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癰、疽,是外科疾病中的兩類病證。文中專門論述了癰和疽的成因、表現、治療及癒後等,故篇名為「癰疽」。

 

【原文】

黃帝曰:余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豁穀,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叫,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後。從實去虛,補則有餘。血氣已調,形氣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

岐伯曰:經脈留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萱不成引,五穀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複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瀉,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經脈敗漏,熏於五臟,臟傷故死矣。

 

【提要】

本節論述了營衛氣血的運行,並闡明了癰腫的病因、病機。

 


 

 

【詳解】

黃帝說:我聽說腸胃受納飲食物以後,所化生的精氣沿著不同的通道運行於全身。其中出於上焦的衛氣,能夠溫煦全身的肌肉、皮膚,濡養筋骨關節,通達於腠理。出於中焦的營氣,像自然界雨露布灑大地一樣,流注於人體肌肉的大小空隙之間,同時還滲入孫脈,加上津液和調,通過心肺的氣化作用,就化成紅色的血液而運行於人體的脈道之中。血液運行和順而有條不紊,首先充滿孫絡,再注入絡脈,絡脈充滿了便注入經脈,這樣陰經陽經的血氣充盛,便隨著呼吸而運行於全身。營衛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和迴圈道路,與天體的運行一樣,周而復始,無休無止。如果發生病變,要細心地診察虛實,然後進行調治。用瀉法去治療實證,就能使邪氣衰減,但瀉得太過,反會損傷正氣。瀉法宜急速出針,可迫使邪氣衰減,若僅用留針法,不能及時瀉邪,則病情先後如一,仍不見好轉。相反,用扶正的方法,可以消除虛弱的現象,但過於補了,也會助長邪之勢。經過調治,氣血就會協調,形體和神氣也就可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了。關於血氣是否平衡的道理,我已經知道了。但還不瞭解癰疽發生的原因和機理,又怎樣把握其形成與惡化的時間及判斷死生口期的遠近呢?你可以講給我聽一聽嗎?

岐伯說:氣血運行於經脈,迴圈不止,它與天地的運動規律相一致。如果天體運轉失其常度,就會出現日蝕月蝕;大地上江河淤塞或決潰,就氾濫四溢,水澇成災,以致草木不長,五穀不生,道路不通而民眾不能往來,使得長年居住在城裏或鄉間的百姓們流離失所。人體的氣血也是這樣,請讓我談談其中的道理。人體的血脈營衛周流不息,與天上星宿的運轉、地面河水的流行相應。如果寒邪侵入經脈血絡之中,就會使得血行滯澀,血行滯澀不通,衛氣也就壅積不散,氣血不能往復周流而聚結在某一局部,便形成癰腫。寒氣鬱久化熱,熱毒盛積薰蒸,使肌肉腐爛,肌肉腐爛便化成膿液,膿液不得排出,又會使筋膜腐爛,進而傷及骨骼,骨髓也就隨之消損了。如果癰腫不在骨節空隙之處,熱毒就不能向外排泄,煎熬血液而令其枯竭,使筋骨肌肉都得不到營養,經脈破潰敗腐,於是熱毒深入灼傷五臟。由於五臟損傷,人就會死亡。

 

【原文】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日名。

岐伯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發於頸,名曰天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陽留大發,消腦留項,名曰腦爍州,其色不樂,項痛而如刺以針,煩心者死不可治。

 

發於肩及牖,名曰疵癰,其狀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癰發四五日逞炳之引。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細而長,蹤砭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發于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矣。

 

發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狀如穀實菰蕕吲,常苦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十歲死,死後出膿。

 

發於脅,名曰敗疵,敗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病大癰膿,治之,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判陵蔻。草根各一升,以水一鬥六升煮之,竭為取三升,則強飲厚衣,坐於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禾急治,三十日死矣。

 

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

 

發于股陰,名曰赤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之內,不治,十日而當死。

 

發於膝,名曰疵癰,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如堅石,勿石,石之者死,須其柔,乃石之者生。

 

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發于陽者,百日死;發于陰者,三十日死。

 

發於脛,名曰兔齧,其狀赤至骨,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色不變,數石其輸引,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急治之,百日死。發於足傍,名曰厲癰,其狀不大,初如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鯫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指,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

 

【提要】

本段分別論述了猛疽、天疽、腦爍等十九中癰疽的病名、症狀、部位以及治療與癒後。

 


 

 

【詳解】

黃帝說:我想詳盡地瞭解癰疽的形狀、死生的限和名稱。

岐伯說:癰疽發生在喉結的叫做猛疽。這種病如不及時治療就要化膿,若不將膿液排出,就會使咽喉堵塞,半天就會死亡。已經化膿的,要先刺破排膿,再口含涼的豬油,三天即可痊癒。

 

發生在頸部的,叫做天疽。這種癰部位較大,顏色呈赤黑色,如果不迅速治療,熱毒就會向下蔓延,侵入腋下的淵腋穴處,向前面可傷及任脈,向內可熏灼肝肺,使肝肺損傷,十幾天就會死亡。

 

