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彙編》 卷三

 

噯:

  噯氣者因飽食太急作噯轉食氣也。

  乃胃氣弱而不和,三焦因之失職,故清無所歸而不升,濁無所納而不降,留戀噯酸作飽胸膈不爽,宜陳皮竹茹湯主之。

 

噦(附噫)

  噦與乾嘔相似,噦者聲濁而長嘔者聲短而小,皆有聲無物。

  胃氣本虛汗下太過胃氣虛冷,

  恣飲冷水水寒相搏胃中寒也,

  有熱氣郁於上塞不通。

  噫氣者胸間氣不得下通,無聲無物也。因寒氣客胃厥逆上行複出於胃故為噫,有傷食噫氣臭也。

 

嘔吐:

  嘔者聲物俱有而漸出

  吐者無聲有物而頓出

  乾嘔者有聲無物

 

乾嘔辨別

  因邪氣在胃脘,熱氣與穀氣相並逆上沖胸

 

  太陽汗出而乾嘔嘔桂枝湯主之。

  少陰下利而乾嘔姜附湯主夏利

  厥陰吐涎沫而乾嘔吳茱萸湯主涎沫,邪去嘔自止。

  嘔者表邪入裏裏氣拒格上逆作嘔,故為殃,屬少陽宜小柴胡湯。

 


 

嘔症辨列:

  表邪入裏氣上格心下鞭而煩或不大便宜大柴胡湯。

  表不解之嘔屬太陽,宜桂枝湯。

  食糓欲嘔屬胃中寒宜吳茱萸湯,食湯更嘔屬表熱宜葛根半夏湯。

 

  嘔而不利是有氣屬少陰宜真武湯

 飲而嘔嘔而飲嘔飲相因已是停水也。宜五苓散。

 

吐辨:

  中寒者吐不能食不可而厥吐是虛寒之吐也,宜吳萸連湯理中湯之輩。

 

  渴而能食吐者是火吐也

  熱實宜黃連解毒飲。

  熱虛宜乾薑連芩湯或竹葉石膏湯

 

  渴而飲,飲而複渴,水逆病也。五苓散主之。

  《經》曰:嘔多陽明症不可攻之。為氣逆未收斂為寔也。

 

嘔吐辨:

  胃熱嘔吐者脈弦數口燥渴

  胃寒嘔吐者脈弦遲逆冷也

  水氣嘔吐者先渴後嘔膈間怔沖

  膿血嘔吐者喉中腥腥血逆上沖

  嘔清水不渴者乃胃虛寒

  嘔酸(或受風亦有此症)與苦者胃熱也,治法以泄肝安胃主之。

 

反胃胃反:

  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糓不化名曰胃反乃寒也無火。

 

  條辨

  三焦無火

  在陽明則滿(吳茱萸湯)在太陰則腹滿(理中湯)

 

  反胃食入即吐名反胃乃熱也。出是胃素有熱得食熱兩熱相沖用半夏瀉心湯主之。

  或用黃芩黃連乾薑人參湯主之。

 

咳嗽:

  有聲無痰乃肺氣傷不清;

  有痰無聲嗽也乃脾濕動以為痰;

  有聲有痰咳嗽成脾肺氣傷動乎脾濕也。

 

  大要胃濁脾濕津液不津清濁精四布此生痰之本咳嗽之原也。

 

分患六氣病:

  寒咳嗽頻嚏涕鼻塞唾痰涎用疏風參蘇飲主之。

  風乘肺咳汗出頭痛痰涎不利,用金沸散主之。

  散寒加味華蓋痊。

 

  火乘肺咳喘急壅逆涕唾見血並喉中作癢。

  火嗽面赤咽乾燥氣穢痰黃帶稠粘便軟用加味瀉白散便硬者加味涼膈散主之。

  肺虛面容淡白痰涎清用二陳湯主之。補肺用阿膠湯。老年虛咳三子養親湯,真武湯主之。

 

勞咳:

  肝為血海衛任歸肝所主其血熱充肌膚皮毛,臥則內歸於肝,今肝虛不合衛任之血,出於膚腠,肝氣從心包絡上沖,上沖則先血後咳。

 

  肝內傷而包絡則虛。心包虛則火沖克肺金,故為咳。心包為血脈,血虛夜則發熱,輕則日咳,重則日夜熱咳,先傷血後傷氣,陰陽並竭,此為虛勞咳嗽。

 

  感風惡風自汗鼻流清涕脈浮。

  食積生痰熱薰蒸氣促痰壅咳嗽頻便溏。用曲麥二陳治。便燥蘇葶滾痰攻。

 

  感寒惡寒無汗鼻流清涕脈緊。

 

喘症:

  喘者氣逆上沖呼吸氣出急者,謂之喘。

  氣出不能布息實邪也。

  氣乏不能續息者虛邪也。

  若痰稠便硬者熱邪也。

  若痰飲清冷者寒邪也。

  五海藏肺氣有司權則清肅下行,豈複為喘皆以火爍真氣氣衰則喘。

  喘之因,在肺實也、在腎為虛。

  為提綱分有四種

 

  一實寒必挾凝痰宿飲上干阻氣。小青龍加樸杏。

  一實熱不外濕伏之邪蒸痰化火,麻杏甘膏千金葦莖之治。

 


 

精傷氣脫之分:

  一精傷添精鎮攝腎氣,蘇子降氣從陽從陰之異。

  一氣脫則根浮吸傷元海危可立待。(人參河車五味石英之屬)

 

哮症:

  哮者呼吸氣出急促更加喉中有聲響者謂之哮。氣粗胸滿不能布息也。

  多因寒邪伏於肺,痰窠結於肺膜,內外感應也。

 

痰飲:

  外感由六淫傷肺肺氣不舒生痰。

  內因濕傷中土脾氣凝濁滯而生痰。

 

  痰飲症乃水氣上泛得陽煎熬則稠而為痰。

  得陰凝聚則稀而為飲,此症由命火微,脾陽不振。

 

痰辨:

  稠濁熱痰屬心沫清是寒屬腎

  少而粘連咯不易出屬肺燥痰也。

 

  多而易出濕屬脾。

  搐搦眩暈風痰屬肝。

 

飲辨:

  膈上痰滿嘔吐痰涎此留飲膈間名曰伏飲。

  喘咳面腫不得臥此留飲肺名曰支飲。

  四肢身體重痛此飲留四肢行於體曰溢飲。

  咳嗽引肋疼痛此飲留肋下名曰懸飲。

  素身瘦漉漉有聲水走膈間此飲留腸胃名曰痰飲。

  凡飲食留胸肺則喘滿,知氣留膈下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

 

肺脹肺萎肺癰:

  肺脹者兩鼻煽動汗出如流肺脈急數。

  萎者乾萎不榮津液涸而肺焦也,多因冷寒虛火久停而生。

  癰者壅塞不通熱聚而肺潰也。癰多由風熱久結。

  肺病甚俯首則背痛。

 

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