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帝曰善。五運氣行,主歲之紀,其有常數乎?

 

【直解】五運六氣之行,以主六十歲之紀,其有常數乎?

 

【原文】:岐伯曰臣請次之。

 

【直解】此下論五運六氣之六十歲之紀,乃常數也。

 

【原文】:甲子甲午歲。上少陰火,中太宮土運,下陽明金。熱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苦熱,下酸熱,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子與午合,丑與未合,寅與申合,卯與酉合,辰與戌合,巳與亥合。子午少陰司天,故甲子甲午歲,上少陰火。甲為土運太過,故中太宮土運。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故下陽明金。火氣在上,故熱化二,土運在中,故而化五,五,土之生數也。土常以生,後俱仿此。金氣在下,故燥化四。一二三四五,五行之生數也。六七八九十,五行之成數也。下文云: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蓋甲丙戊庚壬太過之運,則舉五行之成數,乙丁己辛癸不及之運,則舉五行之生數,土則無分太過不及,常常舉其生,然此惟在中之化運為然,其司天在泉之化氣則不然。土常以生,上下皆然。此熱化雨化燥化,及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濕,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下燥,則宜木味之酸熱以治之。金氣清涼而主收,故宜酸熱,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乙丑乙未歲。上太陰土,中少商金運,下太陽水。熱化寒化勝複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七宮。濕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酸和,下甘熱,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丑未太陰司天,故乙丑乙未歲,上太陰土。乙為金運不及,故中少商金運。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故下太陽水。凡太過之運,則無勝複,不及之運,則有勝複,後皆仿此。金運不及,始則火之熱化勝,繼則水之寒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所謂勝複之邪氣化日也。凡正化則無災,邪氣化則有災,後俱仿此。災七宮,西方兌宮金位也。土氣在上,故濕化五,金運在中而不及,故清化四。四,金之生數也。水氣在下,故寒化六。此濕化清化寒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濕,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中燥,則宜木味之酸和以治之,其化下寒,則宜土味之甘熱以治之,甘熱,乃土勝其水,轉寒為熱也,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丙寅丙申歲。上少陽相火,中太羽水運,下厥陰木。火化二,寒化六,風化三,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鹹溫,下辛溫,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寅申少陽司天,故丙寅丙申歲,上少相火。丙為水運太過,故中太羽水運。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故下厥陰木。火氣在上,故火化二,水運在中而太過,故寒化六。六,水之成數也。木氣在下,故風化三。此火化寒化風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火,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水,則宜水味之鹹溫以治之。既曰鹹寒,複曰鹹溫,以明鹹味亦有性溫者也。其化下木,則宜金味之辛溫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藥食之宜,在上者,多制之,中下者,或制之,或助之。制之,折其鬱氣也。助之,資其化源也。

 

 

【原文】:丁卯丁酉歲。上陽明金,中少角木運,下少陰火。清化熱化勝複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三宮。燥化九,風化三,熱化七。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溫,中辛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卯酉陽明司天,故丁卯丁酉歲,上陽明金。丁為木運不及,故中少角木運。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故下少陰火。木運不及,始則金之清化勝,繼則火之熱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三宮,東方震宮木位也。金氣在上,故燥化九,木運在中而不及,故風化三。三,木之生數也。火氣在下,故熱化七。此燥化風化熱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燥,則宜火味之苦小溫以治之,其化中風,則宜金味之辛和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戊辰戊戌歲。上太陽水,中太征火運,下太陰土。寒化六,熱化七,濕化五,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溫,中甘和,下甘溫,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辰戌太陽司天,故戊辰戊戌歲,上太陽水。戊為火運太過,故中太征火運。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故下太陰土。水氣在上,故寒化六,火運在中而太過,故熱化七。七,火之成數也。土氣在下,故濕化五。此寒化熱化濕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寒,則宜火味之苦溫以治之;其化中熱,則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濕,則宜土味之甘溫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己巳己亥歲。上厥陰木,中少宮土運,下少陽相火。風化清化勝複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風化三,濕化五,火化七,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巳亥之歲,厥陰司天,故己巳己亥歲,上厥陰木。己為土運不及,故中少宮土運。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故下少陽相火。土運不及,始則木之風化勝,繼則金之清化複,勝與複,非上中下正氣之化,可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中央土位也。木氣在上,故風化三;土運在中而不及,故濕化五;火氣在下,故火化七。此風化濕化火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風,故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其化中濕,故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火,故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庚午庚子歲。上少陰火,中太商金運,下陽明金。熱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酸溫,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庚為金運太過,故庚午庚子歲,上少陰火,中太商金運,下陽明金。火氣在上,故熱化七;金運在中而太過,故清化九,九,金之成數也。金氣在下,故燥化九。清涼之氣,燥烈之氣,皆金氣也。此熱化清化燥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清,則宜金味之辛溫以治之;其化下燥,則宜木味之酸溫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辛未辛丑歲。上太陰土,中少羽水運,下太陽水。雨化風化勝複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雨化五,寒化一,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辛為水運不及,故辛未辛丑歲,上太陰土,中少羽水運,下太陽水。水運不及,始則土之雨化勝,繼則木之風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北方坎宮水位也。土氣在上,故而化五;水運在中而不及,故寒化一。一,水之生數也。水氣在下,同於寒化,故不復言。下不復言,義俱仿此。此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濕,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中寒,則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寒,亦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壬申壬寅歲。上少陽相火,中太角木運,下厥陰木。火化二,風化八。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鹹寒,中酸和,下辛涼,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壬為木運太過,故壬申壬寅歲,上少陽相火,中太角木運,下厥陰木。火氣在上,故火化二;木運在中而太過,又木氣在下,故皆風化八。八,木之成數也。此火化風化,乃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火,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風,則宜木味之酸和以治之;其化下風,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癸酉癸卯歲。上陽明金,中少征火運,下少陰火。寒化雨化勝複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九宮。燥化九,熱化二。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溫,中鹹溫,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直解】

