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脈的取穴特點

 對於經穴我們已作大篇幅的論述,相信大家已有所知曉,那麼絡脈呢,它是否與經脈一樣具有同樣的特性?回答是肯定的。但由於絡脈的特殊部位,使得它此具備經脈的共性外,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固有特性。

 

 有人根據《靈樞•經脈》中的內容:「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六經絡,手陽明少陽之大絡,起於五指間,上合肘中。飲酒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絡脈先盛。故衛氣已平,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脈之卒然動者,皆邪氣居之,留於本末,不動則熱,不堅則陷且空,不與眾同,是以知其何脈之動也。」從而認為絡脈就是血脈,這真是斷章取義之舉。翻開《內經》,我們將隨處可見關於人體內血液的論述,並且還將血液是如何受赤而來的都講的清清楚楚,至於論述經絡的篇幅就更加多了,試問古聖哲們又怎可能會連經絡與血脈都分不清而混為一談呢!關於絡脈與血脈的關係,此前已有論述,這裏就不再重複了。而我們將要論述的,是繆刺論。

 《素問•繆刺論》中記載說:

 「黃帝問曰:余聞繆刺,未得其意,何謂繆刺?岐伯對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藏,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藏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於五藏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今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於經,流溢於大絡,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於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於經俞,命曰繆刺。

 帝曰:願聞繆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與巨刺何以別之?岐伯曰: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繆處,故命曰繆刺。」

 

 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它明確指出絡脈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與經脈截然不同的特性。在繆刺論的指導下,自古至今都有不少醫家做過不同程度闡發,特別地,當今的周爾晉所創立的「人體X形平衡法」就是這一類的代表作。

 

 基於對繆刺論的認識以及無數次的實踐,周老前輩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高低醫療學理論。

 

 所謂高低醫療學,乃是研究人體低沉點與高升點以及如何達到相對平衡的學問。當不平衡由量變到質變,一端出現了病變低沉點,在另一斷必然出現高升點,這便產生了疾病。只要在高升點上施加壓力,通過大腦這個支點,就可以促使高升點下沉,而在另一端的低沉點就會上升,從而恢復相對平衡線,也就治好疾病了。準確找到低沉點與高升點,促使高升點下沉,就成為調動人體神奇平衡力之源。

 

 人體左腦主管右半身的活動,右腦主管左半邊的活動,其本身就是一個大X形,因而低沉點與高升點在人體出現的規律也是大X形。弄懂X形真締,便成為治病的靈魂與關鍵。X形平衡法口訣: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間有病四邊平,四邊有病中間平,找到低沉高升點,平衡神力諸疾平。

 

 


 

 X形平衡法體現了「全身是穴,全身無穴」的經穴特點。例如,腳踝附近疼痛的病人,經過在手掌部探尋痛點都在大魚際內側偏上位置找到強烈的壓痛點,以拇指按壓稍用力患者即有難於忍受的痛感,反復堅持數天則病癒。

 但是,周老前輩卻忽略了繆刺的內容並非就左右交叉刺絡取穴法這麼簡單。細讀經文可知,「其氣無常處」,我們是不可能用一種方法就掌握繆刺的全部內容的。儘管「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但卻沒有說明以左取右是取右上還是右下,更沒有講清楚到底在右上或右下的具體範圍,所以,我們有必要認真地研究一下繆刺論的精髓所在。歸納起來,繆刺取穴主要存在三種方法:就近取穴、中軸對稱取穴與中心取穴。

 

 所謂就近取穴是指按就近的原則取穴。中軸對稱取穴是以人體的中軸即百會穴與會陰穴的連線為經軸對稱取穴,或者以神闕穴與命門穴的連線為緯軸對稱取穴,前者用於左右對稱的情況,後者用於前後對稱或上下對稱的情況。而中心取穴又分為三種情況。其一則是在人體的正面以神闕穴為中心對稱點來確定穴位所在,二則在背面則以命門穴則為中心對稱點來取穴,三則是指按經軸與緯軸的交點為中心對稱點來確定穴位所在。這個對稱中心不但在人體上是幾何對稱中心,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們的生命對稱中心。其中,緯軸的神闕穴與命門穴就是我們的先天的源穴位,而經軸的百會穴與會陰穴就是我們的後天的源穴位。