邪熱亢盛,滯留于項部,上侵而消爍腦髓的,叫做腦爍。表現為神色抑鬱不歡,頸部劇痛如針刺,如熱毒內攻而出現心中煩躁,是不治的死證。發生在肩臂部的癰腫,叫做疵癰,局部呈赤黑色,應當迅速治療,此證使人遍身汗出,直到足部,由於引起此癰的毒氣浮淺而不深陷,不會傷及五臟,即使在發病四五天的時候速用艾灸治療,也會很快痊癒。

 

癰腫發生在腋下,局部堅硬而呈深紅色的,叫做米疽。應當用細而長的石針稀疏地砭刺患處,然後塗上豬油膏,不必包紮,大約六天就能痊癒。如果癰腫堅硬而沒有破潰的,稱為馬刀挾癭之類的病變,應當急速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治療。

 

生在胸部的癰腫,叫做井疽。它的形狀像大豆一樣,在初起的三四天內如果不及早治療,毒邪就會下陷而深入腹部,成為不治之證,七天就會死亡。

 

生在胸部兩側的,叫做甘疽。局部呈青色,形狀好像楮實和瓜蔞的樣子,時常發冷發熱,應急速治療以解除寒熱。如果不及時治療,可遷延十年之久而死亡,死後潰破出膿。

 

脅肋部生癰,名叫敗疵,敗疵主要發生于婦女。如果遷延日久,就會發展為大的膿腫,其中還生有赤小豆大小的肉芽。治療這種病候,可用切割的連翹草根各一升,加水一鬥六升,煎取三升,乘熱強飲,並多穿衣服,坐在盛有熱湯的鐵鍋上薰蒸,使病人汗出至足部,即可痊癒。

 

癰疽生在大腿和足脛部的,名叫股脛疽。這種病的外部沒有明顯的變化,然而癰腫所化的膿緊貼骨上,如果不迅速治療,約三十日即可死亡。

 

癰疽生在尾骶骨部的,名叫銳疽。其形狀紅、大而堅硬,應當迅速治療,否則,約三十天就會死亡。癰疽發生在大腿內側的,名叫赤施。如不迅速治療,至六十天就會死亡。如果兩腿內側同時發病,是毒邪傷陰已極,多屬不治之證,十天就要死亡。

 

發生在膝部的,名叫疵疽。其症狀是外形腫大,皮膚顏色沒有變化,伴有發冷發熱,患處堅硬,這是尚未成膿的表現,切不可用砭石刺破,如果誤用砭石刺破排膿,便會導致死亡。須待患處柔軟成膿,再用砭石刺破,以排膿瀉毒,疾病就會痊癒。

 

發生在關節的各種癰疽,並且出現內外、上下、左右對稱發病的,都不易救治。生於陽經所在部位的,約一百天死;生於陰經所在部位的,約三十天死。

 

發生於足脛部的,名叫兔齧疽,其外形紅腫,毒邪能夠深入至骨,應當迅速治療,如不急治,就會危害生命。

 

癰毒發於內踝的,名叫走緩。其外形如癰,但皮膚顏色沒有變化。治療時應當用石針屢屢砭刺癰腫所在之處,使寒熱的症狀消退,就不會死亡。

 


 

 

癰疽發生於足心、足背的,名叫四淫。其形狀好像大癰一樣,如不迅速治療,約一百天就會死亡。

 

癰腫生在足四傍的,名叫厲疽。其外形不大,如果從足小趾開始發病,並呈現黑色,應當迅速治療以消除黑色,如果黑色不消退,卻逐漸加重,就不能治癒了,約一百天就會死亡。發生在足趾的,名叫脫疽,其症狀如果出現赤黑色,是毒氣極重,多屬不治的死證;如不呈現赤黑色,是毒氣較輕,尚能救治。如經過治療而病勢仍不減輕,應當迅速截除其足趾,否則毒氣內攻深陷于臟腑,必然導致死亡。

 

【原文】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

岐伯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歲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煉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日癰。

 

黃帝曰:何謂疽

岐伯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日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提要】

本段主要論述了癰和疽的區別。

 

【詳解】

黃帝說:你所談的癰疽應當如何鑒別呢?

岐伯說:如果營氣滯留在經脈中,血液就凝聚而不能暢行,從而使衛氣受到影響也阻滯不通,使壅積於內而化生毒熱。如毒熱發展不止,便使肌肉腐爛化膿。但是這種毒熱僅僅浮淺在體表,不能深陷到骨髓,所以骨髓不會被灼傷而焦枯,五臟也不會受其傷害,這種疾病就叫做癰。

 

黃帝說:什麼叫做疽呢?

岐伯說:如果熱毒亢盛,深陷於肌膚的內部,使筋膜潰爛,骨髓焦枯,同時還影響五臟,使血氣枯竭。其發病部位比癰的發病部位深,使得筋骨肌肉等都潰爛無遺,所以稱之為疽。疽的特徵是皮色晦暗而堅硬,如同牛頸部的皮一樣,癰的特徵,是皮薄而光亮。這些就是癰和疽的區別。

 

 

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