癸為火運不及,故癸酉癸卯歲,上陽明金,中少征火運,下少陰火。火運不及,始則水之寒化勝,繼則土之雨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九宮,南方離宮火位也。金氣在上,故燥化九,火運在中而不及,又火氣在下,故熱化二。二,火之生數也。此上中下之氣,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燥,則宜火味之苦小溫以治之,其化中熱,則宜水味之鹹溫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所謂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甲戌甲辰歲。上太陽水,中太宮土運,下太陰土。寒化六,濕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溫,下苦溫。藥食宜也。

 

【直解】

甲為土運太過,故甲戌甲辰歲,上太陽水,中太宮土運,下太陰土。水氣在上,故寒化六,土氣在中,土氣在下,故濕化五,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日也。其化上寒,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其之化可濕下濕,則宜火味之苦溫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乙亥乙巳歲。上厥陰木,中少商金運,下少陽相火。熱化寒化勝複同,邪氣化日也。災七宮。風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酸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乙為金運不及,故乙亥乙巳歲,上厥陰木,中少商金運,下少陽相火。金運不及,始則火之熱化勝,繼則水之寒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日也。災七宮,凡乙年金運不及皆熱也。木氣在上,故風化八;金運在中而不及,故清化四;火氣在下,故火化二,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之度。度,時度也。餘仿此。其化上風,故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其化中清,故宜木味之酸和以治之;其化下熱,故宜水味之鹹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丙子丙午歲。上少陰火,中太羽水運,下陽明金。熱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苦熱,下酸溫,藥食宜也。

 

【直解】

苦熱,舊本訛鹹熱,今改。丙為水運太過,故丙子丙午歲,上少陰火,中太羽水運,下陽明金。火氣在上,故熱化二;水運在中而太過,故寒化六;金氣在下,故清化四,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熱,故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寒,故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下清,故宜木味之酸溫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丁丑丁未歲。上太陰土,中少角木運,下太陽水。清化熱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雨化五,風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直解】

丁為木運不及,故丁丑丁未歲,上太陽土,中少角木運,下太陽水。木運不及,始則金之清化勝,繼則火之熱化複,勝與複,因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災三宮,凡丁年木運不及皆然也。土氣在上,故雨化五,木運在中而不及,故風化三,水氣在下,故寒化一,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濕,則宜火味之苦溫以治之,其化中風,則宜金味之辛溫以治之,其化下寒,則宜土味之甘熱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戊寅戊申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征火運,下厥陰木。火化七,風火三,正化度也。其化上感寒,中甘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直解】

戊為火運太過,故戊寅戊申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征火運,下厥陰木。火氣在上,火運在中而太過,故火化七,木氣在下,故風化三。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熱,則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風,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己卯己酉歲上陽明金,中少宮土運,下少陰火,風化清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五宮,清化九,雨化五,熱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溫,中甘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己為土運不及,故己卯己酉歲,上陽明金,中少宮土運,下少陰火。土運不及,始則木之風化勝,繼則金之清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災五宮,凡己年土運不及皆然也。金氣在上,故清化九,土運在中而不及,故雨化五,火氣在上,故熱化七。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清,則宜火味之苦小溫以治之,其化中濕,則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庚辰庚戌歲。上太陽水,中太商金運,下太陽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中辛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直解】

庚為金運太過,故庚辰庚戌歲,上太陽水,中太商金運,下太陰土。水氣在上,故寒化一,金運在中而太過,故清化九,土氣在下,故雨化五,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寒,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中清,則宜金味之辛溫以治之,其化下濕,則宜土味之甘熱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辛巳辛亥歲。上厥陰木,中少羽水運,下少陽相火。雨化風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一宮。風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辛為水運不及,故辛巳辛亥歲,上厥陰木,中少羽水運,下少陽相火。水運不及,始則土之雨化勝,繼則木之風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藏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災一宮,凡辛年水運不及皆然也。木氣在上,故風化三,水運在中而不及,故寒化一,火氣在下,故火化七。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風,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其化中寒,則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壬午壬子歲。上少陰火,中太角木運,下陽明金。熱化二,風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酸涼,下酸溫,藥食宜也。

 

【直解】

壬為木運太過,故壬午壬子歲,上少陰火,中太角木運,下陽明金。火氣在上,故熱化二,木運在中而太過,故風化八,金氣在下,故清化四,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風,則宜木味之酸涼以治之,其化下清,則宜木味之酸溫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癸未癸丑歲。上太陰土,中少征火運,下太陽水,寒化雨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九宮,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直解】

癸為火運不及,故癸未癸丑歲,上太陰土,中少征火運,下太陽水。火運不及,始則水之寒化勝,繼則土之雨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災九宮,凡癸年火運不及皆然也,土氣在上,故雨化五,火運在中而不及,故火化二,水氣在下,故寒化一,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濕,則宜火味之苦溫以治之,其化中熱,則宜水味之鹹溫以治之,其化下寒,則宜土味之甘熱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甲申甲寅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宮土運,下厥陰木。火化二,雨化五,風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下鹹寒,中甘和,下辛涼,藥食宜也。

 

【直解】

甘和,舊本訛鹹和,今改。甲為土運太過,故甲申甲寅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宮土運,下厥陰木。相火在上,故火化二,土運在中而過,故雨化五,木氣在下,故風化八,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濕,則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風,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乙酉乙卯歲。上陽明金,中少商金運,下少陰火,熱化寒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七宮。燥化四,清化四,熱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溫,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乙為金運不及,故乙酉乙卯歲,上陽明金,中少商金運,下少陰火。金運不及,始則火之熱化勝,繼則水之寒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凡乙運之歲,災皆七宮。金氣在上,故燥化四,金運在中而不及,故清化四,火氣在下,故熱化二,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燥,則宜火味之苦小溫以治之,其化中清則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丙戌丙辰歲。上太陽水,中太羽水運,下太陰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鹹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直解】

