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入五臟、五味入五臟:

01、肝——青色——酸

 (保護肝臟應該多吃綠色食品,如青菜、西蘭花等,少吃太酸的食品)

 

02、心——紅色——苦

 (補心應多吃紅色食品,如番茄、紅蘿蔔等,如果心火太旺也可以吃苦瓜降火)

 

03、脾——黃色——甜

 (保護脾胃應該多吃黃色食品,如黃豆、紅薯等,忌吃太甜的東西)

 

04、肺——白色——辣

 (補肺應吃白色食品,如洋蔥、淮山藥、百合等,多食辣的食品,如果肺臟不好可以在胸前掛洋蔥圈)

 

05、腎——黑色——鹹

 (補腎應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茄子、紫甘藍等,而且不要吃太鹹食品)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系統結構,為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黃帝內經》根據五行學說,把五色五味與自然界眾多的事物、屬性聯繫起來。而在人體則以五臟為中心,五色、五味皆與五臟相配屬。

 

 大家熟知的五種顏色(綠、紅、黃、白、黑),各入不同的臟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綠色屬木,是肝之苗;

  紅色屬火,是心之苗;

  黃色屬土,是脾之苗;

  白色屬金,是肺之苗;

  黑色屬水,是腎之苗。

 

 以大家常吃的綠豆、紅豆、黃豆、白豆、黑豆為例,

  綠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入肝經為木性:

  紅豆有補血、利尿、促進心臟活動的功效,入心經為火性;

  黃豆益氣補脾,入脾經為土性;

  白豆含有較多的鈣質,入肺經屬金性;

  黑豆治消脹,下氣,性寒,入腎經屬水性。

 

 另外,食物的五味(酸、苦、甘、辛、鹹),與臟腑的關係也十分密切。《黃帝內經》中有記載:

 食物的酸味與肝相應,有增強肝臟的功能;

    苦味與心相應,可增強心的功能;

    甘味與脾相應,可增強脾的功能;

    辛味與肺相應,可增強肺的功能;

    鹹味與腎相應,可增強腎的功能。

 但是,在選擇食物時,必須五味調和,這樣才有利於健康;

 

 若五味過偏,會引起疾病的發生。

 如:

  酸味太過容易造成肝氣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

  苦味太過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氣;

  甘味太過很容易造成脾胃過旺而克制腎氣;

  辛味太過容易造成肺氣過盛而克制肝氣;

  鹹味過多很容易造成腎氣過盛而克制心氣。

 所以,平時要注意各種味道的搭配,做到五味調和。

 

 由此可見,五色五味對應人體不同的臟腑,根據身體的狀況需求,對應增補是很有必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