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百病,泛指一切疾病。始生,指引起人體發生疾病的初始原因。因本篇主要論述了疾病的病因分類、外感病發生的機理及傳變層次,所以篇名為「百病始生」。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臟,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三部之氣,所傷異類,願聞其會。

岐伯曰:三部之氣各不同,或起于陰,或起于陽,請言其方。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也;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風雨襲虛,則病起於上,是謂三部。至於其淫浹,不可勝數。

 

【提要】本段主要論述了疾病的病因分類。

 

【詳解】

黃帝問:岐伯道各種疾病的產生,都是由於風、雨、寒、暑、陰冷、潮濕等邪氣的侵襲和喜怒哀樂等情志所傷。喜怒不加節制,會使內臟受損傷。風雨寒暑之邪,則傷人體外部。風雨之邪,會損傷人體的上部;陰寒潮濕之邪,會侵害人體的下部。造成人體上部、內部和下部損害的三種邪氣不同,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喜、怒、哀、樂是人的情感,風、雨、寒、暑屬於氣候變化,陰冷潮濕則為大地環境,從致病的角度,他們是三種不同性質的邪氣,所以有的先發生在陰分,有的先發生在陽分,我就此講講其中的道理。凡喜怒不節等情志不調而發病的,則內傷五臟,五臟屬陰,所謂病起于陰。陰冷潮濕這種邪氣容易乘虛侵害人體下部,所謂病起於下。風雨寒暑之邪容易侵襲人體的上部,所謂病起於上。這是根據邪氣的致病特點分為三個方面。至於邪氣侵襲人體而引起的各種變化,就更加複雜,難以計數了。

 

【原文】

黃帝曰:餘固不能數,故問先師,願卒聞其道。

岐伯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兩實相逢,眾人肉堅。其中於虛邪也,因于天時,與其身形,參以虛實,大病乃成,氣有定舍,因處為名,上下中外,分為三員。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深則毛髮立,毛髮立則淅然,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在絡之時,痛於肌肉,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1]留而不去,傳舍於經,在經之時,灑淅喜驚。留而不去,傳舍於輸,在輸之時,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腰脊乃強。留而不去,傳舍於伏沖之脈,在伏沖之時,體重身痛。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在腸胃之時,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糜[2]。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經脈,或著輸脈,或著於伏沖之脈,或著於膂筋[3]或著於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4]川,邪氣淫浹,不可勝論。

 


 

【提要】

主要論述了外感病發生的機理,提出了「兩虛相得,乃客其形」的論點;並論述了外感病傳變的規律。

 

【注釋】

[1]大經:乃代大經,經脈,與絡脈相對而言。大經乃代,指邪氣深人,經脈代絡脈受邪。

[2]溏出:麋泛指瀉痢。

[3]膂筋:指附於脊膂之筋。

[4]緩筋:泛指足陽明筋。

 