丙為水運太過,故丙戊丙辰歲,上太陽水,中太羽水運,下太陰土。水氣在上,水運在中,而太過,故皆寒化六。土氣在下,故雨化五,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寒,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中寒,則宜水味之鹹溫以治之,其化下濕,則宜土味之甘熱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丁亥丁巳歲。上厥陰木,中少角木運,下少陽相火。清化熱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三宮。風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辛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丁為木運不及,故丁亥丁巳歲,上厥陰木,中少角木運,下少陽相火。木運不及,始則金之清化勝,既則火之熱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凡丁運之歲,災皆三宮。木氣在上,木運在中而不及,故皆風化三,火氣在下,故火化七,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風,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其化中風,則宜金味之辛和以治之,其化下火,則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戊子戊午歲。上少陰火,中太征火運,下陽明金。熱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甘寒,下酸溫,藥食宜也。

 

【直解】

戊為火運太過,故戊子戊午歲,上少陰火,中太征火運,下陽明金。火氣在上,火運在中而太過,故皆熱化七,金氣在下,故清化九,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熱,則宜土味之甘寒以治之,其化下清,則宜木味之酸溫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己丑己未歲。上太陰土,中少宮土運,下太陽水。風化清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五宮。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熱,中甘和,下甘熱,藥食宜也。

 

【直解】

己為土運不及,故己丑己未歲,上太陰土,中少宮土運,下太陽水。土運不及,始則木之風化勝,繼則金之清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凡己運之歲,災皆五宮。土氣在上,土運在中而不及,故皆雨化五,水氣在下,故寒化一,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濕,則宜火味之苦熱以治之,其化中濕,則宜土味之甘和以治之,其化下寒,則土味之甘熱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庚寅庚申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商金運,下厥陰木。火化七,清化九,風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鹹寒,中辛溫,下辛涼,藥食宜也。

 

【直解】

庚為金運太過,故庚寅庚申歲,上少陽相火,中太商金運,下厥陰木。火氣在上,故火化七,金運在中而太過,故清化九,木氣在下,故風化三,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其化中清,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辛卯辛酉歲。上陽明金,中少羽水運,下少陰火。雨化風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一宮。清化九,寒化一,熱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溫,中苦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辛為水運不及,故辛卯辛酉歲,上陽明金,中少羽水運,下少陰火。水運不及,始則土之而化勝,既則木之風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凡辛運之歲,災皆一宮。金氣在上,故清化九,水運在中而不及,故寒化一,火氣在下,故熱化七,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清,則宜火味之苦小溫以治之,其化中寒,則宜火味之苦和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壬辰壬戌歲。上太陽水,中太角木運,下太陰土。寒化六,風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溫,中酸和,下甘溫,藥食宜也。

 

【直解】

壬為木運太過,故壬辰壬戌歲,上太陽水,中太角木運,下太陰土。水氣在上,故寒化六,木運在中而太過,故風化八,土氣在下,故雨化五,此上中下之氣,乃正化度也。其化上寒,則宜火味之苦溫收治之,其化中風,則宜木味之酸和收治之,其化下濕,則宜土味甘溫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癸巳癸亥歲。上厥陰木,中少征火運,下少陽相火。寒化雨化勝複同,邪氣化度也。災九宮。風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涼,中鹹和,下鹹寒,藥食宜也。

 

【直解】

癸為火運不及,故癸巳癸亥歲,上厥陰木,中少征火運,下少陽相火。火運不及,始則水之寒化勝,繼則土之雨化複,勝與複,同主一歲之氣,非上中下正氣之化,乃邪氣化度也。凡癸運之歲,災皆九宮。木氣在上,故風化八,火運在中而不及,火氣在下。其化上風,則宜金味之辛涼以治之,其化中熱,則宜水味之鹹和以治之,其化下熱,則宜水味之鹹寒以治之,此藥食之相宜也。

 

【原文】:凡此定期之紀,勝複正化,皆有常數,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直解】

總結上文,言凡此定期之紀,勝複者,不及之年,正化者,太過之歲,皆有常數,貴察而知其要也。

 

【原文】:帝曰。五運之氣,亦複歲乎?

 

【直解】

上文太過,則為正化,不及,則有勝複。帝承上文,而問五運之氣,一歲之中,亦有複乎?複,先鬱後複也。

 

【原文】:岐伯曰鬱極乃發,待時而作也。


 

【直解】

複者,鬱極乃發,其複必待時而作也。謂歲運與主時之氣相合而始複也。

 

【原文】:帝曰請問其所謂也?

 

【直解】待時而作,何謂?

 

【原文】:岐伯曰五常之氣,太過不及,其發異也。

 

【直解】

木火土金水五常之氣,有太過,有不及,其發異也。異,不常也。不常。所以有待也。

 

【原文】:帝曰願卒聞之。

 

【直解】群盡聞太過不及之義。

 

【原文】:岐伯曰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

 

【直解】

太過之氣受鬱者,其發也暴;不及之氣受鬱者,其發也徐。發之暴者,為病亦甚,發之徐者,為病亦持。持,猶待也。

 

【原文】:帝曰太過不及,其數何如?

 

【直解】五運太過不及,其生成之數,何如?

 

【原文】:岐伯曰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

 

【直解】

太過者,數舉其成,衰之兆也。不及者,數舉其生,盛之基也。土生萬物,無分太少,常以生數,不舉成數也。此申明上文太過之運,則舉六七八九之成數屬之,土數惟五,常舉其生,不舉其成,此在中之五運為然,而上下之六氣不然,蓋運有常,氣無常也。

 

【原文】:帝曰其發也,何如?

 

【直解】鬱極乃發,發也何如?

