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解篇》 第五十四

黃帝問曰:願聞九鍼之解,虛實之道。

【注】:黃帝問道:請説明九鍼之術,如何運用在虛實上面。

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鍼下熱也。氣實乃熱也。滿而泄之者,鍼下寒也。氣虛乃寒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邪勝則虛之者,出鍼勿按。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鍼而疾按之。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鍼而徐按之。言實與虛者,寒溫氣多少也。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虛實之要?九鍼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九鍼之名,各不同形者,鍼窮其所當補瀉也。刺實須其虛者,留鍼,陰氣隆至,乃去鍼也。刺虛須其實者,陽氣隆至,鍼下熱,乃去鍼也。經氣已至,愼守勿失者,勿變更也。深淺在志者,知病之內外也。近遠如一者,深淺其候等也。如臨深淵者,不敢墮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壯也。神無營於眾物者,靜志觀病人,無左右視也。義無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氣易行也。所謂三裏者,下膝三寸也。所謂跗之者,舉膝分易見也。巨虛者,矯足䯒靳獨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注】:岐伯答道:鍼刺虛證之時,用補氣之法,其鍼下必生熱感,此因氣實則生熱也。氣過滿實施用瀉法,則鍼下必生寒感,此因氣虛則生寒也。遇血絡有鬰血時,採用放血之法,使壞血盡出也。邪時盛則須令其虛,在出鍼時採不按鍼孔之方式。提鍼緩而進鍼快,能令氣實,此時出鍼則須緩慢,起鍼後立按鍼孔,不令氣瀉。提鍼快而進鍼緩,能令氣虛,此時出鍼則須快速,且起鍼後不按鍼孔,使氣漓出。所謂實與虛之分,只須看寒熱與氣之盛衰即可知。若是似有似無不易區分的,即不易察知病所。察病時,須審明前因後果,方可知病情之進展如何。確實的施予輔虛與漓實的手法,是醫師不可忘卻的法則。無法正確的掌握輔瀉之時機與方法,此已離醫術之正遒也。

施予補虛瀉實的方法,惟九鍼術可達到最簡妙的階段,吾人當各得其宜,不可太過與不及。施予補瀉的時機,須配合氣血流注開闔的時辰。九鍼其名有九,即其鍼形各有不同,施予捕瀉時,需選用適當的鍼來做。

凡刺實症,必須使其盛氣衰弱,其法是採用留鍼,待氣聚至鍼下,方出鍼。刺虛症,必須使其氣盛起來,其法是鍼入體後待氣聚至,鍼下有熱感時,方去鍼也。一旦經脈之氣到時,千萬緊守不可失去,不隨便作變更的手法。鍼的深淺是視病在內在外而適時決定的。近取穴、遠取穴皆能治病,是因能知深淺適中,得氣至而動之時也。下鍼時須專心一致,切不可鬆懈怠慢,手掌如握虎般的有力,這是令氣能至之故,醫者能不想世間俗事,靜察病人之症狀,不為左右之言語所動,必能凝心靜氣,使病家之邪氣轉為正氣。能令病入信服,須先正本身之神,醫者能令病入信服,則氣易行,病易癒也。

後段疑出自笫七十二闕篇,此處不釋。

帝曰:余聞九鍼應天地四時陰陽,願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世以為常也。

【注】:黃帝說:我聽聞九鍼是與天地春、夏、秋、冬,日月之陰陽相應合的,希望能知其道理,傳予後世,作為標準。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鍼各有所宜,故曰九鍼。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故一鍼皮,二鍼肉,三鍼脈,四鍼筋,五鍼骨,六鍼調陰陽,七鍼益精,八鍼除風,九鍼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

人心意……(以下略)

【注】:岐伯答道:一為天,二為地,三為人,四為四季,五為五音,六為六律(黃鍾,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七為七星,八為八風,九為九野。而人體各都與之相應,因證不同,取用之鍼亦不同,故有分「九鍼」。

人的皮表如同天,人的肌肉如同大地,人的血脈如同人,人的筋如同四季,人的聲音如同五音,人體中陰陽相合如同六律,人的牙齒五官如同七星,人體的呼吸如同八風,人體九竅及三百六十五經如同九野。所以有一鑱鍼施用于病在皮,二員鍼用於肌肉病,三鍉鍼用於血脈病,四鋒鍼用在筋病,五䤵鍼用在骨病,六員利鍼用在調和陰陽,七亳鍼用在增益精氣,八長鍼用在去除風邪,九為大鍼,用在流通九竅及三百六十五絡之經氣,來去除病邪,此為九鍼所主司之不同。

以下一百二十四字,字缺不盡意,吾可從省略,免生他義。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