【詳解】

黃帝說:我對千變萬化的病情當然不能講清楚,所以才請教你,希望徹底明白其中的道理。岐伯道風雨寒熱之邪,若不是遇到身體虛弱,一般是不能侵害人體而致病的。突然遇到狂風驟雨而不生病,是因為他的身體健壯而不虛弱,邪氣一般不能單獨傷人致病。所以疾病的產生,首先是身體虛弱,又感受了賊風邪氣的侵襲,兩種因素相結合,才會產生疾病。一般人們在實際生活中,若身體強壯,肌肉堅實,四時之氣也正常,就不容易發生疾病。凡是疾病的發生,決定於四時氣候是否正常,以及身體素質是否強壯,即人體正氣不足而邪氣盛,就會發生疾病。邪氣一般都根據其不同性質侵襲人體的一定部位,再根據不同的發病部位而確定其名稱。人體從縱向劃分為上、中、下三部;從橫向層次劃分為表、裏和半表半裏三部。所以虛邪賊風侵襲人體,先從最表層的皮膚開始,若皮膚不能收固緻密,腠理就會開泄,邪氣趁機從毛孔而入,若逐漸向深處侵犯,一般會出現惡寒戰慄,毫毛悚然豎起,皮膚也會出現束緊疼痛的感覺。若邪氣滯留不除,就會漸漸傳到絡脈,邪氣在絡脈的時候,肌肉可出現疼痛。疼痛時作時止,是邪氣將由絡脈傳到經脈。若病邪得不到解除而滯留在經脈,不時會出現刹那間的顫抖和驚悸的現象。邪氣滯留不散可傳人並潛伏在輸脈,其在輸脈時,足太陽經的六經俞穴受病,六經之氣被邪氣阻滯而不能通達四肢,四肢關節因而疼痛,腰脊也強痛不適。若邪氣滯留不祛,則傳人脊內的沖脈,沖脈受犯,就會出現體重身痛的症狀。若邪氣滯留不能祛除,會進一步深入並藏伏在腸胃,邪在腸胃會出現腸鳴腹脹等症狀。寒邪亢盛,則泄瀉完穀不化;熱邪亢盛,則濕熱下利或大便如糜而肛門灼熱。如果邪氣滯留尚不能祛除,傳到腸胃之外半表半裏的募原,留著於血脈之中,邪氣就會與氣血相互凝結,久則聚結為積塊。總之,邪氣侵犯人體後,或留在小的孫絡、或留在絡脈、或留在經脈,或留在輸脈,或留在伏沖之脈,或留存替筋,或留在腸胃外的募原,上連緩筋,邪氣浸淫氾濫人體各個組織而造成各種各樣的疾病,難以言盡。

 

【原文】

黃帝曰:願盡聞其所由然。

岐伯曰:其著孫絡之脈而成積者,其積往來上下,臂[1]手孫絡之居也,浮而緩,不能句積而止之[2],故往來移行,腸胃之間水,湊滲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則膜膜滿雷引[3],故時切痛。其著于陽明之經,則挾臍而居,飽食則益大,饑則益小。其著於緩筋也,似陽明之積,飽食則痛,饑則安。其著于腸胃之募原也,痛而外連於緩筋,飽食則安,饑則痛。其著於伏沖之脈者,揣揣應手而動,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如湯沃[4]之狀。其著於膂筋,在腸後者,饑則積見,飽則積不見,按之不得。其著於輸之脈者,閉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竅千壅,此邪氣之從外入內,從上下也。

 

黃帝曰:積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

岐伯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

 

黃帝曰:其成積奈何?

岐伯曰:厥氣生足悅,挽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血脈凝澀則寒氣上入於腸胃,入於腸胃則膜脹,膜脹則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卒然多食飲,則脈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摶,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卒然外中於寒,若內傷於憂怒,則氣上逆,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裹而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而積皆成矣。

 

【提要】本段論述了積證位於不同部位的症狀表現,以及積證形成的病因病機。

 

【注釋】

[1]臂:據《甲乙經》為「擘」,擘,聚集之意。

[2]句積而止之句:同「拘」,約束之意。即約束使之固定不移。

[3]膜膜滿雷引:胰,音琛,脹。膜胰滿即胸腹脹滿。雷引,指腸中雷鳴並牽引疼痛。

[4]湯沃湯:熱水;沃,澆灌。湯沃,形容熱痛如熱水澆灌。

 