 

【原文】:岐伯曰土鬱之發,岩谷震驚,雷殷氣交,埃昏黃黑,化為白氣,飄驟高深,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川流漫衍,田牧土駒。化氣乃敷,善為時雨,始生始長,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腫身重。雲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發也,以其四氣,雲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之先兆。

 

【直解】

長,上聲。數:音朔。橫,去聲。俱下同。五運在中,土位中央,故首論土鬱之發。土氣通於山谷,故其發也,岩穀震驚。震驚,由靜而動也。雷出地奮,故雷殷氣交。殷,盛也。氣交,六七月之間也。雷殷氣交,則埃昏黃黑,言土埃昏冒,而有黃黑之色也。埃昏黃黑,則化為白氣,而飄驟高深,言高山深谷之間,白氣飄驟,不安寧也。飄驟高深,則擊石飛空,而洪水乃從,言山石崩裂,洪水乃作也。洪水乃從,則川流漫衍,而田牧土駒,言水汛土濘,如土駒之牧於田間。牧,猶養也。土駒,土塊如駒也。鬱氣既發,其後則化氣乃敷,而善為時雨。善為時雨,則始生始長,始化始成,此鬱發之氣,亦主歲氣而生成萬物也。土鬱發則濕氣勝,故民病心腹脹,腸鳴數後。數後,大便頻也。甚則心痛脅,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腫身重,皆土濕之病也。土氣欲發,則雲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欲發之候也。三之氣太陰濕土,鬱而始發,發必愆期,故以其四氣。土氣先鬱,故云橫天山,雲氣浮游,而生滅靡常,此土氣怫鬱之先兆。惟其鬱之,是以發之。

 

【原文】:金鬱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大涼乃舉,草樹浮煙,燥氣以行,霧數起,殺氣來至,草木蒼乾,金乃有聲。故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色惡。山澤焦枯,土凝霜鹵,怫乃發也,其氣五。夜零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兆也。

 

【直解】

鹵:音魯。下同。金氣堅白而勁,故金鬱之發,天潔地明,風清氣切。於時為秋,故大涼乃舉。大涼乃舉,則草樹浮煙。在地為金,在天為燥,故燥氣以行。燥氣以行,則鬱霧數起。鬱霧數起,則殺氣來至。殺氣來至,則草木蒼乾。草木蒼乾,則金乃有聲。有聲,即下文林莽聲淒也。金鬱發,則燥氣勝,故民有咳逆之病,心脅滿,引少腹,氣機上下不和也。善暴痛,不可反側,氣機內外不利也。嗌乾,面塵色惡,燥氣勝也。凡此皆燥金之病也。金氣欲發,則山澤焦枯,而燥氣萌,上凝霜鹵,而白露降,此金怫乃發之候也。五之氣,陽明燥金,故其氣五。金氣先鬱,則夜零白露,林莽聲淒,此金氣怫鬱之先兆。惟其鬱之,是以發之。

 

【原文】:水鬱之發,陽氣乃辟,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霧結為霜雪,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水乃見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瞑,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直解】

辟,作避,便,平聲。水氣陰寒而濕,故水鬱之發,陽氣乃避。陽氣避則陰氣暴舉,陰氣暴舉則大寒乃至,而川澤嚴凝。寒、白氣也。寒潔為霜雪,甚則水濕過甚,而黃黑昏翳且流行氣交,氣交,冬春之交也。流行氣交,寒氣乘之,乃為霜殺。時惟春也,冰雪化為雨水,故水乃見祥。水鬱發而寒氣勝,故民病寒客心痛,腰痛。腰痛則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心痛則善厥逆。水寒氣盛則痞堅腹滿,水氣欲發則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瞑,此水鬱而乃發之候也。二火,君火相火也。太陽水氣之鬱,鬱於秋之末,冬之時。秋末乃陽明主氣,陽明居少陽相火之後也。太陽水氣之發,流行氣交,氣交乃春時厥陰主氣,厥陰居少陰君火之前也,故其氣在二火前後。水氣鬱則太虛深邃而玄黯。其氣凝聚而欲散。猶,麻散也,言猶麻繩之緊,將有散意也。氣猶麻散,乃微見而複隱之象。太虛深玄乃色黑而微黃之象,此水氣怫鬱之先兆。惟其鬱之,是以發之。

 

【原文】:木鬱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僕,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氣濁色,黃黑鬱若,橫雲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也。

 

【直解】

當,如字。橫,去聲。風木動搖,故木鬱之發,鬱埃昏冒太虛,而雲物以援,大風乃至。大風至則屋發折木,而木有變異之象。木氣變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此木淫土虛病也。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僕此風淫木虛病也。木氣鬱發則太虛蒼埃。夫太虛蒼埃,乃天心一色或氣濁色也。氣濁色者,乃黃黑鬱若也。天山一色,黃黑鬱若則上下塵蒙。故橫雲上騰而不起雨,此木鬱而乃發之候也。木動風生。四時皆有,故其氣無常。偃,僕也。呈陰,背向面也。風生則長川草僕。柔葉呈陰,甚則松吟高山,而虎嘯岩岫。是木氣鬱怫之先兆。惟其鬱之,是以發之。

 

【原文】:火鬱之發,太虛曛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憤臚脹,瘍痱嘔逆,螈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善暴死。刻終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動複剛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華發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

 

