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

味甘、微苦,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

 涼血滋肝,清風潤木,療厥陰之消渴,調經脈之結代。

 滋風木而斷疏泄,血脫甚良,澤燥金而開約閉,便堅亦效。

 

《金匱》腎氣丸:乾地黃(八兩)、山茱萸(四兩)、薯蕷(四兩)、茯苓(三兩)、澤瀉(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一兩)、附子(一兩)。

 治虛勞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及婦人轉胞,不得小便,及短氣有微飲。

 及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以木主疏泄,水寒土濕,乙木鬱陷,不能上達,故腰痛而腹急。

 疏泄之令不行,故小便不利。

 


 

 土木鬱塞,下無透竅,故胞系壅阻而轉移。

 水飲停留,上無降路,故氣道格礙而短促。

 木以疏泄為性,郁而莫泄,激怒而生風燥,津液傷耗,則病消渴。

 風木之性,泄而不藏,風盛而土濕,不能遏閉,泄之太過,故小便反多。

 久而精溺注傾,津液無餘,則枯槁而死。

 燥在乙木,濕在己土,而寒在癸水。

 乙木之燥,病之標也,癸水之寒,病之本也,是當溫補腎氣,以拔病本。

 附子補腎氣之寒,薯、萸斂腎精之泄,苓、澤滲己土之濕,地黃潤乙木之燥,桂枝達肝氣之郁,丹皮行肝血之滯。

 

蓋木愈鬱而風愈旺,風旺而疏泄之性愈烈,泄之不通,則小便不利,泄而失藏,則小便反多,標異而本同,總緣於土濕而水寒,生意之弗遂也。

 水溫土燥,鬱散風清,則木氣發達,通塞適中,而小便調矣。

 

腎氣者,坎中之陽,《難經》所謂腎間動氣,生氣之根,呼吸之門也。

 方以腎氣為名,則君附子而不君地黃。

 地黃者,淮陰之兵,多多益善,而究非主將也。

 仲景於地黃,無作君之方,無特加之法。

 腎氣丸用之治消渴淋癃,君附子以溫腎氣,地黃滋風木之枯燥也。

A:淮陰,指西漢韓信。

 

薯蕷丸方:在薯蕷。

 用之治虛勞風氣,君薯蕷以斂腎精,地、膠、麻仁,滋經脈之燥也。

 A:澀:原作「濕」,諸本均同,形近之誤,據地、膠、麻仁功用改。

 

大黃蟅蟲丸方:在大黃。

 用之治勞傷乾血,君大黃、蟅蟲以破積,地黃、芍藥,潤經脈之枯燥也。

 

黃土湯方:在黃土。

 用之治胎阻下血,君膠、艾以回血漏,地黃、歸、芍,清風木之疏泄也。

 百合地黃湯方:在百合。

 用之治百合初病,君百合以清肺熱,地黃泄臟腑之瘀濁也。

 

地黃滋潤寒涼,最滑大便,火旺土燥者宜之。

 傷寒陽明病腑燥便結,多服地黃膿汁,滋胃滑腸,勝用承氣。

 鮮者尤捷,故百合地黃湯以之瀉臟腑瘀濁,其力幾同大黃。

 溫疫、疹病之家,營鬱內熱,大用生地,壯其裏陰,繼以表藥發之,使血熱外達,皮膚斑生,亦為要物。

 

血熱不得透泄,以致經絡鬱熱,而生痂癩,是為癩風,用生地於表散之中,清經熱以達皮毛,亦為良品。

 水旺土濕者,切不可服!

 

凡人木病則燥,土病則濕,而木之病燥,究因土濕。

 滋木之燥,勢必益土之濕,土濕愈增,則木燥愈甚,木益枯而土益敗,則人死矣。

 地黃甚益於風木,甚不宜於土濕。

 陽旺土燥則不病,病者皆陰旺而土濕者也。

 

外感陽明之中,燥濕相半,三陰全是濕寒。

 內傷雜病,水寒土濕者,十之八九,土木俱燥者,不多見也。

 脾約之人,大便結燥,糞若羊矢,反胃噎膈,皆有此證。

 是胃濕而腸燥,非真燥證也。

 衄家,惟陽明傷寒,衛郁莫泄,逆循上竅,衝逼營血,以致鼻流,於表汗之中,加生地涼營之味,使之順達皮毛,乃為相宜。

 至於內傷吐衄,悉緣土濕,更非燥證,以及種種外熱煩蒸,無非土濕陽飛,火奔水泛,久服地黃,無有不死。

 

蓋丁癸同宮,戊己並行,人之衰也,火漸消而水漸長。

 燥日減而濕日增,陽不勝陰,自然之理。

 陽旺則壯,陰旺則病,陽純則仙,陰純則鬼,抑陰扶陽,不易之道。

 


 

 但至理幽玄,非上智不解,後世庸工,以下愚之資,而談上智之業,無知妄作,遂開補陰滋水之派。

 群兒冒昧,翕習成風,著作流傳,遍於寰海。

 A:翕習,威盛貌。

 《文選‧蜀都賦》:「亦以財雄,翕習邊城」。

 濟《注》:翕習,威盛貌。

 

 使抱病之家,死於地黃者十九,念之可為痛心也!

 曬乾,生用。

 仲景方中生地,是用鮮者取汁。

 熟地之制,庸工妄作,不足用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