 

 舉個例子,如果患者的左臂肘關節疼痛,按就近取穴法,我們應該首先在此關節附近找壓痛點,然後再按中軸對稱取穴法,在其右臂肘關節處取穴,之後再按中心取穴法中的以神闕穴為中心對稱點來取穴,在其右膝陰陵泉附近找到強烈的壓痛點(將人的雙手舉起並與雙腳呈X形,然後將左臂肘關節與右膝關節連線,則此二部位呈中心對稱)。最後,就只能按生命對稱中心的原理在其膝後的委中穴及其附近尋找壓痛點了。

 

 一般地,上述三種方法分別對應疾病的初期、中期、晚期。特別地,生命對稱中心取穴法則與晚後期的情況相對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不同呢?並且,上述方法的機理是怎樣的?大家別忘了,人體經絡是以對稱的方式出現的,當患者的左臂肘關節出現疼痛時,如果是初期,那很明顯是由於這裏的經絡或穴位閉塞不通所造成的,這個時候我們主要按摩其附近的部位以增強其微循環即可。當證狀發展到一定時期,人體的自我平衡機制將開啟並進行自我修復。很明顯,由於右臂肘關節處的經絡能量與其患處是最為相似的,所以人體將通過平衡機制從右邊相關部分調配能量至患處促使其進行修復。如果患處的邪氣比較強大,則在不斷的調配之後,其右臂肘關節處也將出現與患處相同的證候。這個時候,人體將繼續通過平衡機制從其最相似的兩膝部位調配能量以繼續促使其進行修復,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到膝關節處尋找壓痛點了。而這些壓痛點,基本上均屬於阿是穴的範疇。

 

 接下來,我們不妨探討一下包括繆刺法在內的所有經絡在內的普遍選穴規律。

 

 歸納起來,選穴的方法又不外是以就近與遠道兩種。就近(周部)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針刺直接作用於患處,古人稱為阿是穴或天應穴。如在患處附近或離患處不遠之處取穴,今人就稱為就近取穴。兩者的作用機制,都是以調整局部機能為主,提高全身機能為輔的一種治療方法。關於其具體的作用機理,現簡述如下:

1、就近取穴的機理

 (1)改善患處血管和淋巴管之機能,使機能障礙的血液迴圈和淋巴重新再建,恢復維持細胞生命的物質應,增強局部的營養。加速新陳代謝,有助於減輕水腫和消退炎症,促進滲出物之吸收。由於迴圈旺盛,可以帶走或中和掉蓄積於患處的病理產物,打斷病理的衍進過程,阻礙和減少病理產物的產生,減輕患病組織所發出的劣性衝動,大大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2)患處中是病理產物蓄積最多之處,患處附近的孔穴也是病理產物謀求出路最近之處。如果加作用於這些孔穴,則病理產自會更易得到宣洩,或是病理產物在灸針的作用下,由於理化狀態的改變,而減輕其毒性。特別是灸些,對很多病菌與毒素均有直接撲滅與中和的作用。在多種急性化膿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蟲咬等,直接在患處施針或用灸,均有很高的療效。

 (3)直接加作用於患處及其附近之孔穴,既同樣可以刺激神經末稍及其感受器,向高級神經中樞發出衝動,激起全身與局部的各種反應,也可作用於經絡體系,使感傳向遠處傳導,促進病理產物的移除,與激起全身機能的傭整。特別是後者在灸法中有許多實例可資證明。

 

2、遠道取穴的機理

 (1)由艾灸或是針刺所激起的循經感傳,向著患病區域與相應的器官擴張,可以清除積滯在患處及與之相連屬器官內的病理產物,以打亂和改變病理產物的衍變過程。

 (2)遠距離循經取穴,有疏通某些經脈全程的作用,由於局部經脈的壅滯和失其暢順。必然是以全身機能失調為其根源。因此遠距離取穴就可統籌兼顧,收到調整全身機能的作用。

 (3)由於局部的機能失調,也會導致全身平衡關係的破壞。因此遠道取穴更關注的是全身平衡狀態的恢復。灸針療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後取,後病前取等陰陽互引諸法,也就是通過遠距離的經絡感傳與感應等作用,恢復生理平衡所收到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