【直解】

火氣炎灼而熱,故火鬱之發,太虛如火曛而翳。日月之大明不彰,其時炎火行,大暑至,山澤之間如燔如燎。山澤燔燎,則材木之在山澤者,津汁外流。上天下地猶廣廈也。火發煙騰。故廣廈騰煙而土塊之在廣廈者,如霜鹵之外浮矣。止水乃減,水因熱涸也。蔓草焦黃,火烈如焚也。惑,眩亂也。火亢地赤,民心不寧。眩亂之言,見於風俗。故風行惑言而濕化乃後。後,愆期也。火熱傷氣,故民病少氣,火氣外越,故瘡瘍癰腫。濕化乃後,則濕氣內逆,濕氣內逆,濕氣內逆則脅腹胸背,面首四肢憤臚脹。火濕之氣,鬱於內外,則瘍痱嘔逆。火風之氣,淫於內外,則螈骨痛。節乃有動,火氣下行,則注下。火氣流經則溫瘧。火流中土則腹中暴痛。火動也血則血溢流注。火耗其精則精液乃少。精血皆胸則目赤心熱,甚則心氣自病,鬱悶懊則善暴死,此火亢濕逆,風火拼行而有如是之病也。火氣欲發,則刻終大溫。一氣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如火欲發於四氣,則三氣之刻數將終。即有大溫之氣,敷布於外,若汗濡玄府,此其火鬱乃發之候也。四之氣少陽相火。故其氣四,原其火鬱之時,火性至動,歸複則靜。複猶伏也。動複則靜,乃陽極反陰之義。陽極反陰則濕令乃化乃成。濕令化成,則光華欲發而水凝之,山川呈色而冰雪之。焰陽之火,歸於午澤,此火氣怫鬱之先兆。惟其鬱之,是以發之。

 

【原文】: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報而乃發也。木發無時,水隨火也,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恒也。

 

【直解】

總結上文鬱發之意。言當謹候其時也。報猶發也。上文云,怫之先兆,乃有怫之應而後發也。皆觀其鬱之極而乃發也。上文火鬱發於四氣,金鬱發於五氣,適當其時。木氣無常,則木發無時也。又土濕發於四氣之火,水之鬱復發於二火前後,是水隨火也。故當謹候其鬱發之時。則民病可與相期。若失時反歲,五氣不行,則生化收藏之政,無有恆也。是必謹候其時,庶民病可期而生化收藏有恆政矣。

 

【原文】:帝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然?

 

【直解】舉上文鬱發太過之氣,問何氣使然。

 

【原文】:岐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微其下氣而見可知也。

 

【直解】

見,如字。多,太過也。少,不及也。五運之氣,有太過不及,則其發也,有微有甚。微者當其氣,得其本位之氣也。甚者兼其下,兼得下時之氣也。兼下者,時未至而氣先至也。故微其下氣而見於氣交之先,則微甚可知也。

 

【原文】:帝曰善。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

 

【直解】土金水木火五氣之發,有愆期而不當位者,何也?

 

【原文】:岐伯曰命其差。

 

【直解】差,不及也。運氣失鬱後複,故令其差。命,命也。先鬱,故令其差也。

 

【原文】:帝曰差有數乎?

 

【直解】數。如字。不及而差,有度數乎?

 

【原文】: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直解】奇:音箕。後,不及也。一歲三百六十五度。三十度而有奇,約一月也。

 

【原文】:帝曰氣至而先後者何?

 

【直解】非鬱複之氣,氣至而先後者何?

""

 

【原文】:帝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

 

【直解】

運氣太過,其至先,運氣不及,其至後。上文六十歲中,言之詳矣。此乃候之常也。

 

【原文】: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

 

【直解】不先不後,謂之當時。

 

【原文】:岐伯曰非太遇,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

 

【直解】至當其時,謂之平氣,非是者眚也。亦候之常也。

 

【原文】:帝曰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

 

【直解】

非時而化,非其時而化其氣也。上文論運氣之太遇不及。此舉時氣之非時以問。

 

【原文】:岐伯曰太遇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已勝也。

 

【直解】

太過者當其時,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至不愆期也。不及者歸其已勝,如春時雨濕,木勝土也。冬時溫熱,水勝火也。皆歸其已勝之氣也。

 

【原文】:帝曰四時之氣,至有蚤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直解】

春夏秋冬四時之氣,積候而成,而氣至有早晚。如西北地高,氣至晏,東南地下,氣至早,東南居左,氣至早,西北居右,氣至晏。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知。

 

【原文】: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

 

【直解】

遲,猶晏也。速,猶早也。氣行有逆順。則至因有遲速,順行則速,速主太過,故太過者,氣化先天時而至;逆行則遲,遲主不及,故不及者,氣化後天時而至。知行之逆順,至之遲速,則知高下左右之早晏矣。

 

【原文】: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

 

【直解】其行有逆順,何謂也?

 

【原文】:岐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必謹察之。

 

【直解】

春氣發於冬,故春氣從東西行。夏氣發於南,故夏氣從南北行。秋氣發於西,故秋氣從西東行。冬氣發於北。故冬氣從北南行。此四時之應於四方也。春氣自下而升,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從上而降。故秋氣始於上,夏火之氣從中而布於外。故夏氣始於中。冬藏之氣,從表而歸於內,故冬氣始於標。標猶表也。此四時之應於上下內外也。又四方之位,左東右西,前南後北。故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之應於左右前後也。凡此皆四時正化之常。如是而行則順,不如是則逆。故西北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而多寒。東南至下之地。春氣常在而多溫,必謹察之,而四方之高下左右,逆順遲速,從可知矣。

 

【原文】:帝曰善,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

 

【直解】

帝曰善下舊本誤有「黃帝問曰」四字,今刪去。運氣相應,微見於外,其中更有化變之正紀,帝故問之。

 

【原文】:岐伯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複,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直解】

舊本岐伯下誤有對字,今刪去。五運合六氣,有化有變,有勝有複,有用有病,不同其候。皆六氣之正紀,帝欲何問。

 

【原文】:帝曰願盡聞之。岐伯曰,請遂言之。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和平,少陰所至為暄,太陰所至為埃,少陰所至為炎暑,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霧。時化之常也。

 

