴你。

能明白的引用「比類」之法,瞭解「從容」篇的話,必能成為:診斷之經典,這就是醫之至道了。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