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石

味酸,澀,微寒,入足太陰脾、足太陽膀胱經。

 善收濕淫,最化瘀濁,黑疸可消,白帶能除。

 

《金匱》礬石丸: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

 煉蜜丸,棗核大,內臟中。 治婦人帶下,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以乾血結瘀,臟中癖硬,阻礙經脈下行之路,以致經水閉澀不利。

 血瘀因於木陷,木陷因於土濕,濕土遏抑,木氣不達,故經水不利。

 木陷於水,愈鬱而愈欲泄,癸水不能封蟄,精液溢流,故下白物。

 礬石化敗血而消痞硬,收濕淫而斂精液,杏仁破其鬱陷之滯氣也。

 

 


 

硝礬散:方在硝石。 治女勞黑疸,以其燥濕而利水也。

 

《千金》礬石

 礬石(二兩)、漿水一斗五升,煎,浸腳氣。

 治腳氣衝心,以其燥濕也。

 

 A:湯:原作「丸」,諸本均同,據《金匱懸解‧卷三》、《金匱要略‧中風曆節病脈證並治第五》及方後語「煎、浸腳氣」改。

 

 礬石酸澀燥烈,最收濕氣,而化瘀腐,善吐下老痰宿飲。

 緣痰涎凝結,粘滯於上下竅隧之間,臟腑不容,高者自吐,低者自下,實非吐下之物也。

 其善治癰疽者,以中氣未敗,癰疽外發,肉腐膿泄而新肌生長,自無餘事。

 陽衰土濕,中氣頹敗,癰疽不能外發,內陷而傷腑臟,是以死也。

 礬石收臟腑之水濕,土燥而氣達,是以癒也。

 煆枯,研細用。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