【直解】

夫六氣之所也,厥陰為風,主初之氣,故厥陰所至為和平。和平,舒遲也。少陰為熱,主二之氣,故少陰所至為暄,暄,溫熱也。太陰為濕,主三之氣,故太陰所至為埃溽,埃,猶土也,溽,濕熱也。少陽為火,主四之氣,故少陽所至,為炎暑,炎暑,火氣也。陽明為清,主五之氣,故陽明所至,為清勁,秋末冬初,清且勁也。太陽為寒,主終之氣,故太陽所至為寒,寒,結為霜雪也。比六時氣化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風府,為璺啟。少陰所至為火府,為舒榮。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員盈。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司化之常也。

 

【直解】

璺:音向。藏,如字,餘同。上文言時化,化之征於時也。此言司化,化之主乎內也。厥陰主風故厥明所至為風府,為璺啟。璺,剖也,啟,開也。少陰主火,故少陰所至為火府,為舒榮。舒,舒展也。榮,榮華也。太陰主濕,故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員盈。員,周也,盈,滿也。少陽主熱,故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行出,見於外也。陽明主收,故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庚,更也,蒼,老也。太陽主寒,故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歸藏,內歸藏密也。此六氣司化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氣化之常也。

 

【直解】

此言氣化,化之有其氣也。厥陰為春,故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風搖,風之搖動也。少陰主初春,故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形見,形之現於外也。太陰主長夏,故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雲雨,濕化也。少陽主初秋,故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蕃,盛也,鮮,豔也。陽明主深秋,故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霧露清寒也。太陽主冬,故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周密,周致深密也。此六氣氣化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陽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太陽所致為寒生,中為溫,德化之常也。

 

【直解】

此言德化,化之有其德也。生,猶本也。終,猶極也。厥陰之氣本於風,故所至為風生,終則為肅。肅,清肅也。少陰之氣本於熱,故所至為熱生,中則為寒。寒,少陰之標陰也。太陰之氣本於濕,故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注雨,濕之淫溢也。少陽之氣本於火,故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蒸溽,熱極汗流也。陽明之氣本於燥,故所至為燥生,終為涼。涼,金之清切也。太陽之氣本於寒,故所至為寒生,中為溫。溫,太陽之標陽也。少陰太陽兼稟水火陰陽之氣,故不曰終而曰中。此六氣始終,為六氣德化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毛化,少陰所至為羽化,太陰所至為保化;少陽所至為羽化;陽明所至為介化;太陽所至為鱗化,德化之常也。

 

【直解】

此亦言德化之常而有萬物生成之德也,毛蟲屬木,故厥陰所至為毛化。羽蟲屬火,故少陰少陽所至皆為羽化。蟲屬土,故太陰所至為化。介蟲屬金,故陽明所至為介化,鱗蟲屬水,故太陽所至為鱗化,此諸蟲孕育,為六氣德化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化,太陰所至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茂化,陽明所至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化,布政之常也。

 

【直解】

此言六氣之化而為布政之常也。上文云,厥陰所至為生,故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故少陰為榮化。太陰所至為雲雨,故太陰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蕃鮮,故少陽為茂化。陽明所至為收,故陽明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故太陽為藏化。此六氣之化而為布政之常,承上文已悉之意而複言之,以明時化司化氣化德化。皆為布政之常,而六氣之應見,以為六化之正者有如此。

 

【原文】: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少陰所至為大暄,寒。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陽明所至為散落,溫。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氣變之常也。

 

【直解】

上文皆言六氣之正,此下言六氣之變,首言氣變之常,次言令行之常,又次皆言病之常,意謂氣變令行,發為民病。以為六變之紀也。飄怒者,風之變,大涼則金氣乘之,故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大暄者,火之甚。寒則水氣乘之,故少陰所至為大暄。寒、雷霆驟注者十之變。烈風則木氣乘之,故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飄風燔燎者,風火交熾。霜凝,則金水之氣乘之,故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散落者,金之肅殺。溫則火氣乘之,故陽明所至,為散落,溫。寒雪冰雹者,水之變。白埃則土氣乘之,故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此六氣不得其平,制勝相加為氣變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撓動,為迎隨。少陰所至為高明焰,為曛。太陰所至為沉陰,為白埃,為晦暝。少陽所至為光顯,為彤雲,為曛。陽明所至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淒鳴。太陽所至為剛固,為堅芒,為立。令行之常也。

 

【直解】

此舉六氣令行之常,以證上文氣變之意。撓動迎隨,風之性也,故厥陰為撓動,為迎隨。高明焰曛,火之發也,故少陰為高明焰,為曛。沉陰白埃晦暝,土之濕也。太陰為沉陰,為白埃,為晦暝。光顯彤雲曛,火之色也,故少陽為光顯,為彤雲,為曛。煙埃,金之燥也。霜,金之寒也。勁切,金之堅也。淒鳴,金之肅也。故陽明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淒鳴。剛固,寒之操也。堅芒,水之貞也。剛固堅芒所以立也。故太陽為剛固,為堅芒,為立。此六氣之立,行於四時,而為令行之常,不同於上文之氣變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裏急。少陰所至為瘍疹身熱。太陰所至為積飲痞隔。少陽所至為嚏嘔,為瘡瘍。陽明所至為浮虛。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直解】

裏急,厥陰肝氣內逆也。瘍疹身熱,少陰火氣有餘也。積飲痞隔,太陰土氣不輸也。嚏嘔瘡瘍,少陽初陽不升,風火交熾也。浮虛,陽明金氣不固,外浮內虛也。屈伸不利,太陽寒氣內逆,不得標陽之化也。此六氣發病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支痛。少陰所至為驚惑。惡寒戰慄,妄。太陰所至為滿。少陽能至為驚躁瞀昧、暴病。陽明所至為鼽,尻陰股膝髀足病。太陽所至為腰病。病之常也。


 

