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氣的迴圈順序

 瞭解了經絡的演化順序之後,如果再比較一下子午流注表,你會發現,經絡的迴圈順序並非和演化順序相吻合,這只不過說明了經氣的迴圈順序與子午流注表所描述的流注順序其實是不同層次的。子午流注表所描述的是經氣在一天之中的「當令」情況,而稍有點常識的人都會知道,經氣在人體循環一周絕對不用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由於任督二脈自成獨立的循環系統(經氣流循任督二脈常被道家稱為小周天),所以剔除此二經以及天地環境的影響,關於經氣的自身迴圈順序,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十二正經的迴圈情況。

 

 道教的祝華英道長在他的《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一書中記載說:

 

(一)、春秋時代的「十二經脈」運行之謎至今未解

 中醫中的「十二經脈」理論,出自於《素問》、《靈樞》。由於人體五臟六腑的「十二經脈」各有兩道經脈,一道在於左側,一道在於右側,而《靈樞經》對「十二經脈」的論述僅只一個側面而已。貧道認為:若研究人體「十二經脈」的運行機理,必須將《靈樞經》中有關「十二經脈」的一切論述,綜合起來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經脈」的真諦。如果僅憑《靈摳經》中某一章節對「十二經脈」之片面的論述來分析,即形成種種不可理解的矛盾。例如《經》云:「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數千年以來中醫界人士都遵循這一教條主義傳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經脈」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規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

 

1、井榮俞經合的出入矛盾

 《靈樞•本輸篇》曰:「手太陰肺經,出於少商為井木,溜於魚際為滎,注於太淵為俞,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經》云:「手之三陰,從腳走手」……如手太陰肺經全是從胸走到手,故從「少商穴」出,是合乎運行道理的,但人於「尺澤穴」、即形成「經氣倒流」的矛盾現象。何以手太陰肺經在走過了之道中所「入」呢?此為手三陰經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現象。

 《本輸篇》曰:「手陽明大腸經,出於商陽為井金,溜於二間為滎,注於三間為俞,過於合谷為原,行於陽溪為經,入手曲地為合。」《經》云:「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若手陽明大腸經一直是從手走到頭,故人走於「曲池合穴」是合乎運行道理的,但出於「商陽穴」就矛盾了,其「商陽穴」位於手指端,為何從手陽明經的「起點」而出?又為何所出之「商陽穴」,反處於所入的「曲池穴」之後呢?此為手三陽經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現象。關於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出井、人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論,其足三陽經的「入」呈矛盾現象;足三陰經的「出」呈矛盾現象。

 

2、根結矛盾

 《靈樞•根結篇》云:「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大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少陰根子湧泉,結於廉泉。厥陰根於大墩,結於玉英,絡於膻中」。《經》云:「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明從足走腹」。若聯繫以上足三陽經與足三陰經之走向來推理陰、陽、根、結的居點。其足三陰經的根、結居點是合乎循行規律的,因為足之三明從足走腹,故應根在足、而結在胸上。若是將足三陽經的根,結居點來結合足三陰經的根、結居點相對照定理,其足三陽的「根」當在頭;「結」當在足。為何足三陽的「根」反在足、「結」反在頭呢?此乃根結矛盾。

 

 


 

3、根、溜、注、入矛盾

 《靈樞•根結篇》云:「足太陽根於至陰,溜於京骨,注於昆侖,入於天柱。足少陽根於竅陰,溜於丘墟,注於陽輔,入於天容。足陽明根於厲兌,溜於陽谷,注於下陵,入於人迎。手太陽根於少澤,溜於陽谷,注於小海,入於天窗。手少陽根於關沖,溜於陽池,注於支溝,入於天聰。手陽明根於商陽,溜於合穀,注於陽溪、入於扶突。」據以上足三陽經與手三陽經的根、溜、注、入走向,若結合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的道理分析,其手主陽經之根、溜、注、入的循行路線是合理的,它是隨著手之三陽,從手走頭的路線而根、溜、注、入的。但是,足三陽經的根、溜、注、入路線就不符合道理了——不但不能從頭走足來根、溜、注、入,為何反而「從足走頭」而根、溜、注、入呢?此乃根、溜、注、入矛盾。諸如以上有關「十二經脈」的出、入、根、結及根、溜、注、入等經脈迴圈迂迴的逆行矛盾,從古至今著書者眾理紛紜,皆附和圍繞著「經典的理義」注釋而已,未有剖析說明「十二經脈」之內在所形成的「各種矛盾」而難圓其說。

 

(二)、修身練性方悟真諦

 筆者初學十二經脈的循行路線,猶如亂絲難以理順。觀歷代醫家對「經絡學說」的見解各持己見,未能獲得「十二經脈」運行的奧秘,面對以上所提出的種種矛盾而百思不解。

 由於《黃帝內經》中之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與道家夫人合一的思想宗旨相同,其著《索問》、《靈樞》的黃帝、歧伯都是得道通天之人,有關經絡迴圈運行的道理,是古聖人在養生煉道中由自身顯示出來的玄機奧秘。所以,雖然著出《索問》、《靈樞》於世,卻是藏頭去尾深隱保密,如未經真師口傳心授,實難解釋其「真諦」。

 為了解開數千年沒有解開的「十二經脈」運行的矛盾之謎,筆者於六十年代期間開始修身煉性靜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時靜坐。修煉不久由於機緣巧合而達到「胎息」的境界,終於悟出親身體驗到「十二經脈」運行的「其諦」。

 和玄門太極陰陽往返旋轉的運動一樣,「十二經脈」也是呈現左、右、陰、陽對立的「雙向進退運動」。根據其陰陽對立的雙向運動,使以前研究「十二經脈」的三個矛盾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關於「十二經脈」在臟、腑、表、裏相配合的陰陽對立運動是「小迴圈運動」,筆者能清楚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在後面解釋根、溜、注、入矛盾章上詳述。而每一個側面有三道「大循環運動」,但因隱隱約約、恍惚杳冥,且比「小迴圈運動」更深奧、更玄妙,所以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表達,故只提示一下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