【詳解】

黃帝說:我希望你能將其始末原因,內在機理講給我聽。

岐伯道:邪氣停留在孫絡而形成的積,疼痛點上下遊動,因積停著于孫絡,而孫絡表淺而又鬆弛,所以不能拘束積於一處而使之固定不移,疼痛表現呈遊動性。如果積停留於腸胃問的孫絡,則腸胃之間的水液滲透灌注,則會形成水液停聚,吸收代謝失調,有時發出濯濯的水聲。寒邪盛則陽不化水,上下不運,氣機不通,腹部脹滿雷鳴,並出現刀割樣疼痛。若邪氣留著在足陽明經而形成積滯,積滯位於臍的兩旁,飽食後則積塊顯大,饑餓空腹時積塊變小。如果邪氣留著在緩筋而成積,其形狀表現和陽明經的積塊相似,但疼痛的特點是飽食則出現疼痛,饑餓時則不痛。邪氣留著在腸胃之膜原而成積,疼痛時牽連到腸外的緩筋,特點是飽食後不痛、饑餓時疼痛。邪氣留著在伏沖之脈而成積,用手切按腹部,積搏動應手,並隨著搏動而陣陣作痛。舉手時則患者自覺有一股熱氣下行,放射到兩股之間,就像用熱湯澆灌一樣,難以忍受。邪氣留著在膂筋而成積,饑餓時腸胃空虛,積形可以觸摸得到,飽食後腸胃充實則觸摸不到。邪氣留著在輸脈而成積,脈道閉塞不通,津液不能上下輸布,汗孔或其他孔竅乾澀,壅塞不通。這些都是邪氣從外部侵犯到內部,從上部而轉變到下部的臨床表現。

 

黃帝問:積病從發生到形成,其發展過程是怎樣的呢?

岐伯答道:積病的起始,是受到寒邪的侵害而發生的,主要是寒邪厥逆上行而生成積病。

 

黃帝又問:寒邪導致積病的病理過程是怎樣的呢?

岐伯答道:,寒邪造成厥逆之氣,先使足部陽氣不通,血液凝澀,逐漸又導致脛部寒冷,脛部寒冷進而使血脈凝滯,久之,寒冷之邪上逆進入腸胃,導致氣機不通而腹脹,腹脹則腸道外組織間的水液汁沫聚積不得消散,這樣日益加重而形成積病。又因突然暴食暴飲,使腸胃經脈過於充盈,或因生活起居不慎,或因用力過度,均可以使細小的絡脈損傷。若表淺的陽絡受到損傷,血會外溢,表現出各種衄血的症狀。若深部的陰絡受到損傷,血則內溢,血內溢就出現便血的症狀。砉腸胃的絡脈受到損傷,血就溢散到腸道外的腹腔組織間,適逢腸外有寒邪寄留,腸外的水液汁沫同外溢的血液相搏結,凝聚在一起不能消散而發展成為積病。此外,外感寒邪,內又有憂傷思慮,或是鬱怒憤悶等情志損傷,使氣機紊亂、上逆,繼而影響六經氣血運行不暢,陽氣不運,不能溫煦血液而形成凝血,凝血蘊結裹束不得消散,津液滲透不利,留著而不得布散,積病就形成了。

 

【原文】

黃帝曰:其生於陰者奈何?

岐伯曰: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浴,則傷腎。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黃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應,有餘不足,當補則補,當瀉則瀉,毋逆天時,是謂至治。

 

【提要】

本段進一步論述了「病起于陰」的致病因素,以及不同的病因傷及五臟的不同情況。

 


 

 

【詳解】

黃帝問:那些「病生於陰」的致病因素又有哪些呢?

岐伯答道:憂愁思慮過度則傷心,在寒飲寒食的基礎上又感受風寒之邪,雙重的寒邪損傷肺臟。忿恨惱怒過度則肝臟受傷。酒醉後行房事,汗出又受風,則脾臟受傷。用力過度,或行房事而大汗淋漓如同剛剛出浴,就容易損傷腎臟。

 

上述就是內外三部發生疾病的一般規律。

黃帝說:說得好。怎樣治療呢?

 

岐伯答道:,審察疼痛的特點和部位,就可以知道病變之所在,根據其虛實和各種證候表現,當補則補、當瀉則瀉,同時不要違背四時氣候和臟腑的關係,這就是正確的治療原則。

 

 

 

 

01

 

 

~ 人是否快樂,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而是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樂觀、安詳和勤勉的生活態度,代替原來的貪求心,你的心就會漸漸快樂起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