【直解】

惡去聲,下同。昧昧之昧,舊本訛味,今改。厥陰包絡之脈,不能從胸走手,則支痛,少陰心氣內虛,則驚惑、惡寒、戰慄、譫妄。太陰肺天之氣,不能四布其水津則滿。少陽三焦之氣不能遊行出入則驚躁瞀昧而暴病。陽明大腸主津液所生病,津液虛寒則為鼻鼽。陽明胃脈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故尻陰股膝髀足皆病。太陽之脈挾脊抵腰,病則腰痛。此亦六氣發病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緛戾,少陰所至為悲妄,衄衊。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湧。陽明所至為胸痛皴揭。太陽所至為寢汗痙。病之常也。

 

【直解】

胸:舊本訛脅今改。皴:音逡,痙音勁。戾:了戾小便所注之關戾也。:縮也。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病則癃閉,故厥陰所至為戾。悲:悲哀,心氣虛也。妄:狂妄,心氣實也。少陰之脈脈虛而熱則衄,脈虛而寒則。少陰屬心主脈,故少陰所至為悲妄衄,中滿則上下不交,霍亂吐下則上湧下泄。手太陰主上,足太陰主下,故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厥陰也,一陽,少陽也。手足少陽之脈皆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經脈虛則耳鳴,少陽樞轉不利,則乾嘔上湧,故少陽所至為喉痹。耳鳴、嘔湧、胸痛者,手足陽明之脈不能入缺盆而下膈也。皮皺曰皴,掀起曰揭。皴揭者,陽明燥勝,皮皴而掀揭也。故陽明所至為胸痛皴揭。手太陽之脈主液所生病。寢汗,液虛也。足太陽之脈,主筋所生病,痙,筋攣也。故太陽所至為寢汗、痙。此亦六氣發病之常也。

 

【原文】: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少陰所至為語笑。太陰所至為重,腫。少陽所至為暴注螈,暴死。陽明所至為鼽嚏。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直解】

初陽之氣,起於厥陰,陰極而初陽不升則脅痛。上嘔下泄。故厥陰所至為脅痛嘔泄。語言喜笑,心所主也。心氣實則語笑多,故少陰所至為語笑。土虛濕勝則身重腫,故太陰所至為重的腫。注,洞泄也,暴注,卒然洞泄也。暴泄如注,則生陽之氣不充於身,故肉筋螈。表裏上下不交則一時暴死,故少陽所至為暴注螈暴死,水津不藏則鼽,以木擊金則嚏,故陽明所至為鼽衄。流泄者,汗流外泄。禁止者,小便不行。流泄則津液虛,禁止則小便閉,故太陽所至為流泄禁止。此亦六氣發病之常也。凡此亦皆六氣應見,以為六變之紀者有如此。

 

【原文】: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

 

【直解】

總結上文六正六變之意,正變皆六,氣之常,故曰凡此十二變者。上文兩言德化之常,故曰報德以德,言報復之德以其先施之德也。一言司化之常,一言氣化之常,故曰報化以化,言報復之化以其先施之化也。一言布政之常,故曰報政以政,言報復之政,以其先布之政也。此結上文六化之正也。上文六氣之變,變而為病。言病之常者四,言氣變之常者一,言令行之常者一。故曰報令以令,言報復之令以其先行之令也。其氣變之常,發病之常,乃火水金木土火之六氣變而為病。火位居高,故曰氣高則高,謂火變則火病也。水位居下,故曰氣下則下,謂水變則水位也。金位居後,故曰氣後則後,謂金變則金病也。木位居前,故曰氣前則前,謂木變則木病也。土位居中,故曰氣中則中,謂土變則土病也。火居高而位外,故曰氣外則外,亦火變則火病也。火水木金土火六氣有高下前後中外之位,乃位之常也。此結上文六氣之變也。陰陽應象大論云,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引之以明風熱燥寒濕之氣勝於上,則人身經脈為動為腫為幹為浮為濡泄,而病於下甚則土氣不行,水閉浮腫。此隨六氣之所在以言其變而為病耳。

 

【原文】:帝曰願聞其用也。

 

【直解】

上文岐伯雲有化有變有勝有複有用有病,不同其候,今六氣之化、六氣之變、六氣之勝六氣之複,六氣之病皆明言之,而六氣之用未悉其旨,帝故問之。

 

【原文】:岐伯曰夫六氣之用,各歸不勝而為化。故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名命其所在,以征之也。

 

【直解】

不勝,受其制也。不勝而為化,猶言制則生化也。夫六氣之用,制化為先。是以各歸不勝而為化,故太陰雨化,土也施於太陽則土制其水,而土之金德生其水,是不勝而為化也。太陽寒化,水也,施於少陰,則水制其火,而水之子木複生其火。少陰熱化,火也,施於陽明則火制其金,而火之子土複生其金。陽明燥化,金也,施於厥陰,則金制其木,而金之子水,複生其木。厥陰風化,木也,施於太陰,則木制其土,而木之子火複生其土。是皆不勝而為化也。六氣合五行,不言少陽者,同於少陰也。此不勝為化,乃六氣之用。欲征其用,名命其所在之氣以征之也。如太陰之氣在長夏,太陽之氣在於冬,少陰之氣在於夏,陽明之氣在於秋。厥陰之氣在於春者是也。

 

【原文】: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直解】命其所在,乃自得其位,故問自得其位,何如?

 

【原文】: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直解】自得其位者,得其四時六氣之常化也。

 

【原文】:帝曰願聞其所在也。

 

【直解】帝欲詳明所在之位,故複問之。

 

【原文】: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直解】

命其位者,命其六氣之位也。方月者,厥陰之位,東北方也。正月二月,少陰之位,東南方也。三月四月,太陰之位,西南方也。五月六月,少陽之位,正南方也。七月八月,陽明之位,西北方也。九月十月,太陽之位,正北方也。十一月十二月。命其位而知其方月,則六氣之用,益可知矣。

 

【原文】:帝曰六位之氣,盈虛何如?

