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濕 四:

寒冬蒙霧春苦雨,勞人更涉空江水,秋夏炎威敞四溟,石泉收汗茶解醒,外而內,稔受濕,元氣虛,濕邪入,入肺喘滿生,入脾腫脹成,入肝身痛風濕搏,入腎體重寒濕薄,久濕入心變濕熱,仍發腫痛與瘧,濕淫腸胃為濡泄,濕阻氣血倦怠絕,濕在皮膚則頑麻,強硬不仁居經脈,濕邪上游眼沿爛,或脹微疼眵不徹。

 籲嗟!

 濕令如此胡為醫?

 清溫而利見真機。

 

此章言病因濕所致。

 有在天之濕,雨、露、霧是也。

 在天者本乎氣,故先中表之營衛;有在地之濕,泥、水是也。

 在地者本乎形,故先傷血肉筋骨;有飲食之濕,茶、酒、乳、酪是也。

 夫飲食歸水穀之海,有入有出,受得應不言禍,然洋溢淹浸,一時詎能化行,故傷脾胃;有汗液之濕,謂汗出沾衣未經解換是也。

 

 


 

 夫汗衫隨乾隨潤,不換而著,最難耐人,故傷肌脈;

 再則有血溺陰漬之濕,脾土自化之濕。

 陽盛則火盛,變為濕熱。

 

 陰盛則水勝,化為寒濕。

 其症總發熱惡寒,身重自汗,筋骨疼痛,小便閉澀,大便溏泄,腰痛不能轉側,跗腫肉如泥,按之久久始起。

 

《經》曰:因於濕,首如裹。

 濕氣蒸於上,故頭重。

 濕傷筋,故大筋短,小筋弛長。

 短為拘,弛長為痿。

 濕勝則濡泄,故大便溏泄。

 大便泄,故小便澀。

 濕從下注,故跗腫。

 諸濕腫滿,故腹脹肉如泥。

 濕入腎水流濕,從其類也,故腰痛。

 治法,在上者當做汗。

 

《經》曰:濕淫所勝,助風以平之,羌活勝濕湯。

 又曰下者舉之,得陽氣升而癒矣,升陽除濕湯。又曰在下者當利小便,四苓散。

 

東垣亦曰: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又曰在下者引而竭之。

 愚意濕從外入,本來傷陽,過用滲濕之物,是重竭其陽,陽竭則精神蕭索,而疾益淹留,改用辛溫和劑,如平胃散、霍香正氣散、理中湯、參苓白術散等而補益之,自然濕氣日除。

 


 

 濕自內生,變化頗多,未能枚舉。然總不離酸痛、秘澀諸證。

 精醫者尚其以意求之,以脈參之,以前藥消息之,病情允服。

 濕熱發黃,或有兼證,更須斟酌。

 若乃所謂痰濕者,王節齋曰:痰之本,水也,原於腎。

 痰之動,濕也,由於脾。

 

龐安常曰:有陰水不足,陰火上升,肺受火侮,不得清肅下行,由是津液混濁,生痰不生血。

 有腎虛不能納氣歸元,氣出無歸則積,積而不散則痰生焉。

 由此觀之,夫痰特病名與標耳,隨病而生,隨病而沒,原非人身之所固有,雖來疾故變,不過假威肆惡。

 不求其本,而齊其末,必欲攻劫殆盡,恐咳嗽唾咯,相因雜見矣。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