 

【直解】六位之氣有盛衰,故問盈虛何如。

 

【原文】:岐伯曰,太少異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直解】

歲運陽年為太,太則六位之氣盈,陰年為少,少則六位之氣虛,此太少之異,而有盈虛也。太主氣盈,故太者之至,其氣徐而常。言氣舒徐而有常度也。少主氣虛,故少者之至,其氣暴而亡。言氣促疾而無常度也。此明位氣之盈虛也。

 

【原文】:帝曰天地之氣盈虛何如?

 

【直解】六位之氣主十二月,而天地一歲之氣,盈虛何如。

 

【原文】:岐伯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此之謂也。

 

【直解】

分,去聲。天干乙丁己辛癸主不足,地支丑卯巳未酉亥,主不足。干支配合,有餘則皆有餘。不足則皆不足。故天干之氣不足,則地支之地氣亦隨之。地支之地氣不足,則天干之天氣亦從之。地支主六氣,天干化五運。五運在中,故運居其中。而常為六氣之先也。不足之歲先鬱後複。先鬱則惡所不勝,後複則歸所同和。五運在中,隨運歸從而生其民病也。此言天氣地氣之不足而為虛也。歲半之前,司天之氣主之,上勝者,司天之氣有餘也。故上勝則有餘之天氣降而大。降而下者,流於歲半之複也。歲半之後,在泉之氣主之,下勝者,在泉之氣有餘也。故下勝則有餘之地氣遷而上,遷而上者,移於歲半之前也。其上下所勝之氣有多少而差其分,勝之微者小差,勝之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如上勝則易四之氣而歸於上,下勝則易三之氣而歸於下,易則大變生,而民病作矣。揆其微甚之大要,則曰甚紀五分,謂五分在於本位,而五分降遷也。微紀七分,謂七分在於本位,而三分降遷也。五分七分則其差可見。即此多少而差其分之謂也。此言上勝下勝,有餘而為盈也。如此推之,則天地之盈虛從可知矣。

 

【原文】:帝曰善。論言,熱無犯熱,寒無犯寒,余欲不遠寒,不遠熱,奈何?

 

【直解】

天地盈虛之理既明,帝故善之,上文岐伯之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者,無犯之謂。帝引其言而言余欲用寒用熱,實用其力而不遠,奈何?

 

【原文】:岐伯曰悉乎哉問也,發表不遠熱,攻裏不遠寒。

 

【直解】

時令當熱,寒邪在表,用辛熱之藥以發之,是發表而不遠熱也。時令當寒,熱邪在裏,用寒泄之藥以攻之,是攻裏而不遠寒也。

 

【原文】:帝曰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

 

【直解】發表犯熱,攻裏犯寒,不發不攻,而犯寒犯熱何如?

 

【原文】:岐伯曰寒熱內賊其病益甚。

 

【直解】不當攻發,而用寒熱,是為內賊。賊、害也。害則其病益甚。

 

【原文】:帝曰願聞無病者,何如?

 

【直解】其人有病,故病益甚,願聞無病而用寒熱何如?

 

 

【原文】:岐伯曰無者生之,有者甚之。

 

【直解】無病而犯寒熱則病生,故無者生之。有病而犯寒熱則病甚,故有者甚之。

 

【原文】:帝曰生者何如?

 

【直解】所生之病何如?

 

【原文】:岐伯曰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

 

【直解】熱至寒至,病所以生也。

 

【原文】:寒至則堅痞,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

 

【直解】凡此皆不遠寒,而生寒病也。

 

【原文】:熱至則生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鬱注下、螈腫脹嘔,鼽衄,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泄、淋之病生矣。

 

【直解】凡此皆不遠熱而生熱病也。

 

【原文】: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時必順之,犯者治以勝也

 

【直解】

治病之法,時必順之,若違時而犯寒犯熱者,仍治以勝也。勝者,犯寒以熱治,犯熱以寒治也。

 

【原文】:帝曰婦人重身,毒之何如?

 

【直解】婦人懷孕重身,當犯寒熱以毒之,則何如?

 

【原文】:岐伯曰有故無殞亦無殞也。

 

【直解】

有寒熱之病,用寒熱之毒,謂之有故,有故而用,則無殞減之患。然亦無過用而致殞滅也。

 

【原文】:帝曰願聞其故,何謂也?

 

【直解】有故無殞,何謂故也?

 

【原文】:岐伯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直解】

有故,內有積聚也。大積大聚,其毒藥之可犯也。不過衰其大半而止,若攻之過者,則死矣。

 

【原文】:帝曰善。鬱之甚者,治之奈何?

 

【直解】承無過用之意,謂病之過者,或可過用,故謂鬱之甚者,治之奈何。

 

【原文】:岐伯曰木鬱達之,火鬱發之,土鬱奪之,金鬱泄之,水鬱折之。然調其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

 

【直解】

水鬱折之,舊本誤析今改。五行之氣貴得其平,故木鬱則達之,達,通達也。火鬱則發之,發,開發也。土鬱則奪之,奪,裁奪也。金鬱則泄之,泄,疏泄也。水鬱則析之,析,分析也。雖曰達之發之奪之泄之析之,然必調其正氣,若鬱之過者則逆其氣而析之,析,析抑也。析之以其有所畏也。析之而畏,所謂實則瀉之也。

 

【原文】:帝曰假者何如?

 

【直解】真實則瀉,若假者何如?

 

【原文】:岐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

 

【直解】

實者邪氣實,原非正氣之實也,有假其氣即當瀉之則無禁也。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

客氣勝,瀉之可也。

 

【原文】:帝曰至哉聖人之道,天地大化,營運之節,臨禦之紀,陰陽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請藏之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

 

【直解】聖人之道,惟聖人能通之,故當藏密其旨,不敢輕示,此天地之營運,陰陽之臨禦,寒暑之往來,千百世而無傳人也。運氣之理,不綦至微而難測歟。

 

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